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所述,建筑业的生产方式与其他产业有许多不同之处:从生产规模、资金投入和技术要求等方面来看,它接近于工业生产;但从生产的区域性和流动性、露天作业和劳动密集等特征来说,与农业生产以及服务性行业有许多相似之处。建筑产品及其生产方式的特征,不仅决定了建筑业在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也影响和制约着其本身的技术创新机制与创新行为。
首先,建筑业技术进步的基础在于产业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建筑形式、结构和材料的革命性变化是推动技术升级的主要动力。由于没有稳定的生产对象和生产条件,建筑业的生产活动容易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来自于地形、地质、水文和气候等自然地理条件。因此,建筑领域的技术创新和研究开发主要集中在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建筑物及构筑物的结构安全与可靠性、施工技术方法等领域,是一个在认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过程。虽然因地理环境的客观条件和功能要求的不同,每个建筑产品从设计到施工生产都具有突出的单件性,但建筑企业所面临的技术问题许多属于与产业共性技术和基础性技术相关的共同问题。因此,研究开发具有普遍推广应用价值的共性技术,包括各类新工法、新技术、新材料,是建筑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内容,也是解决建筑技术难题的重要手段,而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之间有组织的、广泛的产学研合作和技术创新,对于避免重复研究和提升全行业的技术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施工技术的研究开发具有一定的技术外部性和规模不经济。结合承揽的工程项目进行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是建筑业企业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式。虽然建筑产品因气候、地质、水文、材料和施工方法等差异而导致工程施工技术复杂多样,但建筑生产过程的加工对象和技术原理基本相同,因此相关的生产工艺和施工技术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并且因技术含量不高容易被模仿,故很难为技术开发者带来排他性利益。此外,尽管施工技术的研究开发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但由于建筑产品的单件性,特定施工技术的研发成果无法像一般工业部门一样利用于大批量生产,使得施工技术方面的研发投资缺乏规模经济的优势。这些不利因素造成建筑业企业对于施工技术的研究开发普遍缺乏积极性。
再次,建筑施工企业进行自主技术创新的动因较弱。从产业关联性来看,建筑业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关联度较高,特别是与建材工业、工程机械产业、冶金工业、木材及木材加工业、金属结构及制品工业、化学工业等部门之间的关系尤为密切。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实际上是物质资料的消费过程,物质消耗占建筑产品成本的比重达到60%~70%。因此,来自关联产业的材料、设备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成果直接对建筑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作用。此外,建筑业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行业,提供的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所必需的建筑产品,不会因技术进步的冲击而被淘汰。这些因素降低了建筑业企业对技术进步的敏感性和紧迫性,大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着眼于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和工程质量、节约生产成本等当前施工所面临的问题,缺乏从长远角度应对环境与社会需求变化进行自主技术创新的动因,也缺乏同关联产业的横向技术协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