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有执行力才有战斗力

有执行力才有战斗力

时间:2023-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任何时候,军心稳定都是第一位的:打胜仗时如此,遇到挫折时更是如此。一方面是教育,另一方面靠有效的制度管理。对组织来说,制度是船,文化是帆。在解放军90年的历史上,出现过高层领导人脱离、叛变这个组织的事情,但从没有出现过“叛军”。解放军的督促与检查形成了制度。犯人的死亡率最低降到1%。通用为其公司审计部门规定了

任何时候,军心稳定都是第一位的:打胜仗时如此,遇到挫折时更是如此。军心不稳,地动山摇。但如何才能稳定呢?一方面是教育,另一方面靠有效的制度管理。在解放军的历史上出现的“军心不稳”现象,大都是内部思想不统一造成的。所以,解放军在制度建设的设计上,就从“保证坏人不能做坏事,起码做不了大的坏事”方面入手。

企业是人类从事经济活动的一种制度创造。这种制度突破了农耕时代的“工场”“作坊”式经济组织形式,使工业大生产成为可能。但工业化大生产,需要企业规模增大。企业没有一定的规模则很难出效益,而没有效率的企业又谈何效益?适合企业规模增长,使企业在管理上有重要创新的关键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这种分离,形成了委托与代理、授权与被授权,甚至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管理阶层。

这种结构,必然会产生一个问题:信任。

在中国企业30多年的发展中,企业创业者最担心的,往往是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刻,企业中有“叛将”带着“叛军”“叛逃”企业,联想、海尔、华为这些成功企业都出现过类似问题。

美籍日裔学者福山在其具有影响的《信任》一书中剖析:华人企业之所以很难产生百年企业,之所以能产生世界级的财富个人但却很难产生世界级的企业,原因是华人社会是个低信任度的社会。

信任,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

信任创造价值。

可如何达到信任呢?

前面章节中,我们从文化上谈到如何解决组织成员的忠诚问题。但文化需要建立在制度层面上,制度是文化的基础。对组织来说,制度是船,文化是帆。没有船,风帆就没有了依靠;但只有船没有风帆,则船是不能远航的。

如何在制度层面上解决信任问题呢?

我们习惯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实践上,只有“先疑”,才能做到“后不疑”。早年我读清史,有这样一段记述很让我感慨。一天早晨,光绪问翁同龢:老师,早晨你吃的什么?翁同龢回答:一碗小米粥,两个鸡蛋。听到老师的回答,光绪很是惊讶:老师家里真有钱呀!翁同龢很纳闷:一碗小米粥、两个鸡蛋怎么就叫有钱呢?光绪回答:一个鸡蛋要20两银子。我每天才能吃一个,你吃两个,还不叫有钱吗?其实,当时一两银子就能购买100斤鸡蛋,20两银子能够购买2000斤。但由于内务府、太监等皇帝身边的人在采购过程中拿回扣,而且通过虚报价格吃高额差价,2000斤鸡蛋到了皇帝饭桌上就缩水成了一个鸡蛋——中间绝大部分被皇帝身边参与购买鸡蛋的人中饱私囊了。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皇帝对身边的人太信任,缺乏监督。所以,是管理出了问题。

在解放军90年的历史上,出现过高层领导人脱离、叛变这个组织的事情,但从没有出现过“叛军”。张国焘变节后,竟连自己的贴身警卫也没带走;林彪是解放军中的著名战将、元帅,叛逃时他同样也没有能够带走自己的警卫员。

解放军在制度建设上做到了能够防止坏人做坏事、做大的坏事。政治委员制度在制度建设上是个创造,它能“防止坏人做坏事、做大的坏事”。

1998年,我在欧洲。有朋友知道我曾在解放军中服役23年,专门问我“中国军队会不会出现哗变?”

我明确告知“不会!”

