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修鞋匠到董事长

从修鞋匠到董事长

时间:2023-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翻阅一些著名温州民营企业家的简历,发现他们创业前绝大多数相当贫寒。几乎在中国经济改革进程的每一步,都可以听到看到温州商人的声音或脚步。这说明温州民营企业家襟怀坦荡,并不隐瞒自己的苦难历程。据统计,约有90%的温州老板出身于农民、工人、裁缝、修鞋匠等等,发迹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富翁比例在30%以下。温州人的创业最具可学性,也最容易模仿。

翻阅一些著名温州民营企业家的简历,发现他们创业前绝大多数相当贫寒。鲁冠球打铁为生,南存辉摆摊修鞋,胡成中是裁缝,王振滔是木匠,郑元豹是工人,郑坚江是修理工……还有好多好多的年销售额在10亿元左右的私营企业主,也大多出身平凡。

专家们在研究他们为什么成功时发现,这群最能赚钱的中国人;一看上去却是新经济的落伍者。书本上那些公式化的理论很难解释他们的成功。经济学家常把温州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现象比喻为“草根”经济,“一有土壤就发芽,给点阳光就灿烂”。

温州商人的草根性表现在这些方面:侧重模仿,缺乏创新;70%以上只有初中以下学历,近80%出身于农民;产业大多属较低层次,规模较小;多是家族制;大多数人比较谨慎,趋于保守;像风筝一样牢牢地将管理权抓在手里;从事的多是传统产业,很少有高新技术。

就是这群草根英雄,在障碍面前敢跨敢闯。几乎在中国经济改革进程的每一步,都可以听到看到温州商人的声音或脚步。从第一本个体营业执照到第一家自然人控股的上市公司;从我国第一家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私营流通企业到首家民营企业在香港上市;从最早的私营企业到全国第一的私企党建;虽然是草根,温州老板们的创富之路却走得很神气。

温州人创业的特点就是“三无五低”,“三无”即无资金、无技术、无市场,“五低”指起点低、知名度低、文化程度低、产业层次低和企业组织形式低。但“三无五低”却形成了中国人气最旺的财富群体,厉害之处就在于“草根”:他们大多为人低调,不怕吃苦,信心坚定,态度坚决,所以就容易成功。

在早期创业中,外部环境变化大,机会较多,在这种经营。环境中,低文化层次的人更容易适应,因为他们没有精神负担,思维敏捷,更具冒险性,所以这些人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更容易获取财富。改革初期民营企业家大多从事传统工业、商业及服务业,文化水平的高低在这样的企业中差别并不明显,低文化程度的老板同样得心应手,有时甚至比高文化程度者更放得开手脚,更具优势。

虽然他们是创业的低文化程度者,但他们很注重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与理论水平。事实上,许多低学历的老板边干边学,师法实践,其实际管理水平已大大超过高学历的年轻老板。

事实上,手里有着几个亿的人还会弄不到区区一张文凭吗?

这说明温州民营企业家襟怀坦荡,并不隐瞒自己的苦难历程。据统计,约有90%的温州老板出身于农民、工人、裁缝、修鞋匠等等,发迹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富翁比例在30%以下。结论只能是,财富和学历不成比例。

温州人的创业最具可学性,也最容易模仿。因为他们是真正的平民英雄。一则他们十之八九是普通老百姓,发达前往往是农民。二则他们“无资金、无技术、无市场”,白手起家。他们有的知识和资本,你也完全可能拥有。赤手空拳打天下的规模可大可小,资金可多可少,不要担心自己缺什么,进入门槛很低。他们的经验主义,他们的组合才能,他们的三流人力做出一流效益的本事,现在想创业的人同样可以从中得到借鉴。当过温州县委书记的李丁富,现在是温州经济研究所所长,他对“草根经济”有着更为直白的解释:一是说明这种经济活动参与面广,渗透力强;二是它具有很强的民间性,出身不高贵,就像农村的孩子取名“二狗子”,很随缘,但它自立性、生命力强,好养活。

翻阅温州人的发家史,看到的是草根英雄们一路洒下的汗水和心血,看到他们坚忍不拔的超长意志和锲而不舍的执著精神。

大约20多年前,在温州市乐清县柳河镇的一条小的巷拐角处,路人几乎每天都会看到一个简陋的鞋摊。一个身体单薄年仅16岁的男孩夏天头顶炎炎烈日,冬天身迎凛凛寒风,一年四季总在低着头闷声不响地补着别人送来的旧鞋。他那本应稚嫩光滑的双手早已被磨得粗糙不平,有时人累脑乏、天寒地冻,他的手指还不时会被锥子扎一下,痛得他全身发颤。每逢此时,这名温州少年总是用破布将冒出的血滴随手拭去,毫不在意地继续手中的工作。他的身边除了补鞋机、砧子、铁锤和几个供顾客补鞋时坐的矮之外,便是一些放着铁钉、胶皮的铁桶木盒,其中的一个则放着他的劳动所获大大小小、疲软污垢的硬币和纸钞。

