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乔治(H.George,1839—1897)生于费城,父亲为海关书记。他的正规教育于十四岁结束,到轮船上当供差遣的童仆。稍后当办事员和水手。十七岁时放弃海运工作,从事印刷业务。当时西部初开拓,那里颇有谋生出路,于是在十九岁时,他离开费城到旧金山,目的是想勘探金矿,未实现,在饥寒交迫下,他去当矿工、农场工人、印刷工人,后来当上记者、编辑和报刊出版者。其间多次被解雇,常常挨饿。
1868年美国第一条横贯东西大陆的铁路完成前夕,旧金山出现土地投机狂热,造成土地价格惊人地上涨。国家把西部大量土地授予铁路公司,于是公司的发起人、土地垄断者和投机商人都发了横财。而另一方面,由于经济不景气,矿厂倒闭,工人失业,广大劳动人民的贫困与日俱增。
乔治看到这种景象,愤慨之余,写了《进步与贫穷》一书(1879),将他平生艰苦的、坎坷的、颠沛流离的遭遇全倾吐出来。由于出版受阻,直到1881年才发行问世。该书轰动一时,美、英报纸连续刊载。在二十五年中,各种文字的版本至少发行了二百万册。这本书尤其在英国受欢迎,因为那里反对地主的情绪正在高涨。英国费边社会主义运动就是从这本书中汲取了动力。乔治后来曾到爱尔兰鼓吹土地国有化革命。
1886年乔治由劳动党提名竞选纽约市长。在他的政纲中,赞成按地价课税,废除其他税捐;铁路和电报事业归市所有;改变选举投票制度。这次选举被民主党所窃取。1897年他再次竞选纽约市长,不顾医生劝告,选前连续四次发表演说,当夜突然逝世,享年58岁。
他的著作有:《我们的土地与土地政策》(1871);《进步与贫穷》(1879);《社会问题》(1883);《保护贸易或自由贸易》(1885);《工人状况》(1891);《政治经济学》(1898,遗稿)等。其主要思想如下:
他首先说明什么是财富。认为一切有交换价值的物品不一定是财富,只有当它用于生产,能增加国家财富的总量;当它受到毁灭,就会减少财富总量的物品,才算是真正的财富。他说,一国的财富与其人口有密切的关系。一个人口稠密的国家,它的财富必然充裕,机器生产必然发达,商品交易必然兴旺。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就在这样的社会中,随时可以看到劳动群众异常贫困,生存竞争十分尖锐,人人有失业的忧虑。为什么会产生贫困?他的回答是:土地私有权垄断。认为每个人与生俱来就天赋一种用自己劳动耕种土地的权利,但土地垄断剥夺了这种权利;社会不断在进步发展,地主的地租勒索却越来越厉害。由此产生了进步与贫穷的矛盾。
他的结论是:社会进步不但不能减少人民的疾苦,反而使贫困成为普遍现象,成为社会进步的自然结果。机器虽然节省了劳动力,却不能节省儿童的生命。财富虽然迅速增加,“富户”和“贫户”的对立却不断加深。因此,迫切需要改革。
他的这些揭露,虽然缺乏完整的科学论证,但他承认资本主义的矛盾,指出资本主义的罪恶,提出土地国有化主张,同情劳动人民,思想的进步性还是比较明显的。
乔治认为,一个国家财富的分配比财富的生产更为重要,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罪恶都是由财富分配的不平等所引起的,他的学说体系主要集中于分配问题的论述。
(一)地租学说
他说的地租是指级差地租。一如李嘉图那样,他把地租说成是使用土地原有的不可磨灭的肥沃性的报酬。由于地主垄断了土地,这种报酬遂以地租名义尽归地主所得。随着社会进步,地租在不断增加,原因是:第一,人口增加。如生产力不能提高,则边际土地收获量减少,地租上升。第二,技术进步。其结果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收获量,扩大了地租。
他认为,当土地的边际耕作越向劣等土地进行、地租不断上升之际,工资相对减少了,利息所受到的影响与工资相同,所以,工资和利息的升降与地租成相反方向变化。这个观点的理论基础虽与李嘉图有所不同,但在揭露地主与其他阶级经济利益上的对立关系上,两人有相似之处。
(二)工资和利息学说
乔治所说的利息实际上是利润。他认为劳动和资本分别取得工资和利息,其合计总额决定于它们在生产力最低的土地(边际土地)上、也就是在无租的土地上联合生产的生产物。这个观点为同时代人克拉克所吸收和发展而建立起他的一般分配规律。乔治把他的分配理论简括为下列公式:产量=地租+工资+利息;所以,产量-地租=工资+利息。这样,工资和利息就决定于产量扣除地租后的剩余;或者说决定于不付地租的产量,也就是使用最贫瘠土地的收获量。因此,不管生产力如何提高,如地租的增加与生产力的提高保持一致,则工资和利息都不会增加;换句话说,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好处,全部为地租所吞没。