在解放军中,各级的权力都是相对的,或者说,权力只在你占据这个位置时才有,并且,在这个位置上,也只有在你履行这个组织的使命的时候才具有。

绝对的权力在党委会。重大问题要表决通过;当少数人意见被否决后,你可以保留意见,可以向上级申述,但要坚决执行已经获得通过的多数人意见;并且规定了事后报告制度,接受检查。

现代组织管理所依赖的通常不是单个管理者的知识和能力,而要更多地依赖管理群体,即管理组织。可以这样说,一个好的组织应该是永动机。但由于现代企业规模的问题,企业的投资者、所有者经常面临的是“自己管理企业还是邀请职业经理人管理企业”的两难选择。一般而言,当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任何企业所有者都不可能仅仅依靠自己、家族的力量实现对企业的全程管理。这就出现了“企业的代理与企业委托代理”问题。

我们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制定了很多制度,但在执行中往往容易走形,其原因就是缺乏检查。

信任的基础,是信息的透明。在部队中,一般来说,下级喜欢上级首长到自己部队视察、走访。首长来得越多越说明对该下级信任、喜欢。而这种出于信任的监督和检查,反过来也促进了下级组织的工作,提高了下级组织的战斗力。

解放军的督促与检查形成了制度。部队团以上的司令部、政治部、联勤部和装备部四大机关,主要职责之一是对所属部队执行命令、军官履行职务进行督促、检查——军中行话叫“下部队”。“下部队”是首长、机关每年必须要进行的重要工作,是衡量首长、机关作风的标准。

解放军的督促和检查,表现在对所有工作的落实上。做得好的部队希望通过上级首长、机关的检查,对工作有一个肯定;首长、机关也希望通过督促检查,发现问题,为指导部队改进工作提供依据。

一个好的、成功的企业,是靠督促检查来实现对企业的控制的。

好制度能造就好人,而不好的制度会使好人做坏事。制度并不是要改变人的本性,而是要利用人的利己本性去引导他做有利于社会的事。制度的设计要顺从人性,而不是改变人性。

17—18世纪,英国的许多犯人被流放到澳大利亚服刑,私营船主接受政府的委托承担运送犯人的任务。刚开始,英国政府按上船时犯人的人数给船主付费。船主为了牟取暴利,克扣犯人的食物,甚至把犯人活活扔下海,运输途中犯人的死亡率最高时达到94%。后来,英国政府改变了付款的方式,按活着到达澳大利亚下船的犯人人数付费。结果,船主们一改以往的做法,想尽办法让更多的犯人活着到达目的地,饿了给饭吃,渴了给水喝,大多数船主甚至聘请了随船医生。犯人的死亡率最低降到1%。船主还是那些船主,为什么他们一开始刁奸凶残,后来又变得仁慈了呢?并非他们的本性有什么变化,而是规则的改变导致他们的行为发生了变化。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是由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创立、J. P. 摩根打造的世界上著名的“百年老店”。在这个有30多万员工、10多个业务单元,下属企业遍及世界各地的超大型跨国公司中,企业的控制实际上是以审计来实现的。

由于工作关系,这些年我曾专门研究通用的内部审计问题。通用为其公司审计部门规定了即使在美国公司中也可算是标新立异的工作目标:超越账本,深入业务。

其内部审计包括两类:首先是下属企业财务部门自己的审计,重点审查其自身经营情况和财务活动是否符合总公司的规定;其次是总公司一级的审计。总公司审计部门的任务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用电气认为,要做好审计工作,有两个关键问题必须解决:一个是共同接受的会计标准和原则;另一个是双重报告系统:每个产业集团的财务负责人既要向本企业的负责人报告,还要直接向总公司的财务副总裁 报告。

他们以审计实行集团控制。审计人员首先从查账入手,但决不止步于单纯查账,而是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可能有问题的业务,包括业务流程和有关策略、措施,意在从中发现经营效果、公司内部资源的开发利用、产品质量和服务等各个方面有无可改进之处。他们对于风险大、一般利益也大的方面尤其注意。因为员工习惯在风险面前明哲保身,往往出现低效率、浪费、不求进取等种种弊端,而这些领域恰好为审计人员施展才华提供了大好机会。

通用的经验给人们带来这样的启示:企业再大也是可以控制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个既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精神,又切实可行的办法。

美国通用是用审计监督实现了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过程的透明,再通过透明,把问题摆出来,从而实现了信任。

