首页 百科知识 争论的背景与讨论的意义

争论的背景与讨论的意义

时间:2023-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人口老龄化的世界性趋势和中国速度联合国的有关研究显示,1990—2020年,全世界老龄人口的年平均递增率为2.5%。德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为65周岁。

一、人口老龄化的世界性趋势和中国速度

联合国的有关研究显示,1990—2020年,全世界老龄人口的年平均递增率为2.5%。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远远高于世界同期水平。资料显示:1990—2000年,我国老龄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1%,2000年后的10年,年平均增长率为4.5%,预计2000—2050年,年平均增长率为4.9%。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2013年年末,我国大陆总人口为136072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的20243万人,占总人口的14.9%。穆光宗等学者的研究预测:到2020年,我国60周岁(含)以上老年人口总量达到2.48亿,占总人口的17%以上;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会超过4亿人。[1]

二、人口老龄化进程与人均GDP的比较

发达国家是在实现了工业化以后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历经几十年乃至上百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时,这些国家的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左右。我国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只用了近三十年的时间,当时的人均GDP仅856美元。而且,与人均GDP相近的国家相比,我国老龄化程度也高得多(见表1-1)。

表1-1 人均GDP相近国家的老龄化程度比较(2005)

数据来源: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07/2008.

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的工业化是与现代化并进的,因而我国的老龄化进程快、程度高,社会养老资金准备不足的情况更加严重。时任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发布会上指出,我国养老金储备占人均GDP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巨大。挪威、日本、美国分别达到83%、25%和15%,而我国只有2%。

三、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社会利益分化的影响

我国经济发展使人的预期寿命延长,而与老龄化相生相伴的是劳动人口持续减少,人口抚养比不断攀升,人口红利消失逼近。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生育高峰(1950年至1957年)出生的人已基本进入退休行列,第二次生育高峰(1962年至1971年)出生的人也将在2020年前后进入退休年龄,这意味着劳动力人口数量的减少、养老压力的增大(见表1-2)和养老基金缺口的逐步放大(见表1-3)。2012年,我国首次出现劳动力总量绝对数下降,同比减少345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总数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劳动力市场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将会在今后20年左右的时间内日益凸显。我国60岁以上老人占比增加情况见表1-4。

表1-2 中国劳动人口抚养比(单位:万人;%)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中国统计年鉴》整理。

表1-3 中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情况及其预测

资料来源:根据人社部网站数据整理。

表1-4 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与增加率及其预测

表1-4显示,2000年后50年我国老年人增速将是前50年的13倍。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发达国家老龄化所面临的问题将不可避免地在我国出现60年基本不变的我国退休年龄与养老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也将日益显现。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2012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94亿人,占总人口的14.3%。2013年2.0243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到14.9%。从全国劳动力资源与老年人口的比值看,2007年为6.85∶1,5年后的2012年急剧降到4.83∶1,2013年又下降至4.54∶1。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2012年的抚养比为3.03∶1,负担相当沉重。据预测,在不考虑“单独二胎”新政策实施的情况下,2030年前后,我国将进入国际标准的“超级老龄化”社会,2053年将达到峰值,届时老年人口数达4.87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35%;而养老保险抚养比也将提高到2∶1以下,生之者寡、食之者众的矛盾将十分突出。

四、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成为发达国家整合社会利益的普遍做法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人的寿命不断延长的预期,发达国家纷纷通过延迟退休和调整养老金的领取的办法压缩养老保险开支。

美国多次调整法定退休和领取养老金的年龄:2005年为65岁零6个月,此后每年延迟两个月,直至67岁。2007年国会参议院财政委员会又建议延迟到69岁退休。同时,还鼓励人们尽可能推迟退休,职工到了退休年龄后,只要本人愿意,可以继续工作并领取养老金,也可以不领取养老金继续工作到70岁,每多工作一年,退休金提高7%左右。

德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为65周岁。2003年出台的社会福利改革方案确定从2011年起逐步将退休年龄每年延长一个月,12年延长一岁,直至67周岁。

法国从2008年起,雇员只有交满40年养老保险费才能全额领取退休养老金,2012年起延长到41年,65岁前退休的不能领取正常的退休金。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选择恰当的时间和方法调整退休年龄和养老金发放办法,使之与时俱进,保障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与和谐社会建设,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

五、利益分化导致在延迟退休问题上的观点分歧与决策困难

30多年来,以效率为主要价值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臻完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利益分化加快也相生相伴,在关乎每个社会成员切身利益的延迟退休问题上的观点分歧成为必然。由于目前我国人口众多,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群体间的利益关系复杂,延迟退休方案如何体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确实很难把握。

六、研究的理论意义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形成于新中国成立初的20世纪50年代,8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行了一些调整。然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口老龄化趋势、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本社会、公平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使60年基本不变的退休年龄制度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养老保险金的支付压力也日益凸显。如何应对这一挑战?西方国家推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做法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但是,我国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人文背景和生活方式等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多差异,照搬发达国家的做法可能“水土不服”。超越“延迟退休年龄以缓解养老基金压力”和不同社会群体对延迟退休年龄的纷争的一般研究取向,分析延迟退休年龄对相关者利益的影响,进行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全社会的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为目标的退休年龄与养老金制度改革设计,使本研究获得了更为严肃的理论价值,也丰富了我国社会保障理论,并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七、研究的实践意义

(1)社会视角。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导致人口结构的变化,劳动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率下降,随之而来的是老年抚养比上升,劳动年龄人口的养老压力增大。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使劳动者的文化知识素质进一步提高,又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劳动力市场的格局,继而影响劳动年龄人口就业和抚养老人与未成年子女的能力。退休人数的急剧上升,同时又加重了企业和财政负担。总之,人口老龄化已使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延迟退休有利于有效弥补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定时期内的劳动力供给不足;有利于充分发挥老年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效应;有利于缓解养老金缺口地区的财政压力以维持养老基金平衡;有利于减轻年轻劳动者的养老负担;渐进式、柔性化实施延迟退休政策,给劳动者认可政策和依据自身情况选择退休时间留有余地,可以减缓延迟退休利益分体所导致的社会利益冲突。

(2)政治视角。社会的进步是在社会利益不断分化又不断整合的过程中实现的,退休年龄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必将带来新的社会利益分化,对国家政治利益也将产生深层次影响。不改革,必然导致由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所带来的矛盾不断加大,从而引发政治风险,进而损害国家利益。而本研究有助于化解这些矛盾与风险。

(3)经济视角。从长远看,延迟退休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将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及其所带来的国家经济利益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更多地惠及民众。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在我国经济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的新常态下实施延迟退休和社会保障制定改革,将对我国的“三驾马车”产生积极影响。

(4)民生视角。延迟退休年龄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影响是不同的。个人利益的分化是各异的。研究不同所有制企业、养老金缴纳中的“新人”“中人”“老人”的不同个体,可从实践的层面整合不同的利益群体、不同的个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企业与民生的利益最大化。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未雨绸缪方能临危不乱。基于公平与效率的包括调整法定退休年龄在内的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是民意的解析,也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注释】

[1]穆光宗,张团.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战略应对[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