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投资不合理的股票
伯克希尔的巨灾保险业务在詹阿杰的努力下,从无到有,对伯克希尔可谓贡献良多。詹阿杰一方面有拒绝签订不合理保单的勇气,一方面又发挥创造力,开创新的业务,他可以称得上是伯克希尔最珍贵的资产之一。我觉得他不论从事什么行业都可以成为那一行的明星,还好他对于保险业还算是相当有兴趣。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应对金融海啸策略】
巴菲特认为,每一位投资者的性格与生俱来不同,但要学会把不利因素变成有利因素,这一点是相同的。
他在伯克希尔公司1997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伯克希尔公司的巨灾保险业务因为詹阿杰有拒绝签订不合理保单的勇气而收获良多,詹阿杰因此可以说是伯克希尔公司最珍贵的资产之一。
不难看出,巴菲特对詹阿杰的这一点非常欣赏,甚至认为他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可以成为这个行业中的明星。他说,幸亏詹阿杰对保险业还是相当有兴趣,言外之意是说,否则恐怕就留不住这个人才了。
一个企业是这样,一个人也是如此,不管你处在什么地位,性格对事业的成败起很大作用。就拿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来说,他在2007年5月17日还表示,“我们认为,次贷市场不会对其他经济领域或整个金融体系造成严重影响。”可是仅仅3个月过去后,次贷危机就在美国全面爆发,以至于2007年最后一期的美国《商业周刊》毫不客气地把他这句话列为当年“10大最失败预言”之一。
其实呢,本·伯南克也是一个常人。他虽然表面上看很果断,其实遇到这样的次贷危机和金融海啸也没有经验,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小心翼翼地在通货膨胀上行、经济衰退两大风险的夹击下行走,只不过他的地位决定了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处于风口浪尖上罢了。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不良的性格容易导致投资失败,乃至血本无归。例如,一些投资者喜欢打短差,在股价稍有上涨时就见好就收。初看起来通过这种方式积少成多不失是一种好方法,而实际上,股市有上涨就有下跌,往往是多次的“积少”也不够股市一次暴跌来得“多”。
在巴菲特看来,这种根据股票价格涨跌投资股票的行为根本就是错误的,所以他才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关注上市公司内在价值上,根据内在价值与股票价格对比,来决定买卖股票。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7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2颗骰子要掷出12点的机率为1/36,现在假设如果一年只掷1次,每次可以收取100万美元赌注,但一旦掷出12点时,作为庄家的你必须支付5000万美元。或许在刚刚开始时,你会觉得这100万美元得来全不费工夫,甚至有75.4%的机率能够保证你在前10年都不必付出1分钱,但最后你会发现,从长期来看接受这样的赌注对庄家来说亏大了,甚至有可能让你倾家荡产。
在这里,巴菲特虽然是形容的巨灾保险案例,但对于个人投资者从事股票短期操作来说,道理是一样的。从这一点上看,长期投资的业绩回报就要高得多。
巴菲特曾经说过:“价格低估最常见的起因是悲观主义,有时是四处弥漫的,有时是一家公司或一个行业所特有的。我们希望在这样的氛围里投资,不是因为我们喜欢悲观主义,而是因为我们喜欢它造成的价格。乐观主义才是理性投资者的大敌。”
由此可见,悲观主义是巴菲特巨大的财富来源,而股票市场熊市、牛市中的回落和金融海啸,通常是悲观主义泛滥的时间窗,却正好成为巴菲特抄底金融海啸最佳时机。靠什么?靠的就是巴菲特特有的那种性格,当股票价格高昂时,他有坚决拒绝买入定价不合理股票的勇气。用巴菲特的话来说,就是他中了“卵巢彩票”。
例如,在巴菲特的整个投资生涯中他一共经历了4次股市暴跌,1973、1974年的美国股市大跌,1987年的股灾,2000年的网络股泡沫破灭,2007、2008年金融海啸。容易看出,越是股市跌得厉害巴菲特的投资回报业绩相对来说就越高,性格因素在其中起了较大作用。
巴菲特1956年26岁时开始独立管理投资,到1966年时整整10年过去后,他赚了11.5倍,而同期股市大盘只上涨了1.22倍。在接下来的两年中,股市大盘上涨了40%,许多股票的市盈率高达50倍以上,这时候的巴菲特反而感到忧心忡忡。
一方面,他觉得自己再也找不到内在价值被严重低估、值得自己买入的股票了;另一方面,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把钱交给他管理,并且怂恿他追加投资,一致看好股市还会继续上涨。
难能可贵的是,巴菲特的头脑并没有发热,他及时请教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后,作出了不但不再接受新的投资、而且把原来管理的资金全部退还给投资者,彻底解散巴菲特有限公司的决定。
令巴菲特没想到的是,公司解散后的1970年至1972年的3年内,股市大盘又继续上涨了40%。更难能可贵的是,巴菲特就在一旁眼睁睁地看着它上涨,什么事情也没做。容易想见,如果他这时候继续追涨杀入结果会怎么样了?而这正是中国股市中最常见的一幕。
【巴菲特股票抄底秘诀】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的性格与他在股市中坚持什么样的投资态度密切相关。而他自己在股市投资中的策略、方式尤其是面对股市暴涨暴跌所采取的态度,更能说明这一点,让人不得不佩服之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