审计使所有事情能够摆到桌面上。

解放军作为执行特殊任务的武装集团,既要具有坚定的服从与执行能力、严格的命令,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又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战场环境瞬息万变,一线执行指挥者要有临机处置的能力和余地,只有这样,在小的、具体方面,才能保证部队能够遂行作战任务,并能够取得战术、战役的胜利;在大的方面,才可以在战略上保证部队能够绝对服从其创建者、指挥者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解放军制度建设的精髓。

在解放军中,委托与代理是时时的。凡是入伍的新兵,接受的第一项训练,是“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而这个命令与指挥的发出者是谁?班长。所以,具体到要首先听班长的指挥。推而言之,班长听谁的指挥?排长。依次类推,构成层级代理。但仅此还不能完全解决信任问题。

在解放军中,并不实行个人负责制,而是委员会与首长分工负责制相结合的制度。这是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基础。换句话说,军队中最高权力者不是首长,而要看“委员会”的授权。军队军事和政工的最高领导同为该部队的首长,但部队不是首长说了算,而是委员会(同级或上级党委会,支部委员会)说了算,这在实际上保证了“首长”必须带领部属能够贯彻委员会的意图;而委员会则是党的意志在部队的代表。这在组织制度设计上体现了:第一,是保证执行,保证执行正确的决策命令,保证党的利益。第二,保证不让坏人做坏事,起码是做不了对组织“伤筋动骨”的坏事。

1996年,中国要搞国庆天安门广场联欢。解放军总政治部责成北京军区负责牵头驻北京部队的总协调工作。我当时在北京军区具体负责该项工作。在北京西山的第一次协调会上,驻京各兵种、各部队纷纷提出了诸如兵员、物资等困难。负责的一位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听完汇报后说“按照总部要求,北京军区负责对此次行动总牵头协调。那么,我们要求,各个部队要按规定要求、规定时间,到达规定地点,完成规定的 任务。”

这次任务完成得当然很好。

监督是对授权的监督,而通过监督,又进行新的授权:扩大权限或是收回权限。效率也建立在有效授权上。

解放军的组织体制中,实行的是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为避免这种制度带来的职责不清、效率低下,甚至无人负责、推诿扯皮问题,战争年代,特别设立了前敌委员会,并设党的书记,解决统一指挥、调度部队诸问题。目前环境下,则在党委集体领导下,由军政首长负责各自的主管工作。在其他情况下,则指定临时代理人,从而保证了部队各项工作的效率。

授权是大型组织所必需的管理方式,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授权是指组织的管理者将原来由自己执行的某一部分权力委托给组织的其他成员代为执行的行为。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不少企业老板、企业管理高层对授权认识不足,不懂授权,不敢授权,不愿授权,不会授权,导致企业组织要么权力过分集中(产生独裁),要么权力过分分散(各为中心),甚至权力关系混乱,严重影响了企业的领导权威和领导活动的应有 效果。

领导有可能授权的三种人:

第一种,德才兼备型。任何组织都需要“有德有能”的人,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谓“德才兼备”的“圣人”型人才只能成为组织用人的一种理想。在实际组织运作中,须把“德才兼备”中的“德”与“才”,按照组织需要进行重新界定:“德”,主要表现为对组织文化的认同,并遵守组织价值观;“才”,则具体表现为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组织需要的工作能力和技能。达到这两点,就是组织需要的“德才兼备”型人才。

第二种,才强德弱型。这种组织成员有胆识、有魄力、能创新,具有很强的专业技能。但是,对组织文化、组织价值观在思想和行为上并不积极主动认同。这是组织中比较多的人。对这种人,领导不能不授权,因为他们是组织实现目标和使命的主要力量,他们就如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对这样的组织成员,成功的领导者(唐僧)在授权的同时,一定要再授一个“紧箍咒”。有监督的授权才有效率。

第三种,有德少才型。这种人对组织具有忠诚一面的同时,又有专业技术能力弱的一面。对这样的人,组织应该通过学习培训和一定的岗位锻炼,提高他们的才能后,再行授权。

需要表明的是,组织授权还有一个方法问题,即是在有“才”的人里面选有“德”的人,还是在有“德”的人里面选有“才”的人。这是两种不同的用人观,直接关系到组织的竞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