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外间接投资

国外间接投资

时间:2023-07-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利用国外间接投资主要指国外借款,吸收国外股权投资,发行国际债券以及设立国外投资基金几种主要筹资方式。适度借用外债已成为促进我国对外开放健康发展,更多更好地利用外资,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重要保证。国际证券投资,是以购买国际有价证券的形式而进行的投资,与国际直接投资不同,它不以获得对企业的直接经营控制权为目的。非国有企业的海外上市多以中外合资企业名义出现。

利用国外间接投资主要指国外借款,吸收国外股权投资,发行国际债券以及设立国外投资基金几种主要筹资方式。

虽然1992年之后,我国吸引外资主要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主,但我国对外借款仍保持了增长势头。截至1998年底,我国登记外债余额为1460.4亿美元(不含港澳台三个地区),比1997年末增加150.8亿美元,增长了11.5%。其中,累计利用外国政府贷款370亿美元,向中国提供政府贷款的国家现已扩大到20个国家和两个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建设,涉及项目达1800多个。至1998年底,我国短期外债占外债总额的比重为11.9%,相当于同期国家外汇储备余额的12%,偿债率(中长期外债还本付息/当年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和债务率(外债余额/当年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分别为10.9%和70.4%。适度借用外债已成为促进我国对外开放健康发展,更多更好地利用外资,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重要保证。

国际证券投资,是以购买国际有价证券的形式而进行的投资,与国际直接投资不同,它不以获得对企业的直接经营控制权为目的。从当前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来看,证券融资正日益成为资本运动的主流。据英国《银行家》杂志报道,目前证券融资已占国际资本市场总额的85%,近几年来,我国海外证券融资的飞速发展正顺应了这一潮流。改革开放初期阶段,引进外资的普遍方式:一是创办三资企业;二是通过向海外银行、金融机构借款来筹措建设资金。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政府、金融机构和大型国有企业开始步入国际资本市场,尤其是进入90年代,我国在利用外国债券投资和股权投资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绩。目前,我国企业利用证券市场引进外资的主要方式有发行B股并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境外债券(含境外可转换债券),境外上市,境外存托凭证上市,利用境外投资基金间接上市,第二上市等方式。

随着1992年2月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首发第一个人民币特种股票(即B股)并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上市,沪、深证交所先后建立了相对独立的B股市场,开始了其作为中国资本市场与国际接轨的先锋和漫长历程。B股的发行和上市,是我国新兴的股票市场迈出的勇敢一步,它不仅为企业开拓了一条新的国际融资途径,为境外法人和自然人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投资渠道,而且加速了国内证券市场的发育成长和国际化进程,成为中国证券市场走向世界的良好开端。到1999年12月底,沪、深两市上市B股各为54个,仅上海证交所的B股市价总值就达139.75亿元人民币。

近年来,尽管B股市场呈现市盈率低,成交量较小,交投不够活跃,B股指数持续走低的局面,存在着有关法规滞后、上市公司运作机制尚未规范化等问题,但国内政治稳定和高速发展的经济为B股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正不断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监管体系正不断完善,伴随着证券市场不可逆转的国际化进程,B股市场将继续并且愈加成为我国引进外资,进一步扩大开放度,丰富引资形式的一条重要通途。

我国境内机构向境外发行外币债券始于1982年1月,当时,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率先在日本东京市场发行了100亿日元的私募债。1984年11月,中国银行在东京发行200亿日元公募债,标志中国正式进入国际债券市场。1985年6月,中国银行首次进入德国法兰克福市场,同年8月中信公司首次在香港发债,1986年11月,1987年10月相继开拓新加坡和伦敦市场,1995年初,中国建设银行进入美国市场发债。据统计,截至1999年底,包括财政部在内,我国在境外发行总额约215亿美元的外币债券。对外发债拓宽了外资筹措渠道,为国家及地方重点项目建设筹集了大量资金,有利于提高我国利用外资的整体水平。目前,筹资市场多元化,发行方式多样化的对外发债格局已经形成。

为了适应我国国内上市企业扩展业务的需要,探索上市企业再融资的新渠道,经国务院批准,从1994年起国家计委会同中国证监会及国家外汇管理局,开始运行发行境外可转换债券的试点工作。截至2000年先后已有深圳南方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轮胎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庆龄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和四川成渝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6家企业获准发行境外可转换债券,筹资总额达5.9亿美元。