那是计划经济的年代,由于绝大多数国营工厂只生产销售整机,与之相应的零部件很难找到,修理行业更是凤毛麟角。如果谁家电器的某个零部件发生残损,整个一台电器就得放在废品仓库里长期“养伤”。清仓处理废旧物资,这给那些脑瓜灵活的柳市人提供了赚钱的良机,但柳市人并不满足,他们又发现一个更赚钱的窍门——自己批量生产零部件。一人起头,人人跟进,柳市开始热热闹闹地搞起了电器零部件生产。这家生产几种零件,那家生产几种零件,有人干脆将各家生产的零部件收集起来,搞起整机装配,“柳市电器”就这样出笼了。

见此情景,南存辉也拿出修鞋积攒的血汗钱,和几个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小小的电器门面,前店后坊,亦产亦销。

第一个月,几个人一共才赚了30多元钱,朋友们有些泄气,认为这样来钱太慢。而这笔小小的收入却使南存辉迸发出创业的火花,1984年8月,21岁的南存辉与几个朋友合计,决定也办一个电器厂。他将想法告诉了父母,却遭到,强烈的反对,家里的生活这样窘迫,到哪里筹措这笔钱?万一失败了,这笔债务怎么还?南存辉从小就有一股拧劲儿,认定了这个项目,九头牛也拉不回。家里人只好依了他,将房屋做抵押,帮他从银行贷了点款,再加上他修鞋、卖电器的积蓄,他们几个朋友集资5万元,在南存辉家里正正规规地办起了生产电器的小工厂。

“是挣今天的钱,还是挣明天的钱?”质朴憨厚的南存辉从创业之初就牢牢立起一条规则:做事如做人,信誉高过天。身边的一些人搞假冒伪劣电器产品尽管可以人人降低成本,大把大把地捞钱,但蒙骗只能一时得逞,赚亏心钱注定要葬送自己。为了激励自己,南存辉为自己的小厂取名为“求精开关厂”,他凭着特有的真诚和耐心,打造中国低压电器的国际品牌。

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年,国内刚刚出现房地产投资热,柳市的一些电器老板再也坐不住了,纷纷到海南、北京投资房地产,想一夜之间暴富。南存辉并没有为潮流所驱动,始终坚持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把有限的资金集中使用,他们七年没有分红,收益全部投入企业建设和再生产,一夯一夯地把基础打坚实。1993年,他又投资450万元率先建起全省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电器产品检测实验站——正泰企业集团。1994年,正泰集团在全国低压电器行业率先通过了15090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正泰集团不断创造着奇迹,从5万元资产、8名员工、1万元产值起步,18年时间,资产增长近2万倍,员工增长1000多倍,产值增长了60万倍。到2000年,正泰资产已达11亿元,综合实力在全国民营企业500强里排名第7位,继而在2001年前进至第5位。

南存辉档案:南存辉,1963年出生于温州乐清。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浙江温州人,北京商学院(现北京工商大学)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硕士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职称。南存辉的童年过得颇为艰苦。他在6岁时就开始挑着米糠,提着鸡蛋沿街叫卖。13岁时,离初中毕业还有15天,父亲在劳动中被水泵砸伤,造成粉碎性骨折,作为长子的南存辉辍学养家,开始了他的修鞋生涯。三年后,他与朋友合伙做生意。1984年创办乐清县求精开关厂,1991年成立中美合资温州正泰电器有限公司。

功成名就的南存辉并不忌讳自己过去艰辛的创业经历,相反他把过去的那些磨难看成自己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日后成功的起点。有一次,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早年的艰难生活至少给我两点启示:一是产品或服务质量必须过硬,以质取胜,才能赢得顾客青睐;二是诚实劳动终会有所回报,使你获得更多的财富。”还有一次,中央电视台《企业家》专栏为南存辉拍摄专题片时,一位幽默的记者获知他少年时靠补鞋为生,便开玩笑说:“南董,你现在敢不敢再补鞋,怕不怕我把你拍下来?”“那有什么好害怕的?”本来只是随便问问,没想到南存辉却很认真,他当即找来补鞋的行头,“嘀嗒、嘀嗒”地补起鞋子,那副认真状,让那位记者心生敬佩。

温州人的致富经:人的一生,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自己。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企业,最难的是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

——正泰集团董事长 南存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