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国最流行的词莫过于品牌了。人人都在谈品牌,无论是个人,小企业,还是大企业,动辄就是品牌如何,而羞于谈产品,认为一说到产品层面就低人一等,赶不上时代,落伍了,俗气了。但是,很少有人对品牌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对什么是产品,什么是商品,什么是品类,什么是品牌,没有清晰的概念,而且区分不了产品与商品、商品与品牌、产品与品牌之间的关系,这样,必然在打造品牌的行为上陷入盲区,结果就会不尽如人意。有的企业花了很多财力说是塑造品牌,过程却是在产品范畴内打转,而有的企业积极引进“外脑”,与咨询、营销策划机构合作,“外脑”犹如好医生与坏医生,请到好的“外脑”,是企业的福气,或多或少能给企业提供好的帮助,虽然谈不上药到病除,至少能规范企业的一些行为,让企业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而有的企业,就没有这份福气,请到了一些只会吹牛的“外脑”,对企业胡乱动刀,结果是企业遍体鳞伤,大伤元气,最后成了一个四不像。
为什么呢?
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奇迹,在短短的十多年里,中国的市场行为以政府调控为主的计划经济过渡到了完全以市场行为为主的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在于计划经济以国家调控为主,政府是经济行为的枢纽;而市场经济则以市场的自主调配为主,政府行为弱化,市场的调配没有国家、资源、人力资源的限制,完全依赖市场自主行为。中国用二十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经济发展历程,堪称奇迹,但是,我们学到的西方的经济理论是不是适合中国的国情,我们的“软件”与我们的高楼大厦是不是匹配,就如一个外观再好的电脑,里面的配置是486的主板,它的真正价值又有多大呢?西方市场与经济的表里如一,就是硬件与软件的有效组合,而中国市场与经济在当下还是486的主板用外观卓越的机箱的电脑状况。外观和形式是没有问题的,就是软件配置出了问题。
软件是什么呢?就是人力资源与思想意识。
目前活跃在中国市场上的主体企业家,70%以上的年龄都在45岁以上,这个群体,不论是大老板、小老板,真正科班出身做企业的人太少,有一部分是没有多少知识文化的群体。而这个群体,都是思维活跃的一个群体。有的是在单位不被重用,只身下海,凭着胆气和孤注一掷的心态,成就了今天自己的财富;有的是在又红又专的年代,没有一技之长,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靠所谓狐朋狗友的哥们儿义气,练就了他们良好的情商,当做生意被认为是投机倒把的年代结束以后,这些人摆起了地摊,成为第一批中国的万元户;有的是家境贫寒,兄弟姐妹多,人多地少,吃不饱肚子,小小年纪就独自到外谋生,从擦皮鞋到背包客,一点一滴地积累自己的资产,当有一天他们突然回头,发现自己手底下竟然有了一帮兄弟,资产也上了百万,但他们一直在找机会巩固自己来之不易的财富,没有时间提升个人的素养,即便手下有若干兄弟以后,他们的文化水平也仅仅局限于会写自己的名字,强烈的自卑情绪导致他们在人格方面有一定的缺失,总害怕别人说他们没有文化。就是以上的企业家群体,掌控着中国今天80%以上的财富。这些企业家,用自己的商业嗅觉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成就了个人也成就了中国的经济,但坦白地说,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他们的思想与格局,再也创造不了他们积累财富时的那种神话,他们落伍了。他们也与时俱进地谈品牌,但对品牌真正的内涵,不是他们的思维与格局所能理解的。
中国能出联想、海尔、华为这样的中国品牌,这与柳传志、张瑞敏、任正非的个人素养与魅力不可分割。而在联想、海尔、华为成长中,像联想、海尔、华为之类规模的企业太多了,但是为什么只有联想、海尔、华为等能成为行业领导,而同时期那些与他们一样规模的很多企业最后踟蹰不前,甚至死掉?就是因为这些企业领导人的个人素养和格局没有与中国市场的成长相成长,一部分企业的思维与意识,永远停留在通过销售来获取财富的模式,而没有上升到通过营销的模式来获取财富的模式,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定格为小农经济意识,没有人才观念和广阔的“山外青山楼外楼”的视野。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这些企业家的素质没有进步,相反,经济发展带来一些不良风气在个别企业家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一掷千金的豪赌,找情人,及时寻乐分散了他们大量的精力,摧毁了他们的意志,腐蚀了他们信仰,信仰的缺失让他们失去了做人的准则,贿赂、欺诈等行为在他们的商业交易中表现得没有丝毫羞愧,相反成了他们经商的准则。好在,江山代有才人出,现在一批创业的企业家,对个人操守与社会责任有了一定意识,他们不仅仅把追求财富看做是成就个人的行为,也看成是一种社会责任,他们积极吸收先进的营销思想和管理观念,并身体力行,这是中国市场的希望。
当下活跃在中国经济舞台上的企业家们,有的已经实现了个人素养和意识的超越,诸如张瑞敏、柳传志、任正非、冯仑、王石等,而一些正在寻求超越,一些则是得过且过。于是,我们就明白了,在人人都在谈品牌的中国,有几个真正的懂品牌,有几个是在人云亦云,有几个是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意识?
良莠不齐的企业家素质,决定了中国市场行为的多样性。同时,决定了中国品牌道路是一条漫长而艰巨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