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词语是假定成交的,有些则不是。销售员应该尽量习惯说“当……”,不要说“如果……”。例如:“当你拥有这架钢琴时,我可以保证你会爱上它”,而非“假如你拥有这架钢琴……”。为什么前者表示假定成交,后者却不能呢?因为“如果”这个字眼会唤起客户心中的疑问:“那好,也许我会拥有它,也许不会。”
销售员最好使用第一人称复数代名词“我们”和“让我们”。比方说“我们应该以这个价钱买14台”,以及“让我们以20元的价钱买5000股”。
用这种说话的方式,客户不会觉得他自己面临重大抉择。由于你们一起做决定,你等于帮客户减轻做决定的负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般人喜欢做决定时能够与他人商量,这样他们会觉得舒服些,因为如果这是个错误的决定,他们就不必独自承担责任。
和满意的客户做生意是件愉快的事情,因为做下一笔生意就容易得多了。但不要认为所有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你也必须知道如何使用恰当的词语结束这些拜访。
当你的客户已经从你的产品和服务中得到好处的时候,由于客户了解了你的产品,你会假定他们将会和你做第二笔生意,这是合乎逻辑且聪明的假定。再度拜访老客户时,你就要勇往直前,恰当的措辞显得更为重要。
一家男式衬衫制作公司的销售员到男士服饰店盘存,他这样告诉店主:“你需要一打以上大号的白衬衫,半打中号白衬衫,四件小号白衬衫……”而不是问:“你需要再订购些衬衫来补足你的存货吗?”
再如,股票经纪人说:“我们已经赚了丰厚的利润,现在我们应以每股40元的价钱卖出甲公司2000股的股票,再以每股10元买乙公司8000股的股票。”此处,股票营业员不应这样问:“你想要卖甲公司的股票吗?”或“你想买8000股乙公司的股票吗?”
销售员应该有意识地强化自己,不要对客户说一些“不中听”的话:
(1)不说批评性话语。
这是许多销售员的通病,有时讲话不经过大脑,脱口而出伤了别人,自己还不觉得。常见的例子:见了客户第一句话便说,“你家这楼真难爬!……”“这件衣服不好看,一点都不适合你。”“这种茶真难喝。”再不就是“你这张名片真老土!”“活着不如死了值钱!”这些脱口而出的话语里包含批评,虽然我们是无心去批评指责,只是想打一个圆场而随意讲的话,可在客户听起来,感觉就不太舒服了。
(2)不说夸大不实之词。
如今人们不再简单地将推销等同于夸大与欺骗,更多的,推销被看作是一种艺术。的确,要将东西卖出去也许并非是最困难的,困难的是让客户与销售员保持友好、信任的关系。客户在日后的享用产品中,终究会清楚你所说的话是真是假。不能因为要达到一时的销售业绩,你就要夸大产品的功能和价值,这势必会埋下一颗“定时炸弹”,一旦纠纷产生,后果将不堪设想。
(3)少问质疑性的话语。
业务过程中,你很担心客户听不懂你所说的一切,而不断地担心对方不理解你的意思而质疑对方,“你懂吗?……你知道吗?……你明白我的意思吗?”“这么简单的问题,你了解吗?”似乎以一种长者或老师的口吻来问这些让人反感的话题。众所周知,从销售心理学来讲,一直质疑客户的理解力,客户会产生不满感,这种方式往往让客户感觉得不到起码的尊重,逆反心理也会随之产生,可以说这是销售中的一大忌。
(4)禁用攻击性话语。
我们可以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当一种新产品刚上市时,大家都卖得很好。但过不了多久,由于竞争激烈,同行之间开始相互攻击,互揭老底,有的甚至把对方的产品说得一文不值。于是,一个本来市场潜力很好的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就变得越来越差了,价格也卖得越来越低,利润也越来越薄,最后只好大家一起退出市场。其实,攻击同行或别的项目均会起到相反效果,客户会认为你害怕同行,或者你想把不合格的产品推出去。针对对手的攻击,你也只能对自己的产品进行介绍;客户是成年人,他们会有自己的分析能力,这样客户才会买你的产品。
(5)禁用不雅话语。
每个人都希望与有涵养、有层次的人在一起,相反,不愿与那些“粗口成章”的人交往。同样,在我们销售中,不雅之言,对我们销售产品,必将带来负面影响。诸如,我们推销寿险时,你最好回避“死亡”、“没命了”、“完蛋了”,诸如此类的词语。然而,有经验的销售员,往往在处理这些不雅之言时,都会以委婉的方式来表达这些敏感的词,如用“丧失生命……”“出门不再回来”等替代这些人们不爱听的话语。不雅之言,对于个人形象会大打折扣,它也是销售过程中必须避免的话,你注意了、改过了,你便成功在望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