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行营养化临床膳食保障
营养膳食保障是指在休养员住院期间,伙食单位严格执行国家的饮食服务规定,以搞好饮食保障为中心,以配合临床治疗、促进病人康复为重点,在营养医师的指导下,通过完善的组织架构、科学的配餐流程、精湛的烹制技术、精细的服务手段,保证住院病人吃得可口、吃得卫生、吃够标准,符合治疗膳食要求,努力为工休人员提供优质服务,不断提高饮食服务的保障水平的生产过程。临床膳食概括起来可分为基本膳食、治疗膳食、诊断用的试验和代谢膳食三大类。每种治疗膳食均有其特定的膳食原则及食物选择的特点,要做到既适合特定病情需要又符合营养原则。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保障能够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成本。
1.国内医院先进做法 我国医院营养膳食保障主要通过营养室、营养餐厅、营养食堂等形式进行保障。已由满足吃饱、吃好、吃够标准的基本需求逐步向服务便捷、吃的营养、吃的安全、辅助治疗、强调绿色的多元化、人文化的服务方式转变。以解放军总医院为例,在营养膳食保障中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增强竞争活力的方式,整合以往以楼宇为单位的饮食保障单位,建立起统一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形成了组织、计划、指导、监督的各项职能。解决了核算不一致、标准不统一、服务欠精细等问题,实现工休人员就餐满意度98%以上。在服务的功能上,建立了高端病人通过床头终端自助点餐、普通病人预约点餐的自动化管理体系。制订了《营养室工作手册》,涵盖了采购、加工、烹饪、配送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化管理。引进自动分餐系统,实现标准化餐谱加工流水线。拓宽治疗膳食“私人助理”服务范围。为重点病人提供营养搭配、膳食禁忌等高端咨询。在治疗膳食方面,目前我国仅有解放军总医院、协和医院及部分三甲医院拥有营养医师指导的治疗膳食的保障,提供临床膳食,其他医院的临床膳食指导均未得到广泛的发展。
2.国外先进医院做法 中西方饮食观念的差异造成医院膳食保障的组织方式及保障形式迥然不同。国外医院伙食单位在组织上更注重流水线、标准化的加工方式、中央式的配送机制。在膳食搭配上注重食物所含的热量、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的含量。不追求色、香、味、形的完美。在治疗膳食的指导方面,美国70%以上的医院设有由医师、临床营养师、药剂师和护士共同组成的“营养支持小组”,对病人实行肠道和静脉营养支持,营养小组与营养配餐员统一编制,共同管理,统称为Nutrition department and food service。但是,由于国外膳食品种单一,临床膳食的应用多采用的是肠内营养制剂的形式,以食物为基质的提供方式较简单,多为汉堡和蔬菜沙拉之类。
3.不断深化膳食保障体制改革 本着增强竞争活力,提升保障质量,提高管理效益的总原则,按照宏观上计划性管理,微观上市场化运行,建立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集约化经营、集团式管理的总体思路进行餐饮体制改革,是研究型医院膳食保障的发展方向。成立人力资源、物资采购、统计核算和质检监督等职能办公室和营养膳食加工部,明确职能单位和保障实体分工,将裁判员与运动员有效分开,是促进保障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建立统一的员工招聘和培训平台,规范统一的采购标准、食品加工标准、质量检查标准、各项操作规定等,形成统一的监督考评机制是重要的管理方式。
4.强化营养医师的合理配比 我国三甲医院中,只有50%的营养室在营养医师的指导下组织膳食保障。营养医师与营养室管理脱节,营养医师仅重视医疗,营养室仅重视餐饮加工,各种治疗膳食或临床应用膳食存在纸上谈兵情况。国际上对临床营养师的要求是按医院床位来折算,每150~200张床位配置1名营养师。因此要重视营养医师的培养和配置,加强临床医师与营养师的双方合作,满足临床治疗需求。
