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的相关人士表示,如今农技部门、相关行业协会做到的只是集合力量,使废弃物得到妥善处理,不造成污染,如推进有机肥料加工处理中心的建设等。但他们的工作有一些与最新的科研单位研究成果以及产业化建设无法及时挂钩。不少在农业废弃物上提取的物质或者获得的创意说不定通过其他途径能够更快、更纯、更廉价地获得,以盈利为目标的企业就可能不愿付出这类研发成本。但一些国家的例子就可以打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说法。
日本的德山曹达公司既生产pVC又生产水泥,其将除去pVC的废塑料粉碎至25mm以下的粒度,不作造粒处理,直接用于水泥窑取代煤粉用燃料,处理能力已达到万吨以上,而含pVC的废塑料分解脱氯后也用作水泥烧制燃料的系统,脱氯产生的hCl再次用于pVC的制造。制造公司利用自己已有的产业链配合废弃物的特性,不用支付很多额外成本,但同时创造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何乐而不为?
上海有没有尝试过将秸秆、稻草作为造房的原料?农业废弃物利用行业协会相关人士给出了肯定的答复。但为何没有做大?专业人士表示,一方面做这种生物原料砖需要的秸秆和稻草量很大,无疑抬高了原料的运输成本,另一方面这种建材较适合中小型房屋如别墅,但上海目前对大型房屋的需求显然大于别墅。在成本高且市场需求不大的情况下,这种新型建材乏人问津也就不足为怪了。但如果反过来看,这种技术在市民中的知晓率其实很低,如果可以通过规模化运作压低运输的单位成本,同时在终端市场做足营销和推广工作,秸秆房屋环保节能的特色其实很符合上海市民的期待,而上海郊区的逐步向外辐射也提示着秸秆房屋在这块区域的潜在市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