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私营公司选择人才的几个误区是什么

私营公司选择人才的几个误区是什么

时间:2023-07-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对人才决不可脱离实际地拔高要求,他们的缺点,只要不妨害他们所担负的工作,就要加以谅解。其实这种人恰恰是我们说的“万金油”型的人才。但是“万金油”永远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有的场合就不那么灵光了。一些私营公司只注意应聘者“嘴上功夫”,而忽视其实际能力,后来往往是吃了大亏。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看看就业市场上的人头攒动,私营公司的经营者如何从其中找到适合自己公司的人才呢?很多老板总是叹息,觉得公司要聘一个得心应手的人可真难。其实选人才有时也会步入误区,学着社会上一些标准,赶了时髦,而效果却不怎么样。

私营公司在选择人才时有什么误区呢?

记得一位朋友说过:“当你和一个人处了一年半载,发现他什么缺点都没有,那才是可怕的呢!”的确,越是这样的人越有“野心”,不是大智大勇之辈,就是大奸大恶之徒。追求完人的结果往往是受聘者要么什么都干不好,要么心怀叵测。

其实,人人都有缺点,人才也是如此。对人才决不可脱离实际地拔高要求,他们的缺点,只要不妨害他们所担负的工作,就要加以谅解。对于他们身上的“弱点”,要进一步地看,要变换角度看,结果很可能是“斜视”中的“弱点”,正视是长处。即使是弱点,只要无碍于工作,无妨大局,也要大胆使用。据说拿破仑在担任临时执政期间,一次在讨论约瑟夫·富歇是否能继续担任警务大臣问题上发生争议,有人认为他为人冷酷,心怀叵测,不可用;拿破仑心里也清楚他爱搞阴谋,但更赏识他在警务方面的才能,于是就坚持让他担任警务大臣。

要知道“人才不等于文凭”,很多私营公司老板都有这样的经历,好不容易招了一个专业对口的高才生,不是什么都做不了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只想拿公司当跳板。

人才不等于文凭,嘴上谁都在这样讲,但实际上将文凭就等同于人才的情况还比比皆是。文凭与才能确实有一定关系,特别是那些经过严格训练的正规学校的文凭。但是,文凭与才能又有差别,在现实生活中,持同等学力的人们才能往往有很大差别,即使文凭与其实际知识相符的人,由于用非所学,或用学不能完全一致,仍然不可简单地把文凭当成人才。更何况近几年来,学籍管理混乱,滥发文凭之风盛行,用人情换文凭,用钱买文凭,用权要文凭的人屡见不鲜,同一学历的文凭失去了统一的标准。

有的私营公司的管理者为了节约人力,希望从市场上找到什么都会的人才,英语、计算机、财会,而且还要能说会道,爱拉关系。其实这种人恰恰是我们说的“万金油”型的人才。但是“万金油”永远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有的场合就不那么灵光了。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创业者把一个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是人才,一个工人开动机床加工出精密的机器部件也是人才,研究电脑的专家是人才,商店业务员的“一口清”,会计人员的“铁算盘”也是人才。人才,就是有一技之长,一专之能。这种长,可以两方面比较,一是比相同点,比如企业中同一工种的工作,使用同样的机器,在相同的时间下,有的加工出来的产品质量好,有的则不行,相比之下前者就是人才。

一般善于交际、开朗活泼的人在应聘时往往具有优势。但是一些外资企业却不是总选择这样的人,在笔试时,他们往往让应聘者答一份试卷,来判断应聘者的性格,从而安排不同的工作。一些性格沉稳的人常常被安排财务、审计工作,他们往往可以实话实说,做到实事求是。而前一种人,往往被安排在销售、业务部门,因为他们可以拉来更多的客户。

一些私营公司只注意应聘者“嘴上功夫”,而忽视其实际能力,后来往往是吃了大亏。有些人光会说,不能做,工作起来避重就轻,能应付就应付,既不利于团队精神的形成,也不利于公司的正常经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