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安全作为一个战略性的复杂动态系统,能够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当然也是极其复杂和多样的。本书将具体从内外两个方面对其进行阐述,包括各种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甚至社会因素等,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断变化。
(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一国通过奖励出口、限制进口的政策和措施,以维护本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缘由有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维护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安全的需要,发展生产力和提高竞争力的要求,解救经济危机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诉求。从历史发展来看,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是一对孪生兄弟,是经济发展波动中交替出现的现象。(注:薛荣久:《经济全球化下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危害与遏制》,《国际贸易》2009年第3期。)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贸易保护主义再次卷土重来,并且没有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而消退,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并对全球经济和世界贸易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1.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措施与特点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各国为了维护本国的社会安定和政局稳定,实施了种类繁多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根据GTA(全球贸易预警组织)的分类,这些措施可分为国家援助、竞争性贬值、消费补贴、出口补贴、出口税或限制、进口禁令、进口补贴、知识产权保护、投资措施、当地含量要求、移民措施、公共采购、卫生与检疫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国有贸易企业、国有控制公司、地方政府措施、关税措施、贸易防御措施(反倾销、反补贴和特别保护措施)、非关税壁垒(未指定)、其他服务部门措施、配额(包括关税配额)、贸易融资等23类。(注:陈龙江、温思美:《经济复苏下的国际贸易保护措施新趋势及中国的对策》,《世界经济研究》2011年第7期。)在这些措施中,主要的措施包括以下三类:一是在WTO允许的规则下,滥用贸易救济措施,主要是指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和特别保护措施在内的贸易防御措施;二是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包括提高关税、进口禁令、技术性贸易壁垒等;三是在经济刺激方案的借口下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实施各种“临时性措施”,如竞争性贬值等。需要强调的是,作为限制进口的重要措施,全球范围内反倾销、反补贴和特别保护措施等贸易救济调查立案的数量在明显增加。另外,带有歧视性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因其隐蔽性强等特点越来越成为各个国家重要的贸易保护措施。
由于这次贸易保护主义是出现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和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正在进行的大背景下,它带有与以前贸易主义不同的一些新的特点: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深层性,贸易保护主义的全球性,贸易保护主义的虚伪性,贸易保护层次和手段的多样性,贸易保护主义应对的复杂性。(注:薛荣久:《经济全球化下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危害与遏制》,《国际贸易》2009年第3期。)
2.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贸易安全的影响
从单个国家来看,中国则是这次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均面临国外越来越多的贸易保护措施。据WTO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球21.3%的反倾销立案和24.2%的反倾销措施针对我国产品。不断恶化的国际贸易环境将严重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对我国的贸易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贸易安全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1)我国出口贸易额增速下降。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对外贸易不断发展,对外贸易规模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出口总量更是突飞猛进。2002—2008年,我国出口增长年均增长率为27.4%。但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随着我国遭遇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猛增,我国对外贸易量下降,出口货物订单和需求明显下降。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我国出口总额为12016.6亿美元,同比下降16%,为30年来首次负增长。尽管2010—2014年后,我国出口增长开始恢复,但增速放缓趋势明显,2010—2014年间,出口增长年均率放缓至14.7%。出口贸易额增速下降不利于外向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和安全。
(2)加工贸易额明显锐减。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加工贸易出口年增长率为9.3%,明显低于一般贸易的出口年增长率(18.5%)。据统计,中国全国加工贸易直接从业人数在3000万~4000万之间,同时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如服务、运输和餐饮等行业的大量就业,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造成我国加工贸易的衰退,会对我国具有传统比较优势的贸易部门安全造成威胁。
