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198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莫迪利亚尼等人创建的生命周期消费假说(Life Cycle Hypothesis,LCH;2011)[17]认为,一个有代表性(理性的)消费者用于消费的资源仅依赖于他的毕生劳动收入加继承的遗产(如果有继承的话),而与当前的收入无关。为追求生命周期中消费效应的最大化,人们的消费行为会使个人的收入和储蓄在自己的一生中呈“驼形分布”状态,即:年轻时期消费大于收入(虽然年轻时收入低,但预期未来收入会增加,所以用上代的钱甚至举债消费),中年时期收入大于消费(家庭收入的增加使消费在收入中的占比降低,一部分收入用于偿还年轻时的负债,一部分收入储蓄用于防老),退休以后消费又会大于收入(收入下降而生活、医疗支出增加)。因此,如果一国的年轻人和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增大,则社会的消费倾向就会提高,如果中年人的占比增大,则社会的消费倾向会降低,而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根本上取决于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又依赖于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延长人均受教育年限是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主要路径依赖。受教育年限延长使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后移。由此,在退休年龄不变的情况下,一个人生命周期中的工作年限将缩短,储蓄会减少,而生产力的提高又将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和医疗卫生服务,进而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在工作年限与退休年限比减小、预期寿命增加的情况下,如果一个人一生的消费和收入是相等的,退休年龄不变,将使其在工作期间积累减少和退休期间消费增加的双重作用下使退休生活陷入贫困状态。延迟退休年龄在放大人力资本效应的同时可以改善劳动者的晚年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