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小生产和市场大流通之间的矛盾,导致农产品卖难问题频繁出现。农产品卖难呈现以下一些特点:
(一)周期性特征明显
扩种——过剩——卖难——减收的周期性循环已经成为农产品生产普遍现象,很多蔬菜、水果品种频频出现上年价格高今年肯定卖难的问题。
(二)区域性特征明显
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109种食品在全国范围内供求平衡,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卖难问题有着很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地区性滞销虽然对全国影响不大,但对地区的打击甚至是致命的。
(三)农民组织化特征明显
当前我国农产品卖难问题主要出现在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的地区。山西省运城市当地农民组织化程度很低,缺乏生产者协会或农民合作组织对西瓜生产及销售进行指导,最终出现严重卖难问题;而著名的“枇杷之乡”——福建省莆田市,2000年以来由市政府牵头成立枇杷协会,对全市枇杷统一采摘、定价、营销,很好地解决了枇杷销售问题。因此,组织化程度对卖难问题影响很大。
(四)品质特征明显
总体看,当前卖难问题主要出现在品质较差的品种上。山西省运城市的西瓜、重庆市开县的柑橘、安徽省砀山县的梨,因品种多年不变,严重老化,先后出现卖难问题。而很多地方发展的“名优特”农产品销路好、价格高,为农民提供了很好的经济效应,如江苏省的花木种植注重在多品种、多规格、多层次上发展,产品供不应求。品种的差异和消费者的需求不对接是当前一个突出的矛盾。
(五)批发市场发展特征明显
我国当前卖难问题基本集中出现在缺乏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地区。出现西瓜卖难的山西省和陕西省部分地区,出现冬瓜卖难的河南省平顶山、漯河等地,出现柑橘卖难的重庆市开县,都是当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规模小、体制落后,类似于集贸市场。而在山东省寿光市,在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支持下,当地蔬菜远销全国各地,根本不存在卖难的问题。
(六)深加工特征明显
卖难问题主要出现在深加工能力差的地区。山西省和陕西省部分地区的西瓜、重庆开县的柑橘由于没有深加工能力,产品不能有效消化。而黄土高原区域作为我国的苹果主产区,前些年多次遭遇卖难问题,近年来该地区大力发展苹果汁加工业,加工苹果达到总产量的20%以上,从而有效解决了卖难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