(3)技术性贸易壁垒极大地削弱了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据世界银行统计,自金融危机以来,20国集团中有17个国家推出了技术性贸易壁垒保护措施,数量达到78项,其中47项已经付诸实施。其中,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和加拿大是对我国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国家,尤其是美国和欧盟。以2011年为例,欧盟、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扣留(召回)我国不合格消费类产品总计1431批次。企业为满足较高的技术标准进行大量的设备与人力投入,改善经营管理,加速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在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成本。另外,企业为了达到进口国的技术要求,必须增加有关产品的测试、检验、认证等环节,支付昂贵的相关费用,有时还必须从国外进口相关的检测设备,从而又进一步增加了产品的出口成本。(注:马丁、杨哲:《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生产力研究》2006年第4期。)
(二)国际政治
冷战结束后,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传统的“高级政治”让位于“低级政治”成为世界政治演化的突出特点。国际政治近几十年来发展的历史日益表明,包括贸易安全、经济安全在内的这种过去常被称为“低级政治”的议题,已经愈加成为国际政治交往中的核心内容。尤其是在核威慑的阴影下,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以贸然发动战争来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传统方式所付出的代价可能太高,武力手段即便不是不可取,其在国际政治中的效果也大打折扣。相应的,对别国实行经济控制就成了可替代的谋求国际政治野心的新工具。这种经济上的“征服”既能带来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又可以在“互利共赢”的幌子下隐蔽进行,招致的反抗和道义上的谴责就轻微得多了。因此,发达国家政要纷纷转变谋略,竞相为本国贸易的向外扩张奔走四方,促进别国对外政策的松动和市场的更大开放。而这种基于各国发展不平衡而引起的经济实力的强弱之分以及出于掠夺和非正当获利的动机和行为,便为贸易安全问题的出现提供了最为基本的原因。
贸易安全也是当今国际政治关系中的重要内容。在世界经济依存关系日益加深的前提下,由于缺少一个类似“世界政府”的超国家权威,所以,各国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分配的原则和方式存在较大的分歧。各国都想为自己谋得最有利的份额。这种“零和博弈”的结果必然导致“经济或贸易安全困境”的出现,即一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也意味着另一国实力的相对削弱。因而,如同每年西方八国集团举行会议这一行动所显示出来的那样围绕经济因素而起的国际冲突与协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政治关系中的重要内容。(注:张立:《产业安全问题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天府新论》2007年第4期。)
(三)外商直接投资
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也叫国际直接投资,它以控制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取利润为目的,是与国际间接投资相对应的一种国际投资基本形式。外商直接投资都是基于其原始动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开始的,这种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投资方式,往往会产生巨大的带动效应和溢出效应,给东道国在技术、管理、人力等方面带来质的提升,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国产业结构和外贸结构的发展。
一般而言,外商直接投资影响一国的贸易安全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一是通过市场机制,当外商达到控制某一进口或出口产业的程度时,将会严重影响该产业的生存和发展,进而威胁该国整体的产业安全以及贸易安全。二是通过外资的分布流向,有选择有目的地在不同出口产业和区域间进行投资,从而影响该国的出口贸易结构、出口贸易竞争力;三是社会文化,在伴随着资本、产品大量入侵的同时,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念也被强势带入,这将会对一国未来的发展产生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
下面对外商直接投资影响一国贸易安全的机理做以下详细说明。
1.市场机制
外商直接投资近年来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新设外资企业、“合资合作”变“外商独资”和跨国公司的兼并收购上。通过这三种方式,外商直接或者间接取得了企业的控股权,并凭借自身在资金、技术、管理和规模等方面的优势,实施一系列的本土化战略,包括采购本土化、研发本土化、制造本土化、营销本土化、产品品牌本土化和人力资源本土化,充分利用东道国在政策、资源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增强在东道国产业中的竞争力,打压和排挤本土企业,逐步形成对某一行业甚至产业的市场控制、技术控制、品牌控制,长此以往,会对这一产业中本国企业的生存、发展造成严重伤害。目前,我国进出口贸易额中近一半是被外商直接投资所控制,贸易安全将面临挑战。当一些与国计民生联系紧密的产业都面临此等挑战时,该国整体的贸易安全形势将受到影响,甚至会威胁到该国的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
2.分布流向
外商直接投资基于各种目的,在一国不同的产业和区域间流动,如果这种流动是全面且均衡的,势必会促进该国贸易结构的升级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然而,外商所关心的并不是东道国贸易结构是否合理、东道国区域发展是否均衡,他只会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对自身条件最有利,且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产业和地区进行投资,这就造成了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的重复化、趋同化,投资地区的集聚化、倾斜化。目前,我国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含量较低的产业中,造成我国出口结构的低端化,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初衷大相径庭。最终,这种分布流向会严重影响东道国的贸易结构和区域发展水平,弱化其对本国贸易结构的宏观调控能力。
3.社会文化
外商直接投资在输入资本和产品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带来了一种与东道国截然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一旦这种文化和价值观影响到社会中大多数人的心理和行为,这一文化和价值观下的产物(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的)就会成为东道国社会成员追逐的焦点。对一国的贸易来说,文化和价值观的输入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影响该国的文化贸易产业;其次,通过影响该国消费者的心理和消费行为,为外国产品占领市场、打压本土品牌奠定基础。从长远来看,这种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影响势必会对一国的贸易和经济安全构成威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