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科技型的民营企业还是劳动密集型的民营企业,只要都有较快的发展,不同层次、不同技术水平的城乡劳动力就有机会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工作岗位。而只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这两种类型的民营企业就有发展前景,也就是说,城镇劳动力的就业前景将是较好的。假定不采取发展民营经济的办法缓解城镇劳动力就业问题,我们几乎看不到还有其他什么办法能减轻城镇的就业压力。
——厉以宁(著名经济学家,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一直供大于求。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采用农村劳动力就地消化,城镇劳动力计划安置的办法,就业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但农村劳动力大量富余和城镇企业中人浮于事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在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后,国家对劳动用工政策也作了相应调整,即为国家宏观调控,企业自主用工,劳动者自主择业,并允许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流动,职工失业也从此由隐性转向了显性。
从宏观方面来看,市场经济运行的周期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不稳定性,也需要有产业后备军的存在,以满足生产高涨时对新增劳动力的需要。从微观方面看,当资本为追求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时,劳动力被机器排斥。劳动者的失业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满足了市场机制运行的需要,但失业的存在不仅对社会与经济的稳定不利,而且也不符合资本追求日益扩张的市场与消费的需要。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传统择业观念,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只有经国家安排,到机关事业单位或全民、集体企业工作的,才算就业,而到街道、乡镇、个私企业工作或自谋职业,都不算就业(客观上不能算工龄,也没有退休保障)。二是必须要有好的单位才去就业。所谓好的单位,是指“上班路途近点,工作环境优点,劳动强度低点,工资待遇高点”,否则,宁可等着没事做,也不愿“屈从”。三是只要是城镇居民,就业是由国家安排、政府负责的,不管个人能力怎样,都可坐等就业。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劳动制度进行了许多改革,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具有用工、分配等自主权,劳动者就业和企业用工实行双向选择,以劳动合同的形式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择业具有明显的竞争性。同时,国家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劳动者在不同经济形式的企业就业和流动创造了条件,那种以“依赖”、“等待”为核心的旧的就业观已不适应变化了的新的情况,并阻碍着广大劳动者的择业,必须尽快转变。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下岗失业的职工会更多一些。这并不奇怪,问题是失业以后如何择业,这是需要认真探索和解决的课题。除了国家的重视、社会各界的关心,也需要失业下岗职工自身的努力。
目前,就业市场冷热分配不平衡。人们纷纷挤向热门行业,而冷门行业却无人问津。事实上,热门与冷门都是相对的,并非绝对。因此,我们在择业时不应该总是抱着一颗功利心,来看待自己的未来。要知道,计划赶不上变化。时间久了,热门行业未必总是吃香,冷门行业也不见得总是吃闭门羹。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想法:今天的热门也许就是明天的冷门,今天的冷门也许到了明天就成了热门。对于求职的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即使你的工作现在属于冷门行业,但是只要凭着“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敬业精神,同样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对于冷门行业也有热门职位这一说法,也许有许多人不相信,让我们来看一个典例的生活例子——农业。从根本上来说,农业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传统行业。但是社会发展到今天,农业再也不是过去传统的“春播秋种”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现代农业园区,需要的是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人才。据某招聘网站提供的职位信息显示,市场对农业科技人才的需求量较大,需求主体较广泛,除了传统的农、畜、牧业,还有比较新型的生物工程、海洋养殖耕作等企业。
当然了,选择职业时,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如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热门专业、职业、行业都具有可预测性,但是,不要为了追求“热门”而选择自己不喜欢或不擅长的职业。值得提醒的是,无论我们所从事的职业是“热门”还是“冷门”,都要尽最大的努力把它做好。一份职业的前景如何,最大的决定因素并不是它的发展潜力,而是取决于一个人的工作态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