他的结论是:在地价低的地方,财富生产少,工资率和利息率较高;在地价高的地方,财富生产多,工资率和利息率较低。如地价、投资与产量同步增加,则工资率与利息率保持不变。只有在地价的增加赶不上生产力增加时,工资和利息才会随生产力的提高而提高。但实际上往往是地租的增加快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工资和利息均趋于下降。由于工资和利息共同是地租的对立面,而且两者变化一致,所以他认为工人和资本家的利害得失是相同的,他们只同地主有矛盾。
由此看来,他的学说完全掩盖了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主要原因是他没有把利息(利润)视为工人所创造的劳动生产物的扣除;其根源在于他的分配理论是建立在庸俗的生产费用价值论的基础上。
前面说过,乔治认为社会进步所带来的全部利益都转化为地租落入地主手中,结果是劳动群众陷入贫困,生产发展受到阻碍,就业机会越来越少,尤其在危机期间,工人生活状况更是惨不忍睹。当时一些热心的改革家提出了许多挽救时弊的建议:如政府节省开支以苏民困;对劳动者进行刻苦勤俭的教育;劳动者团结起来,争取工资提高;劳资进行合作,共同发展生产;土地分配应使其合理均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指导和干预;等等。乔治认为,这些意见都有缺点。他认为只有从改革租税制度着手,根除土地私有制弊端,才是唯一良策。
他的改革方案是:国家通过重税,征收土地和其他资源的全部地租,实行地租社会化政策,因为地租是一种不劳而获的收入,应归社会所有。他主张国家只需征收土地单一税,不必再征收其他赋税,因全部地租收入数额庞大,足够维持政府开支。但是,土地名义上不收归公有,仍让土地所有者保留地主头衔,并继续占有土地上的建筑物。此外,对土地增价的收益,政府应以土地增值税名义全部予以征收,因为这是人口增加、社会进步的结果,归诸公有,合乎正义。他认为,通过这种赋税政策,实际上达到了土地公有制目的,由此使社会财富分配趋于合理,有利于促进工业发展和社会繁荣,而且在技术进步下,资本家和工人均获其利,将更加发挥生产的积极性。
这个政策观点,形式上是建立在李嘉图学说的基础上,也有点相似重农学派的土地单一税主张。但是,就赋税范围说,彼此是有区别的。李嘉图不赞成只对土地所有者而不对其他阶级课税,理由是:有许多土地也是用历年劳苦得来的储蓄所购买的。重农主义者虽也主张实行土地单一税,但不赞成拿走全部地租而不留给土地所有者任何份额(税额不超过纯产品1/3),以致损害土地私有财产权。乔治和重农主义者还有一点不同:他的观点是建立在加速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基础上,而不是把农业视为唯一的财富源泉,这和李嘉图的思想却又是一致的。
乔治的“单一税”思想显然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受到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赞扬,但是同时也遭到不少人的反对,特别是20世纪以来,受到的批判更为尖锐。原因是:一方面政府支出已经膨胀得惊人,全部地租的收入远不能满足国家支出的需要。据1960年统计,美国地租总额只占国民收入的3%。另一方面,这种政策,实质上是一种土地国有化政策,它严重地侵犯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财产私有权,必然为有产阶级所不容,因而乔治的主张终成泡影。但是他的土地政策是有深远意义的,后来中国孙中山的平均地权纲领,在一定程度上就受到乔治思想的影响。
马克思曾批评过乔治的这种观点,指出:“他的基本信条是:如果把地租付给国家,那就一切问题都解决了……这本来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观点。”又说:“这个人在理论方面是非常落后的。他根本不懂得剩余价值的本质”,他的“单一税”的赋税政策,“丝毫不触动雇佣劳动,也就丝毫不触动资本主义生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