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农产品批发市场

农产品批发市场

时间:2023-07-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的历程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恢复与发展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呈现迅速上升到稳中有降,再到基本平稳的过程,平均每市成交额则持续上升,表明批发市场的规模持续扩大。(二)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特点1.销地批发市场增长快于产地批发市场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平均交易规模迅速扩大,20年间,批发市场平均成交额增长了70倍。

(一)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的历程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恢复与发展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20世纪80年代初农产品批发市场在我国出现后,经历了一个数量从少到多,规模从小到大,从产地市场兴起到产地市场与销地市场并行发展,从民间自发形成到政府推动建设再到市场力量整合重组的过程。我国批发市场的形成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由农民自发兴办,在农贸市场或集贸市场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如南京白云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第二种是由政府、工商管理部门建设或者原来商业、粮食、供销等流通部门的购销场所改造形成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如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第三种是由农业企业为主体建设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例如深圳布吉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1984年的萌芽阶段、1985——1995年的高速发展阶段和1996年至今的规范发展和质量提升阶段。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成立之后就迅速发展,市场数量由1986年的892个发展到2007年的4150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年成交额由1986年的29.35亿元增加至2007年的9300亿元,平均每市成交额则由317.8万元上升为22409万元。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呈现迅速上升到稳中有降,再到基本平稳的过程,平均每市成交额则持续上升,表明批发市场的规模持续扩大。

(二)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特点

1.销地批发市场增长快于产地批发市场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平均交易规模迅速扩大,20年间,批发市场平均成交额增长了70倍。随着交易规模的上升,单个市场的辐射空间也不断扩大,从区域性、省内扩展到周边省份,甚至全国范围。在批发市场平均交易规模迅速扩大过程中,产地批发市场和销地批发市场发展速度各异。产地批发市场起步和发展早于销地批发市场,但随着时间推移,城市化进程加快,销地批发市场增长远快于产地批发市场,从市场总数看,2000年4532个批发市场中,产地批发市场有2578个,销地批发市场有1954个,而2007年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约4150个,其中产地市场1600家,销地市场2550家。

2.市场运行机制以现货、现金交易为主,批零兼营比较普遍

现有的批发市场大多是实物交易,产品全部堆放在市场,买主在验货基础上讨价还价,现金收付完成结算。以现货为主进行交易得到的交易信息对调节商品流量、平衡区域供需矛盾有较大作用,但因交易对象已经是成品,因此交易信息对商品生产指导意义并不大。现金收付作为传统的交易方式虽然比较方便,但风险较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批发业务和批发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通行批零兼营,在4000多个批发市场中,纯粹意义上的“批发”市场为数并不多,典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几乎是传统集贸市场的放大版本,摊位细小零散,交易起点较低,产品包装简陋,缺乏现代批发市场应有的规范与效率。

3.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在部分批发市场得到应用

例如,通过加入或设立全国性的信息网,或以电子信息屏幕形式,向社会公布信息;引入了电子票据结算等现代化交易方式,提高了交易的规范性;实行会员制,提高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实行拍卖竞价、电子商务等交易方式,增强流通服务功能。

4.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服务链条不断拉长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一些市场顺应形势的要求,不断加强软件、硬件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不仅提供农产品集散场所,还逐步开展农产品包装、贮藏、运输以及信息传递、代理结算等配套服务,有的还建立了生产基地的加工配送中心,开办连锁经营网点,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5.市场主体向多元化发展

随着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产品市场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多形式的竞争格局,各种农产品购销个体户、专业户、联合体不断发展壮大,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鲜活农产品流通的主力军。

6.批发市场向股份制方向发展步伐加快

批发市场的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组织形式出现企业化、股份化的趋势。一些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成为股份制企业实体,甚至成为上市公司。1997年,深圳市农产品股份公司股票上市(股票代码000061),成为我国农产品流通领域第一家上市公司。到目前为止,已有顺鑫农业(股票代码000806)控股石门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罗牛山(股票代码000735)控股海南热带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中商股份(股票代码000882)控股北京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物华股份(股票代码600247)控股吉林果品批发市场,蓝田股份(股票代码600709)控股位于南海市的广东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中国高速(O419.hK)控股武汉白沙洲市场。

(三)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来看,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势头是好的,但由于发展时间不长、起点低,总体水平处于初级阶段,仍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1.缺乏统一规划,布局不够合理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是伴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批发市场发展不平衡、布局不合理。从全国来看,主要表现在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产地批发市场与销地批发市场之间的差距上。以广东为例,全省有占地面5000平方米以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285家,其中117家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占41.1%;年交易额上亿元的79家中有44家分布在这一地区,占55.7%;而交易额在10亿元以上的7家市场全在广州、深圳两市。而粤西、粤东、粤北地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明显落后,尤其是粤西,该地区是我国南果的集中产区,北运菜的生产也早已形成规模,商品生产发达,但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少、规模小、设施差、发展严重滞后。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布局不合理,很多地方出现了“有市无场”和“有场无市”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2.经营设施简陋,交易手段落后

绝大多数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服务设施简陋、不配套,尤其缺乏保鲜设施。许多批发市场长期停留在出租铺位的简单物业管理层次上,像个“放大”的集贸市场。交易手段落后,目前98%以上的批发市场基本上是以传统的现货、对手交易为主,代理结算还不普遍。至于实行会员制,采取竞价拍卖、远期合约交易和期货交易尚处于萌芽阶段。

3.经营管理理念滞后,服务功能单一

规范化的现代批发市场应具有货物集散、价格生成、信息发布、标准化建设、服务引导、产品促销、产业带动等七大功能。我国目前的服务功能仍停留在大集贸市场的初级阶段。即使引进诸如运输、银行、保险等服务机构,但并不具备较为完善的配套功能。根本原因还是农业专业化和产业化程度低,不能形成达到规模经济要求的有效需求。

4.市场主体组织化程度低,业务经营存在盲目性

目前农产品批发市场主体绝大多数是分散的农民,他们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缺乏专门的经营知识,且大都不具备法人资格,在业务经营上存在严重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一方面,他们在市场交易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抵御风险能力弱;另一方面,受利益驱使,经营假冒伪劣商品的事件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5.信息网络建设滞后,信息传播渠道不畅

从中央到地方对市场信息网络的建设是比较重视的,近年来发展也很快,但由于信息网络隶属于不同地方和部门,资源不能共享,远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作为全国最大的农产品信息网络的农业部信息网存在的明显缺陷有三:一是信息的采集面不广,二是信息的更新不及时,三是信息的传播渠道不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