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产业结构进行了战略性调整,按照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优先发展第三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到2002年,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已达50.6%,但之后两年又出现了回落迹象。于是,一个敏感而又令人焦虑的问题随之也就浮现出来,为什么上海现代服务业跨越了“过半”发展的辉煌,仍然还是“短腿”?说到底,“短腿”的要害在于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向不明、增长乏力、后劲不足,而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路径依赖不清晰。
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靠什么?一靠市场,二靠空间。换句话来说,一是依赖于现代服务业向本市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推进;二是依赖于现代服务业走出上海拓展新的增长空间。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就是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市内与市外“两条腿”走路。拿这个战略思路来考量,上海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发展的症结在于:市内发展这条“腿”步履蹒跚,市外发展这条“腿”尚未迈开,于是也就演化成为“短腿”。
从市内发展这条“腿”来说,一方面,由于全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发展不够充分,转型社会消费倾向发生变化等因素,造成现代服务业先天不足,市场局限,根基不牢。另一方面,由于现代服务业资源配置不及时,再加上体制机制的障碍尚未完全破除,使现代服务业长期处于被动应付和被动发展状态。其结果就是,上海现代服务业在围城中找不到突破口,最终是“团团转”而不得要领。
从市外发展这条“腿”来说,由于求静怕动,患得患失,安于现状,缺乏跨出市外打天下的竞争意识和风险精神,缺乏资源区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市场合作胆识,因而也就放着巨大的增长空间而迈不开步伐。拿上海与长江三角洲来说,长三角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平均要比上海低9个百分点左右,迫切需要增加现代服务业的供给,这本来正是上海融入长三角、服务长三角的极好机遇,但这个缺口还没有由上海现代服务业加以补缺。这充分说明,“龙头”与“龙身”还没有贯通,“中心”与“腹地”还没有连绵。因此,上海有必要克服“就上海论上海”进而“就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论上海现代服务业”的狭隘观念,跳出上海现代服务业局限于本市“鸟笼经济”的发展思路,迈开一步,走向长三角乃至走向全国。
如此看来,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还是“两条腿”走路为好。实际上,上海要在发展壮大自身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那么,拿什么去服务呢?如果盘点一下,上海的制造业似乎还不够强大,优势也不甚明显,市内外产业链的形成尚需时日,如何服务还需市场化推进,唯有现代服务业上海有较为显著的比较优势,也能够为市外提供服务。如此,不仅使上海“三个服务”落到了实处,而且也将使上海现代服务业的市场半径大为扩展,发展空间更加辽阔。
按照这种发展思路,上海现代服务业抓紧“走出去”,似乎也可以起到“东边不亮西边亮”之绩效。那么,按照推进策略,上海现代服务业首先需要的是走向长三角、融入长三角、服务长三角。
当然,上海现代服务业要加快“走出去”,一要靠意识。没有积极开拓的战略眼光和融入服务的市场胆略,也就不可能在长三角乃至更大范围内施展拳脚。二要靠实力。没有市场影响力或品牌感召力的企业是难以走出去的,也不可能走得很远,因而也就需要模底梳理,分类推进。三要靠机制。走出去需要形成相应的激励机制和配套政策,走出去也需要同当地构建多形式的利益协调机制,让当地也能够得到实惠,否则,走出去的基础就不会牢固,最终还会退回来。
近年来,上海与长三角各城市之间在旅游、会展、人才、质量技术监督、科技、信息、教育、交通等20余个领域正在实现越来越有效的合作与联动,从而使长三角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趋势逐渐显露,但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上海现代服务业融入长三角是一个长期的战略发展过程,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确立新的服务理念,依靠市场化运作机制,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合作发展机制,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充分调动内资外资两个积极性,统筹整合服务资源,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基础设施网络,完善相关发展机构,采取重大推进举措。
站在这个高度审视,上海现代服务业融入长三角发展,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在市场建设方面,可以推动建设联合的产权交易市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商品市场和农副产品市场等,并要推动上海资本市场、期货市场、保险市场、黄金市场等国家级要素市场等现代服务业向长三角的融入发展。在平台建设方面,可以联合推动信息平台、产业平台、物流平台、科技平台、教育平台、文化平台、医疗平台、体育平台等建设,把上海的比较优势体现在融入长三角发展上去。在产业发展方面,要加快海陆空物流产业的联动发展,形成组合发展网络;要加快交通卡、社会保障卡及医疗保险等的互联互通;要积极探索地方银行的战略联盟,共同探索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的路径;要推动有品牌、有影响、有规模的咨询中介机构向长三角的扩展;要加强科技文化的互动,增强科技文化为长三角服务的力度;要充分发挥上海教育、卫生、体育资源的合作优势,推进合作办学、合作办医、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咨询以及共同开拓体育竞赛、体育健身、体育旅游等体育服务业市场;要进一步推进旅游会展业的深度合作,探索集团化经营方式;要进一步完善商贸业融入长三角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等。
(原文刊于《上海企业》,2005年第1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