1994年8月,《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别规定》出台,这一项法规的出台表明我国企业直接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实现海外上市,以股权形式筹集外资这一利用外资的崭新形式正成为国内企业利用境外证券市场筹资的热点。1993年7月15日,青啤股票在香港联交所正式上市,发行3.8亿H股,累计筹资8.8928亿港元,在国际资本市场引起了轰动。此后,国内企业到海外上市得到迅速发展,截至1998年底,已有43家国有企业在海外成功上市,累计筹资99.56亿美元。其中在美国发行存托凭证(ADR)成为吸收外资的新渠道。它为提高中国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在美国的知名度以打入美国市场产生了重要作用。上海轮胎率先以ADR方式于1993年在纽约上市。随后有上海氯碱、上海二纺机、深圳特区房地产以一级ADR发行;仪征化纤,马钢等以私人配售144A形式发行;以及山东华能、华能国际、上海石化以三级ADR形式发行。非国有企业的海外上市多以中外合资企业名义出现。最早有在百慕大注册的沈阳金杯汽车的控股公司华晨控股于1992年10月在纽约招股上市,其后有四通集团以附属企业四通电子在港招股上市;境内合资企业的控股公司易初摩托、中国轮胎在纽约上市等等。在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进程中,上市方式逐渐多样化,海外上市企业的性质日趋多元化,海外上市活动的地区也由早期的香港逐步扩展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近年来,由于海外创业板市场的兴起,在国外二板市场上市融资也已经成为国内高科技企业筹措国际资本的重要方式之一。1999年,先后有中贸网、中华网、实华开、世纪永联、网易、搜狐、和讯、8848等一批以互联网电子商务为特色的公司在美国的NASDAQ市场上市,受到了国际投资商的热情关注。积极推动有发展潜力的国内企业到海外上市已经成为我国境外筹资的重点,中国证监会已明确表示,中国公司到海外上市只需经证监会核准即可。中国证监会还推出了境内企业申请到香港创业板上市审批和监管指导。

利用境外投资基金间接上市是指通过设立中外合资或外资独资的基金管理公司,然后在境外募集设立中国国家基金,并在境外申请上市,所筹资金适度分散投资于中国境内市场(包括A、B股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等),使得中国境内企业也能利用投资基金的集资功能,实现在境外间接上市和引进外资的目的。1987年我国开始在海外设立基金筹资,到1999年底,我国参与的海外基金大约有60种,总筹资规模大约50亿美元,起初境外中国基金大多投资于国内上市企业的证券,但由于中国证券市场尚未发育成熟,B股、H股等容量有限,故从1993年开始,中国基金的投资多转向直接投资于国内未上市的企业和在建项目,自1992年中国置业基金在港上市以来已先后有近20家中国直接投资基金在境外创立和上市,资金规模亦达20亿美元。它们多为封闭型投资公司,资金筹集量大且相对稳定。通过这一渠道,可以将由分散资金聚集而成的境外金融资本引入国内企业,促进企业以至整个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与其他融资方式相比,直接投资基金方式具有既不构成国家外债,又对企业经营管理干预较少的特点。1995年9月《设立境外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发布实施,对基金的设立,发起人资格要求,在国内业务活动等作了明确规定。

资产证券化作为投资银行金融创新的得意之作,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其交易额迅速飙升,交易品种日益丰富,其中离岸资产证券化作为资产证券化的一种特殊形式,也已成为我国引进外资的一种新途径,它是指利用国外的特殊目的载体(Special Purpose Vehicle,即SPV),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行资产支撑证券(ABS)或抵押支撑证券(MBS)以筹集资金。这种引资的方式成本较低,一般低于从国际商业银行贷款的成本。并且发行资产支撑证券以基础设施收费、贸易应收款、项目资产收益、抵押支撑贷款等可预期的现金流收入作为支撑,还本付息较有保证。1996年8月,广东省珠海市人民政府以交通工具、注册费和高速公路过路费为支撑,在美国成功发行了两批共2亿美元的债券,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进行资产证券化融资。1997年,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以北美航运收入为支撑,以私募形式在美国成功发行了3亿美元的浮息票据。2000年,深圳中集集团,又率先开展了应收账款证券化业务,其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是该集团今后3年内的应收账款。

利用国际证券投资,改变了我国以往引进外资的传统格局,其优点在于:首先,筹资规模大,覆盖面广。有价证券可以被大量小额投资者购买,有利于巨额资金的筹集。其次,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企业可以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在自有资本和分散的借入资本之间保持适当比例以建立一个合理的资本结构。特别是股票不存在还本付息或中途撤资的问题。再次,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B股和H股发行前企业要经过权威机构按国际标准进行的审计评估,证券发行后企业的经营管理将在国际市场上受到监督,促使其改善管理,提高效益。最后,有利于加强国内证券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促进我国证券市场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的进程。

近年来,国际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为获取更高资金回报率,对购买海外证券表现出极大兴趣,而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凸现出对于资金的庞大需求。我国必将利用国际证券投资这一重要资金来源,进一步开创利用外资的新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