5.重视毒性检测和中医食疗理论研究 目前医院膳食保障过程中,餐饮单位注重了食品卫生控制标准的制订,强化了食品卫生的管理,但仍存在不时发生个体或群体“不适”的情况。作为研究型医院的后勤保障,一方面要强化进货渠道,确保采购物资为绿色有机食品。另一方面要注重加强毒性检测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应消除隐形隐患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要学习中医食疗理论中辩证施膳、全面膳食、饮食有节等理论的研究,制订食谱时充分考虑不同食品形成的食谱和餐饮中,营养素及主要成分的流失。具备能够甄别和预防食物中毒与两种食物之间的不良反应造成就餐者不适的能力,避免给膳食保障造成食物中毒的假象。同时要宣传合理的进餐时间、数量等,促进营养合理吸收。
(二)推动系列化服装服饰改革
标准规范、系列配套、功能齐全的系列化服装,是提高和构建研究型医院形象的主要表现方式,是研究型医院的文化载体。严谨规范的系列化服装,是研究型医院的宗旨观念、职业道德、文化理念、精神面貌的直接体现。配发系列化服装的主要目的是使病员对医院整体有一个良好的视觉感受,使病人能够感受到信任、亲和、敬意、大方的效果;使工作人员达到珍惜、荣耀、合体、舒适、方便、美观、防护的感受。起到了标识作用、标准作用、激励作用、凝聚作用、规范作用和宣传作用。系列化服装的设计和配发中应当把握好不同岗位和不同对象的职业需求、功能需求、审美需求、版型需求、号型规范等内容。包含了医院各岗位服装的整体风格、设计主题、类型划分、造型、标识、色彩、面料、服饰品配套设计、版式设计、尺寸确定以及裁剪、缝制和加工工艺及其释义等要素。
1.国内医院先进做法 20世纪90年代以前,医院各类服装仅限于防护,对面料、款式版型等要求相对简单。20世纪初,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护服装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现象。各类颜色、款式,各种面料和版型,各种功能服装充斥市场,存在质量和效果良莠不齐的问题,各类美容院、诊所的个性服装鱼目混珠,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2011年解放军总医院着眼建设医院现代后勤的使命任务,不断强化医院内涵发展和标准化建设,做出了改革医院系列化服装的决定,提出了“总体筹划、系统设计,对接国际、适应形势,体现时代、突出内涵”的总要求。自主完成了医院系列化服装设计方案并全部换发。换发后的系列化服装功能实用、品种配套、色彩协调、样式美观、标识鲜明、个性突出,囊括了147种式样、27个类别。
2.国外医院先进做法 国外系列化服装起步较早,主要有两个方向的代表:一是以注重舒适度、功能性为代表的西方医院。这些医院因为西方人的体型特点和发展理念不同,更重视舒适度,比如强调的是具有穿着合体、舒适、色彩绚丽、配套齐全,特别对不同的岗位服装,如手术室、监护室服装比较重视等特点。二是日本、东南亚、以及我国的台湾省的医院,则重视对面料功能的研发,强调成本控制。比如手术衣强调的是耐高温、具有抗菌功能等,面料成分上则多选用垂感强的合成纤维等。强调版型精细化、款型偏向于制服。但在颜色选择上则相对单一。
3.服装系列化改革方向 研究型医院服装系列化改革应重点朝着体现文化、系列配套、功能齐全、标准健全、制度规范、成本控制、推陈出新的方向发展。一是体现文化。服装的面料及版型符合医院特点,融入医院文化元素,适当扩展医院标志的使用范围,起到美观和装饰作用,同时对窗口等服装要配以肩章、领带、领巾、领结、饰物、腰带、纽扣、徽章、口袋、标志图案等。达到独树一帜,提升医院文化内涵和整体形象的目的。二是功能齐全。各类服装的功能性应达到安全生产规定的各项技术参数和指标,强调实用、耐穿、便于后整理,便于开展后续收发、维护、保养等工作的特点。特殊岗位服装配套袖、帽、护腕等配套产品,手术室、实验室需要有防静电功能。正确处理好工作环境与服装的关系,对医院室内、室外、高温、低温、干燥、潮湿、外出、夜间值班等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段的温差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三是健全标准。