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经济活动,在西方指各种为获取工资或赚取利润以及其他劳务报酬的活动。因此,经济活动人口实际上就是劳动力人口。
人力资源按照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愿望,可分为经济活动人口与非经济活动人口两部分。根据我国统计制度,经济活动人口是指所有年龄在16岁及以上,在一定时期内为各种经济生产和服务活动提供劳动力供给的人口。这些人被视为实际参加或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也称为现实的人力资源。它处于就业或失业的状态,是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之和。
经济活动在西方指各种为获取工资或赚取利润以及其他劳务报酬的活动。因此,经济活动人口实际上就是劳动力人口。总人口中除去经济活动人口,其余部分称为非经济活动人口。它实际上是除失业人口以外的各种不在业人口。各国的社会、经济、法律、文化教育、传统习俗、管理体制,以及人口年龄结构很不相同,总人口中经济活动人口与非经济活动人口各自所占比重,无疑也有明显的差别。
经济活动人口主要包括:
(1)就业人员,也称从业人员、在业人员,它是指所有年龄在16岁及以上,在一定时期内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主要有:有酬从业人员(包括在岗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自营从业人员(包括私营业主和个休业主、私营和个体就业人员)、其他就业人员(包括民办教师、宗教职业者、现役军人等)。由于军人是一个特殊团体,其直接隶属国家,所以各地区的经济活动人口中不包括军人。
(2)失业人员。是指所有年龄在16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在一定时期内没有工作,有就业意愿并正在积极寻找工作,如有就业机会可以马上工作的人员,其中有城镇失业人员、乡村失业人员。
经济活动人口是估算人力资源,劳动力熟练程度,未来劳动力性别、年龄结构及其在城乡间的分配,以及研究劳动力供求平衡的重要依据。把经济活动人口与16岁及以上人口相比,可以计算出经济活动人口的总参与率,也可以计算各年龄段的经济活动人口参与率。这些指标在相对程度上反映了对人力资源利用的数量和质量水平。
近10年来,中国国民经济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不断增加,老年人口比例增加,导致劳动参与率下降。而劳动年龄人口大幅度增加,国家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又促使了就业率的上升。2000~2008年城镇失业率总体呈下降的趋势是符合实际情况的。特别是2003~2007年,连续5年中国经济增长在10%的高区位上较快地运行,为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就业、再就业工作成绩显著。2008年下半年的金融危机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影响,但反映在失业率变化方面有一定的滞后性。基于这些数据,2008年全国经济活动人口保持在7.86亿~7.91亿之间。城镇在3.46亿~3.48亿之间,乡村4.40亿~4.44亿之间。2008年全国就业人口保持在7.67亿~7.79亿之间,城镇就业人数在3.27亿~3.38亿之间,乡村就业人数在4.38亿~4.40亿之间。
鉴于我国2011年之前都只公布登记失业率,就业率数据有偏差,因此城镇就业人口可能会少于实际就业人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