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利润率(Profit Rate)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现在通常提到的“利润率”类似于“资本回报率”的概念。
在会计实务当中,利润率有更为细致的分类,比如“销售收入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等。只要确定相应的“利润”与“资本”,两者的比率就是“利润率”。
这一指标对于企业来说非常重要,是衡量一个企业盈利能力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利润率越高,说明该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大家应该都还记得2010年的南非世界杯。那一个月除了精彩的比赛,非洲喇叭“呜呜祖拉”的声音,也给全世界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人觉得很有气氛,也有人非常讨厌它。而中国不少商人听着这个声音,却是特别高兴,因为90%的“呜呜祖拉”都是他们生产的。
其实,不光是“呜呜祖拉”,在世界杯赛场上,球迷的发套、观众的坐椅、比赛用的足球,大多数也都是“中国制造”。长期以来,从服装、鞋帽,到笔记本电脑、手机等,“中国制造”遍布世界各地。
可是在南非赛场上,随便问起哪个观众,他们都不会知道“呜呜祖拉”是中国产的。更让人困惑和痛心的是,“中国制造”的“呜呜祖拉”销量很大,赚到的钱其实很少,大头都被国外采购商挣走了。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的批发商对比了“呜呜祖拉”的国内外价格。“呜呜祖拉”批发价是2.8元人民币,被外国经销商卖到南非就差不多要到了10美元。2.8元人民币和10美元,差距20多倍,令人吃惊。
这样的利润率相差之大,令人咋舌。
为什么“中国制造”产量大,却挣不了多少钱,归根究底就是利润率始终上不去。但为什么明明知道挣得钱少,大多数生产商还是埋头生产低端产品,不向高端方向发展呢?
中国作为制造业的大国,却难寻几个全球叫得响的品牌;铺天盖地的产品,却在高端市场上难觅踪迹。
一个非常明显的事实是,当今整个世界已经进入了“产业链竞争”的时代。美国人把价值最低的制造业一端放在了中国,而把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六块非制造业掌控在自己手里。因此,始终掌握着定价权。
“中国制造”要走出低端,提高利润率、掌握定价权,显然,要从制造业往产业上游走。改变利润率的方法,无非是要么提高利润、要么减少成本。
光凭企业自己,阻力重重,障碍多多,这个时候,政府所要做的,就是在信贷扶持、信息服务、技术支持等多方面“扶上马、送一程”。
但是企业自身也不能甘于现状,不能因为市场好,就只顾着赚钱,忽略了长远考虑。一旦经济危机来临,再加上工人工资上涨和各种贸易壁垒不断增加,后悔都来不及了。
政府创造了好的环境,但归根到底还是希望广大的中小企业家们,自己要优化自己的生产要素,要调整产品结构,要找准在市场中的定位。“专、精、特、新”,这才是中国制造企业的定位。
一边要靠政府和社会提供研发和设计等方面的服务,一边要靠企业自身的努力,争取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与核心竞争力。没有知识产权的产品,老外是不会让你发言的。因为很多的产品是他们拿样品过来,让我们按这个样品给他生产,贴他们的牌子,那么这个价格定位,他说多少就是多少。如果说这个知识产权是我们自己的,那么研发费是多少、加工成本费是多少、对外销售的价格就由我们来定。
同时,与产业链最前端的研发、设计一样,末端的销售渠道建立也很重要。好的销售是提升产品价值的一大法宝。
制造业最核心的还是要转型,一定要从最简单的作坊式生产企业,转变为具有销售能力的企业。过去这些企业只给国外生产商品,他们在国内是没有自己的经销商的,经销商也需要培养。
“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包括日本、亚洲四小龙现在一些很有竞争力的技术、产品,也都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那么,企业需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需要一套从技术研发、到生产、再到最后产业化,加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比较完整的配套政策,都需要扎扎实实去做。那么对企业来说,要加强与科研机构、大学的合作,而这个合作面可能要更广一点,不仅仅是和国内的大学合作,还要有全球的眼光,因为现在我们的国内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国际市场。
如果“中国制造”也可算作品牌,那也是用贴牌和低廉劳动力打造的,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和竞争力。这种“中国制造”的产品越多,“中国制造”的含金量就越少。
中国制造业,只有千方百计提升技术、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才能拥有核心竞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