标准健全的各款服装技术要求,规定了各款服装的样式、号型、规格、尺寸测量、颜色、主要材料、缝制、锁定、标志、检验等要求。适用于各类服装的招标样品的制作、检验和评定。为服装的采购、配发、管理等提供了有力依据,解决设计不定型、种类不配套、号型不统一、标识不鲜明、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四是制度规范。完善《工作服管理规定》,明确医、护、技、勤、手术等各类服装的着装场合、检查考评内容、使用保管要求、请领流程等,让全体人员自觉爱护服装,做好自我管理。从根本上解决管理不严格,着装不规范等问题,形成被服管理服务的长效机制。五是成本控制。摒弃成系列配套服装是一种浪费的错误思想,从管理角度上控制成本。在面料成分、色牢度、耐裂、耐洗、磨损性等方面进行制约。在各类服装的号型分布、库存管理和发放管理、报废环节上找效益。包含了面料生产加工、入库质量检查、洗涤熨烫整理、周转使用维护等内容。六是推陈出新。与时代发展、科技前沿、审美观念、科室需求保持一致,持续不间断的汲取各类人员意见和建议。将服装研发改进工作作为后勤服务职能,及时做好款式更新、面料研发、洗涤实验、感染控制等相关工作,促进服装系列化工作不断提升。
4.服装系列化改革关键点 一是把握针对性。针对同一个医院的不同岗位,同一岗位的不同性别,明确什么人穿?什么时候穿?什么场合穿?穿什么?为什么这么穿?进而制订符合医、护、技、勤、手术、防护、病员等各类着装人群特定的服装系列。二是把握经济性。总体原则是物美、价廉、实用、耐用。医院系列化服装应具有合理的性价比,即:与设计选用的面料档次、款式复杂水平、工艺制作难度等方面综合相比,具有同等的美感与功能前提下,设计医护服装要尽可能降低成本。同时充分考虑配发后期的大型工业洗衣机的洗涤、熨烫、过平等流程对面料的要求,及医院各类人员较多,造成的被服保障成本过高问题。三是把握审美性。各岗位类型服装的艺术性与环境的色调、风格,互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完美整体。可适当通过logo表现形式,既对岗位进行区分,又解决医院服装的沉闷和单调。四是把握文化性。研究型医院系列化服装的设计要体现医院发展内涵,服装的设计及配发着装应围绕其功能定位,充分展现医院各类人员的整体形象,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通过全体员工的着装,提高医院整体形象。五是把握科学性。一方面选用材质必须符合国家医用面料用品材质要求,达到耐高温、耐氯漂、不起球、不褪色、透气舒适、手感细密的标准,同时对缩水率、pH值等指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另一方面充分考虑成衣的款型,结构与人体的生理特点,劳动行为之间的科学,对不同岗位的功能需求,和不同着装人群需达到塑体、美观、大方的标准;充分体现医院特点,达到职业保护和减少交叉感染程度;同时也要对设计打版、制作、包装等后续工作进行一并考虑。
(三)构建智能化被服物联平台
卫生被服管理是研究型医院现代后勤保障中最为基础和经常性的工作,具有品种号型繁多、供应标准复杂等特点。建立科学、标准的卫生被服物联网管理平台,实现对仓储、发放、周转、清洗、报废、核算、质量追溯的各环节全程监督和全透明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是医院卫生被服管理方面形成新的管理思路和理念。卫生被服物联网管理平台的构建方式从宏观上讲就是依靠高速的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构建起与人工管理体系平行的物联网络管理系统,建立研究型医院卫生被服数据平台。细化就是通过vRFID芯片管理对各类被服生产、调号、周转、洗涤、消毒、库存、报废等各类数据获取、及时反馈和自动调控,为管理者提供精准监控,全程俯瞰的动态分析数据,从而进行科学决策。
