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域均衡发展和包容性增长具有一致性
在发展过程中,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的思想,让东部地区的发展包容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让经济增长的成果更多地包容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包容中西部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区域均衡发展和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具有一致性,表现在:(1)经济包容性增长和区域均衡发展在目标上是一致的。区域均衡发展,从近期目标上看,是要通过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促进西部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从长远来看,区域均衡发展,是要在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上,达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经济的包容性增长,从近期目标上看,是要通过经济增长途径、方式的调整,通过对经济增长成果分配的调整,既解决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又使作为国家和社会主人的人民群众能够公平地享受经济增长的成果,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从长远来看,经济的包容性增长,既要推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又要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最终达到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可见,区域均衡发展和经济包容性增长在总体目标上是一致的。(2)经济包容性增长和区域均衡发展在实现的基础上是一致的。经济的包容性增长首先是一种增长,要实现经济增长成果的公平共享受,让经济增长的成果惠及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并使经济的增长能够包容社会的建设,包容环境的改善,包容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上,从某种意义上看,没有增长就没有包容,包容性增长的基础是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同样要建立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因为,无论是区域发展差距的缩小,还是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善,无论是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改善,还是中西部地区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无论是中西部地区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还是中西部地区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都必须建立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上。所以,经济包容性增长和区域均衡发展都需要以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为基础。(3)区域均衡发展和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在实现的途径上是一致的。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实现区域均衡发展,有很多的途径。比如,可以通过对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来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对中西部地区的优惠政策来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可以通过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来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可以通过加快中西部地区社会事业的发展来实现区域均衡发展。但是,区域均衡发展,最终要建立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最终要通过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来实现。经济的包容性增长,从实现的途径上看,是要通过对经济增长途径、方式的调整,通过对经济增长成果分配的调整,既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又使经济增长的成果惠及社会全体成员,让社会全体成员能够公平地共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包容性增长首先是一种增长,没有增长,也就没有包容。所以,经济的包容性增长仍然要通过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来实现。可见,区域均衡发展和经济包容性增长在基本途径上是一致的。(4)经济包容性增长和区域均衡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区域均衡发展和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的。经济的包容性增长既能够让东部地区的发展更好地包容西部地区的发展,让经济增长的成果更多地包容西部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让经济增长的成果更多地包容西部地区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更好地包容西部地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从而推动和促进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区域的均衡发展,又能够逐步缩小不同区域之间在发展上的差距,逐步缩小不同区域之间居民在收入、生活水平、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发展的差距,逐步改变区域发展失衡的现状,促进包容性增长的实现。既然区域均衡发展和经济包容性增长是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的,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就要把区域均衡发展和经济包容性增长统一起来,共同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共同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二、走区域均衡发展的道路,需要经济实现包容性增长
走区域均衡发展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做出的正确选择,我国坚持走区域均衡发展道路,就要求实现包容性增长。
第一,我国坚持走区域均衡发展道路,就要求东部地区的发展要包容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东西部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差距不是很大。新中国成立后,基于战略的考虑,我们在西部地区建立了一批工业企业(主要是“三线建设”期间建立起来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在发展上的差距。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历史、地理位置、经济基础、政策等各种原因,东部地区的发展大大快于中西部地区,东西部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上的差距逐步拉大,西部地区无论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还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无论是在教育方面,还是在医疗卫生方面,无论是在社会保障方面,还是在公共服务方面,无论是在科技水平方面,还是在劳动生产率发展方面,都和东部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区域发展的失衡,不仅会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而且还会影响到边疆的稳定和国防的巩固,会影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影响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区域发展的失衡表明,我国在六十多年的发展中,东部地区的发展没有很好地包容西部地区的发展,致使区域差距不断地扩大,影响到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在“十二五”及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中,我们既要保持东部地区的经济社会较快的发展速度,逐步缩小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又要重视西部地区的发展,逐步缩小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在发展水平上的差距,改变区域发展失衡的现状,实现区域均衡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中要实现经济的包容性增长,让东部地区的发展更好地包容西部地区的发展,让经济增长的成果更多地包容西部地区的发展。
第二,我国坚持走区域均衡发展的道路,就要求经济增长的成果要更多地包容中西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区域发展的失衡,不仅表现在西部地区的生产力水平落后于东部地区的生产力水平,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而且还表现在西部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都低于东部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从收入水平看,2013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前十名的省份,东部地区占了8个(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山东),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后十名的省份,西部地区占了7个(青海、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甘肃、西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排在第一名的天津(人均101688.85元)和排在最后一名的贵州(人均22981.60元),相差近5倍。我国的贫困地区、特困地区绝大部分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全国8249万左右的农村贫困人口(2013年数据,按照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300元标准计算)也绝大部分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尤其是中西部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有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连基本的生活需求都无法得到满足。当东部地区的人民群众幸福地迈进了小康社会,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时,西部地区的人民群众还在为小康社会的实现而努力,西部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还在为温饱和生存而努力。西部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都低于东部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说明经济增长的成果没有能够很好地包容西部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到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到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要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大幅度地提高西部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就要求我们在发展中要实现经济的包容性增长,让经济增长的成果更多地包容西部地区居民收入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三,我国坚持走区域均衡发展道路,就要求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也要包容东部地区的发展。走区域均衡发展道路,不仅要求东部地区的发展要包容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而且要求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也要包容东部地区的发展,实现东部地区发展和中西部地区发展的相互包容。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要包容东部地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要为东部地区的发展提供劳动力、市场和资源的支撑,为东部地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表现在:一是中西部地区发展,可以为东部地区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东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比较大,东部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已经满足不了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东部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已经感觉到了劳动力不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而中西部地区,如河南、四川、云南等省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就能够为东部地区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二是中西部地区发展可以为东部地区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相应也比较低,可开拓的市场空间也比较大。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提高中西部地区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就能够有效地增加消费需求,扩大市场的容量,为东部地区的发展提供市场支撑。三是中西部地区发展可以为东部地区的发展提供资源支撑。中西部地区是我国资源比较富聚的地区,我国的石油、煤炭、水电、有色金属等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重要的自然资源,大部分积聚在中西部地区。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一方面能对中西部地区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起到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为东部地区的发展提供资源支撑。同时,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还会进一步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为东部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东部地区的发展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实现了相互包容,形成良性的互动,才能真正实现区域的均衡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