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金亭
出身于商业世家的庄荣昌,经历坎坷。他16岁时只身赴天津、北京商行学徒,20岁任北京公私合营八宝山砂石厂的私方代表,并担任厂长。20世纪50年代初,以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被判处5年徒刑(1986年平反),60年代末,被遣返原籍清河县。
故乡,成了庄荣昌施展身手的舞台,70年代末,他闯入了羊绒加工行业,成为清河民营经济和羊绒产业的带头人。1983年,他从山羊拔毛的下脚料中梳出的无毛绒,被命名为“精梳山羊绒”销往国际市场,从此走向事业辉煌。
事业有成的庄荣昌身上罩满了荣誉光环:1987年被评为“当代中国百名优秀农民企业家”、“河北省优秀农民企业家”,连续两届荣获“全国乡镇企业家”称号,并先后当选县政协副主席、河北省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执委、全国政协委员。
敢创新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庄荣昌渴望在这改革盛世,利用自己经商办企业的专长,为国家、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他经过详细的市场调查,认定羊绒加工很有前途。正巧当时的县砖厂经营萧条,想聘请他搞转产,双方几经磋商达成联营办厂的协议。1979年,他建起了清河县绒毛厂,并出任厂长。
庄荣昌梳的第一批绒,用的原料是“山羊拔毛的下脚料”。当他修建厂房、购置设备、安装调试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有个推销山羊拔毛下脚料的客户来厂。庄荣昌抓起下脚料细细一看,多少含点羊绒,这种羊毛在国营大厂是没人加工的,都是用来制作“毛毡”,因为价格便宜,他决心试一试,想从“废物”里淘出金来。经过庄荣昌和工人们的日夜辛劳,奇迹终于出现了,每斤下脚料里竟能提取一两多羊绒。试验成功后,庄荣昌抓住时机,扩大生产,并相继由梳山羊拔毛下脚料扩展到梳皮剪毛,即旧的“山羊皮大衣”、“山羊皮褥子”,剪下后再从中梳出绒来。建厂第二年,就实现产值50万元,利税20万元,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喜人的经济效益,开创了清河羊绒发展之路。
走出国门
庄荣昌闯荡羊绒行业,并不一帆风顺。1982年,原来一直购买他羊绒的北京绒毯厂,突然中止购货。当时国内羊绒市场尚未形成,国际羊绒市场又未打开,庄荣昌遇上了前进路上的一道坎。
1982年9月,当庄荣昌正为打开羊绒销路四处奔走之时,香港永新贸易公司的徐振华先生来清河购买山羊绒,这位客商一看老庄库存的羊绒,对质量和数量均感到满意。然而,寻求出口代理,却成了清河羊绒走出国门的难题,因此,到手的生意泡汤了。
天无绝人之路。直到1983年秋季广交会上,庄荣昌的羊绒上了展位,并受到外商青睐。美国大杰士公司首先签订了合同,而后又同日本东洋纺司、日商岩井等商社签订了合同。同年12月,该厂生产的山羊无毛绒通过新疆畜产进出口公司以“精梳山羊绒”的名份,首次出口美国,而后相继出口日本、英国、意大利等国家。庄荣昌开创了清河羊绒出口的先河,使清河羊绒在国际市场有了一席之地。1984年3月,在全县召开的“三干会”上,县委、县政府领导专门让庄荣昌介绍了经验,并号召大力发展羊绒产业。于是,以山羊拔毛下脚料、山羊皮大衣、皮褥子剪下的毛为原料精梳羊绒业,在全县蓬勃兴起。
敢当“头羊”
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庄荣昌为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以增强为国家出口创汇的能力,他除承包原清河县绒毛厂外,决定建一座规模企业。他在盐碱废弃地上垫土8万多立方米,建起一座建筑面积8800多平方米、各种机械设备60多台(套)的规模企业——河北清河企业有限公司。
庄荣昌在生产经营上始终将质量和信誉放在第一位,受到国内外客商的一致好评和信赖。新疆畜产进出口公司主动提出与河北清河企业有限公司进行联营,使产、供、销一体化。1984年10月12日,双方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达成协议,成立了联合加工厂,该厂的建立成为当时清河乃至河北省惟一的一家跨省市、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联营企业,开创了“混合经济”的先例。1985年10月,日本东洋纺丝株式会社的牛尾一二、小柳典之等一行4人,在新疆外贸领导的陪同下,专程登门河北清河企业有限公司,并签订了常年购货合同。庄荣昌也由此成为国内外羊绒行业的新闻人物,被称为“羊绒大王”。
1987年初,河北清河企业有限公司及新疆畜产进出口公司又几经磋商与中国土畜产进出口总公司达成协议,将原来清河、新疆两家联营改为三家联营,成立了“三利联合厂”,由庄荣昌任副董事长兼三利联合厂厂长。其经营范围由山羊绒扩展到兔毛、驼绒等畜产品,产品畅销日本、英国、美国、意大利等十几个国家,为国家创取了大量外汇。
胸怀全局
庄荣昌干着自己的事业,也关心着全县的发展,并付出了几多的艰辛和心血。
1994年,为促进清河羊绒行业进一步发展,县委、县政府决定筹办“清河国际羊绒交易会”,但清河作为一个不产羊绒的农业县来说,初次举办这样盛大的国际商贸活动,面临诸多难题。仅“批会”一项,在当时,省、市政府就无力解决。在为此专门召开的省长办公会上,省、市、县领导经过慎重考虑,将“批会”这一重任交给了庄荣昌。庄荣昌受命后,利用自己全国政协委员、省工商联副会长、全国工商联执委的身份,多次进京攻关,历时数月,“清河国际羊绒交易会”终于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特地为“清河国际羊绒交易会”题词,国务委员陈俊生专门为首届“清河国际羊绒交易会”题写了“会标”,外贸部部长吴仪发来了贺电,使“第一届清河国际羊绒交易会”在1994年10月隆重顺利召开,并获圆满成功。
故乡情深
庄荣昌带头致富后,不忘故乡养育情,成为了回报社会的典范。
他掏腰包,给故乡王化庄村修了一条东行路;为全村户家安装上了电灯;给村里建了一座小学。村里当时有18户孤寡老人,庄荣昌找到村支书要求把他们全部包管起来,活着管吃穿,病了管医病,死后管埋葬。他不仅关心着本村的老人,也关怀着县光荣院的21名烈军属、残疾军人,当时,他们每人每月生活费是16元,为了提高老人生活标准,庄荣昌拨款给老人们每月增加8元的生活费,并购买了一台20英寸的彩色电视机,给县光荣院送去。
80年代前,庄荣昌拿出了50多万元为社会办各种福利行业,而自己却仍骑着自行车东奔西忙。人们见他还是那样艰苦朴素,很不理解。他都认真地说:“钱,我是有。但花一分也要掂掂它的分量。办有利于社会的事儿,万贯也舍得。”20世纪80年代后期,县里建设影剧院时,庄荣昌又慷慨解囊拿出了30万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