1.国内医院先进做法 国内医院卫生被服物联网管理平台经历了两个阶段。2009-2012年为探索研发阶段,解放军总医院为推进落实研究型医院后勤被服保障标准化建设,着眼服装系列化改革和批量服装发放后的周转管理,自主研发了卫生被服信息管理系统。系统融合了入库、建档、发放、周转、洗涤、报废等6个环节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了工位计件、寿命分析、状态监控、绩效管理、洗涤结算等功能,达到了可视、可控、可查询的目的。2012年以后为深化使用和推广阶段。将医院的污衣回收系统、ERP物资请领平台、被服信息化管理平台三者合一。并不断升级软件内容,增加库房管理板块,初步构建了卫生被服物联网管理运营平台。
2.国外先进医院做法 在国外,卫生被服物联网的应用最早出现在2007年,芬兰排名前六的圣奥拉夫医院(St Olav's Hospital)首次率先将20万件的被服进行了芯片化的系统管理,主要用于医院与洗涤公司的污衣、净衣交接,工装分拣,被服报废系统管理等。就美国医院而言,每年进入卫生被服管理的vRFID芯片就超过2000万枚,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增长之中,美国的空军、海军军服都已经采用芯片化管理,陆军也正在计划实施芯片化。相比国外,我国虽是世界上拥有最多医院数量的国家,但目前卫生被服纳入物联网系统管理的数量规模还相差甚远。
3.前景展望 探索开发库存风险防控功能、库存质量评价功能、物流周转透明功能、经费开支测算功能、号型自动生成功能。紧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前沿,尤其是被服vRFID芯片技术的发展,被服vRFID芯片频段要以超高频为主,vRFID芯片安装技术也由热塑性树脂硬质封装向硅胶柔性封装转变。vRFID芯片与标签安装技术由当前频段向其他频段发展。安装技术要探索由现在安装在被服表面发展到直接将vRFID芯片植入到纱线之中。持续地有效保证研究型医院以最新的科学方法开展卫生被服管理。
4.关键环节 横向与纵向数据的深度。不仅仅停留在生产、发放、洗涤、消毒、回收、库存、报废等这一横向的业务环节的状态管理,还要注重每个环节纵向数据的深度挖掘。对于生产。需要挖掘生产过程中的动态数据包含纱支密度的控制,纱线的材料与配比选择,面料印染所使用的染料、后整理各类化学助剂,被服裁剪与缝制工艺科学管理数据的跟踪。对于洗涤。需要采集纳入被服洗涤工艺主洗液、漂洗液、中和液的成分与配比,温度设定与洗涤时长。对于消毒与灭菌。建立洗涤流程报警机制,增加对生产、洗涤、消毒等过程的分析判断功能,系统能及时报警,降低临床感染风险,高质量地提升临床整体护理水平。平台广度。需要建立研究型医院卫生被服物联网管理统一平台,实现“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统一监管、资源分享”发展思想。符合研究型认定的个体医院统一入网管理。个体研究型医院可以登记基础信息、需求信息、个性化的号型数据等。通过卫生被服物联网管理平台可以精准监控医院被服数据,全程俯瞰的动态分析,实时获取各科室的被服需求,逐步推行中央保障平台、中央物流平台的研究型医院大后勤、大物流观念。
(四)打造标准化的车辆保障
车辆保障能力是指对医院医疗、保健、教学、科研或其他工作实施车辆保障的能力,是医院后勤保障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主要由车辆勤务人员、车辆装备、车辆勤务设施(设备)、车辆保障的物资及经费、车辆勤务体系构成。
车辆使用保障分为急救车辆保障、公务用车保障、固定单位用车保障、高级专家教授车辆保障。一是急救车辆保障。急救车实行24小时值班,时刻出于备用状态。外出执行医疗救护任务的救护车由医务部值班室派遣。营区、家属区内用车的,由医院应急指挥中心派遣,营区、家属区外的,由医务部值班室派遣。在院内各医疗楼宇之间接送患者,由各科室直接呼叫救护车。司机接到派出通知后,应当在5分钟内做好出车准备,医护人员应在15分钟内做好各项准备并出车。二是公务用车保障。申请单位提前1天填写《申请用车凭证》,送车辆调度部门安排车辆。节假日、重大活动期间使用车辆需由主管领导审批。三是固定单位用车。工作时间内车辆使用直接由车辆调度部门安排其所属车辆使用。节假日、重大活动期间使用车辆需由院务部领导审批。四是高级专家、教授工作用车。工作时间市内使用车辆随时保障;节假日、重大活动期间使用车辆需由院务部领导审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