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过分节俭会导致收入减少

过分节俭会导致收入减少

时间:2023-07-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过分节俭会导致收入减少_在北大听的12堂经济课 产能扩张了,无非是为了满足两个需求:国内消费需求和国外消费需求。“节俭悖论”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公众越是节俭,降低消费,增加储蓄,就越会导致整体社会收入的减少。进一步来讲,由于人们的节俭会导致支出减少,从而迫使厂家削减产量,解雇工人,从而减少了收入,导致经济萧条。对一个国家来说,过分节俭也有其弊端。


产能扩张了,无非是为了满足两个需求:国内消费需求和国外消费需求。但是,国内消费需求要有很大增长是很困难的。2009 年居民零售消费总额增长15%,2010 年至今是18.3%,已经不错了,未来也不会有很大增长。对消费增长不能期望太高,中国经济增长相当程度还要靠投资,这是现实国情;当然对消费增长也不用悲观,应该适度乐观。

——李国飞(普惠基金管理部副总监,曾在北京大学演讲)


1720年,荷兰人曼德维尔出版了一本名为《蜜蜂的寓言》的畅销书,大意是说一群蜜蜂为追求奢华的生活而大肆挥霍,结果这个蜂群居然很快兴旺发达起来。后来,由于换了蜂王,这群蜜蜂改变了习惯,放弃了奢侈的生活,转而崇尚节俭,结果却导致了整个蜜蜂社会的衰败,最终沦落到被敌对蜂群打败而逃散的命运。

由于曼德维尔的书中提倡“浪费”的风气,因此在当时受到了严厉指责,还被法庭判为“有碍公众视听的败类作品”。然而200多年之后,英国的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了同样的理论,即“节俭悖论”,也叫“节约反论”或“节约的矛盾”。

“节俭悖论”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公众越是节俭,降低消费,增加储蓄,就越会导致整体社会收入的减少。因为在既定的收入中,消费与储蓄成反方向变动,即消费增加,储蓄就会减少,消费减少,则储蓄就会增加。

进一步来讲,由于人们的节俭会导致支出减少,从而迫使厂家削减产量,解雇工人,从而减少了收入,导致经济萧条。也就是说,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经济没有达到潜在产出的情况下,只有社会每个成员尽可能多地消费,整个社会的经济才能走出低谷,人们才能充分就业,经济更加繁荣。

按照这种理论,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逻辑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于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却是一件坏事。

我们都知道,节俭是一种美德,是个人积累财富最常用的方式。如果家庭成员都能够减少浪费,增加储蓄,这个家庭往往可以致富。然而,凡事都有例外,从个人理财角度来说,储蓄也未必就是最好的致富途径。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先来看一则故事。


过去,有一个非常吝啬的财主,他把自己积攒的金子埋在花园里一棵大树下面,每隔几天就要挖出来看看。后来,有人发现了这个秘密,把金子偷走了。财主的心情可想而知。邻居们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后,问他:“你从来没有花过这些金子吗?”财主回答说:“没有,节俭是我们家的传统,我只是经常挖出来看看而已。”

邻居们听后都笑了,说:“既然从来没花过金子,对于你来说,有金子和没有金子是一样的啊!如果你心中难受的话,就在大树下再埋一些石头,把它们当作金子收藏起来好了。”财主听后呆呆地站在树下,无言以对。


上面这则故事虽说多半是杜撰的,但我们不难从中看出,与其把金子藏起来,还不如买些物品,用于享受,或者拿出来投资,去获取更多的财富。藏匿和闲置财富就等于浪费,用现代的理财观念来看,财主的“节俭”乃是一种“罪恶”。

对一个国家来说,过分节俭也有其弊端。

第一,马克思说过:“人首先是消费者,其次才是生产者。”世上没有不消费的人。

在过去经济困难、物质短缺的时代,人们想消费也没那么多商品,可以说,那时的节俭在一定程度上是被迫的。抛开“如果节俭是被迫的它还算不算一种美德”的问题不谈,既然我们今天已经步入较为富裕的时代,那么就应该相应地提高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这不仅符合人性,也能进一步激发人们创造财富的动力,毕竟人们已尝到消费的快乐。

第二,过度节俭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比如我们过去说到衣服时,往往提到一句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当然你现在这么穿也没什么不好,但所有的人都这样的话,中国的内需就提不上去,商品就卖不出去,企业经营状况必然恶化,作为企业员工的我们也随时有可能面临失业或降薪的风险,经济低迷不说,还引发社会危机。

第三,过度倡导一件事情,往往导致这件事情流于形式化,节俭也是如此。

比如历史上著名的道光皇帝,他在位时大力倡导节俭,不仅饮食标准一降再降,堂堂一国之君的他居然还带头穿带补丁的龙袍。既然皇帝的龙袍都打补丁了,大臣们怎能不效仿?于是有一天,道光皇帝在上朝时问一位大臣:“爱卿,你这块补丁花了多少银子?”该大臣赶紧回答:“回禀皇上,二两。”道光不禁赞叹道:“爱卿真是节俭,朕的一块补丁要十两银子呢!”

我们这么说,并不是要与“节约型社会”唱反调,我们只是强调过分节俭未必就是好事。而且我们也不提倡过度奢侈,过度超前消费。当今时代,到处充满了消费诱惑:电视广告不断夸大产品的好处,邻居不断购买新的家电,同事不断谈论最新的电子书……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是脆弱的,在诱惑面前常常会一时冲动而购买许多不必要的商品,从而造成浪费。只有坚持“适时消费、理性消费”的原则,使消费水平的增长和社会再生产提供的条件及其发展的客观要求相符合,才是科学的消费观,才能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