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地方保护和地区封锁

地方保护和地区封锁

时间:2023-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地方保护和地区封锁_中国建筑业的市场结构、绩效与竞争政策 建筑市场中存在的地区分割现象,是出于局部利益考虑的地方保护主义所造成的问题。近年来,随着《行政许可法》以及针对地方保护主义的相关法规的颁布实施,建筑市场秩序混乱和地区分割的局面有所好转,但地方保护现象并没有被完全根除。利用公权牟取私利的地方保护越来越寸步难行,而从地方利益的角度实施的地方保护主义却还是能够得到一定的理解和支持。

建筑市场中存在的地区分割现象,是出于局部利益考虑的地方保护主义所造成的问题。建筑业作为地区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对其实行一定的保护,貌似有充分的理由,而建筑业固有的行业属性也使得建筑市场更易受到保护。建筑产品的非流动性以及工程建设服务的无形性,是建筑市场不同于其他产品市场的主要特征。所以,地方政府和行业部门对建筑市场的保护并不在于限制产品流入,而是体现在限制生产要素的流入和在工程招标投标环节排斥外部企业等行为上。这些保护手段比较隐蔽,容易实施,导致我国建筑市场中存在较多的因人为因素造成的地区间移动壁垒。

从各地区所采取的地方保护手段来看,各种保护手段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其中较为常见的方法在于通过带有歧视性的制度和政策手段,在市场准入、办事程序、收费等方面对外来施工企业加以限制。一些地方政府为保护当地建筑业企业的利益,采用了各种地方保护政策,如通过对外部企业在本地区从事建筑活动实行登记备案制度,以不给予资格认定、不发给有关许可证等方式排斥和限制本地区以外的承包商。有的地区甚至还对外地施工企业在本地区施工的任务量和人数进行严格控制。此外,为了限制外地企业的进入,还通过收取高额的管理费,或以投资渠道和专业性强为由实行变相的地区封锁。一些地区在国家明文规定取消有关收费的情况下,采取各种手段变换收费方式和收费主体,对外来施工企业征收各种注册、保证金等不合理费用,提高外地企业的施工成本。如有许多地区规定,投标本地工程的外地企业必须缴纳注册登记费、投标服务费、投标保证金、建设管理费、城市建设捐助金等多种费用,光注册登记费一般就要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包锡盛等,2001)。

在工程招标投标环节,地方保护现象也比较普遍,外地企业往往享受不到与本地施工企业同等的待遇。《招标投标法》第六条明确规定:“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其招标投标活动不受地区或者部门的限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法限制或者排斥本地区、本系统以外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参加投标,不得以任何方式非法干涉招标投标活动。”但是,以各种形式非法干预招标投标活动的行为依然屡禁不止,干预手段也是层出不穷。

一些地方政府利用手中的政策资源和行政立法权、处罚权等权力,设定各种额外条件来限制外省市施工企业参加工程招投标活动。有的地区不顾工程项目性质和规模如何,采取邀请招标的方式,不让有资格的外地建筑业企业投标。有些地区甚至利用招标人的权力,根据特定的投标人“量身定做”招标文件,以达到直接左右招标投标结果的目的,为本地投标人提供保护伞。有的地区在评标工作中,针对本地企业的优势制定评标办法,在评标时给获得本地区或本部门有关奖项的投标人加分,或者利用本地评委的优势,搞倾向性评标。有的地区暗地里要求指定分包,即要求外地投标企业与本地区的低资质企业组成联合体投标,或者要求在中标后部分分包给本地企业,否则不予中标。此外,一些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员则利用手中的权力干预正常的招标投标活动,在项目招标中搞权钱交易,以权谋私。

针对我国地方保护问题的相关研究结果,进一步印证了建筑市场中实际存在的问题。2003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大规模问卷调查。调查范围包括除港澳台以外的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企业问卷的调查对象覆盖不同规模、所有制形式和行业的企业,非企业问卷调查的对象则包括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其他机构。调查结果显示:在八大类地方保护主义形式中,劳动要素流动限制和无形限制是最为严重的两类;在42种地方保护形式中,“在政府或企业进行建筑工程招投标时,对本地企业照顾”是最为严重的保护形式之一;问卷所列的36个行业都存在着地方保护,其中建筑业是保护最严重的前10个产业之一,仅次于烟草、食品业、医药行业;非正式的无形限制是建筑业面临的主要保护形式(李善同等,2004)。

地方保护的存在说明建筑市场的竞争度和透明度都还不高。近年来,随着《行政许可法》以及针对地方保护主义的相关法规的颁布实施,建筑市场秩序混乱和地区分割的局面有所好转,但地方保护现象并没有被完全根除。利用公权牟取私利的地方保护越来越寸步难行,而从地方利益的角度实施的地方保护主义却还是能够得到一定的理解和支持。如以抬高或另设进入门槛的方式排斥或限制外地企业进入本地市场,或者通过行政手段对招标投标活动的干预来指定本地施工企业,似乎是保护了地方经济,但实际上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和产业健康发展的机制,影响了全国性市场的一体化发展和建筑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