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求证方法”改变了个人生产力

“求证方法”改变了个人生产力

时间:2023-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求证中的方法,是我们解决大脑内部矛盾,通向提高个人生产力这座彼岸的交通工具。就是在这一过程中,个体的差距第二次被拉开了。Positive代表阳性,Negative代表阴性。有人看出了爱情的伟大,陶醉于两位灰太狼之间相濡以沫的浪漫。我们先来再认识一下现在这个“大数据时代”。从而,象征着生产力高低的驾车水平,便彻底提高了。

求证中的方法,是我们解决大脑内部矛盾,通向提高个人生产力这座彼岸的交通工具。就是在这一过程中,个体的差距第二次被拉开了。因为有人坐的是飞机、高铁,有人偏爱小船、马车。大家一看,心想这有什么好选的?所有人肯定都会选飞机嘛。还真别说,就有人打死也不选飞机,你以为是他有心理障碍而不敢选吗?不,这背后其实是一个你对成本和收益的判断过程,或者说因为价值观的差异,导致大家对飞机的看法不一样,从而错把马车当成了飞机,却还觉得自己占了便宜。这和成本有什么关系呢?还别说,奥妙就在这儿。

先介绍两个词:False Positive和False Negative,这两个词最早出现在医学领域。Positive代表阳性,Negative代表阴性。False代表什么呢?比如有人HIV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那人一定痛苦极了。正准备自杀时,刚好接到了医院电话,说报告弄错了,这就叫False。后来,这两个词进一步演进,代表在做一个决策时,由于难以找到平衡点,而做出的一个对成本有利的选择。

比如,为了预防火灾,我们在办公室的天花板上,都会看到自动喷水装置。这个装置里面有一个烟尘感应器,当烟尘浓度达到一个设定值时,喷水动作就会自行开始。问题来了,我们是应该把这个感应器的灵敏度调高一点,还是应该调低一点呢?显然,太灵敏会导致谁在房间抽个烟,其他人搞不好就会被快速响应的喷头淋成落汤鸡。可是,如果太迟钝,当火势已经蔓延到没法控制时,它才如梦方醒,那损失可就大了。于是,经过摸索与总结,聪明的人类达成了一个共识,将敏感度调至偏向灵敏的一端。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放过一个,即便它错判火灾,反应过度,也比整个大厦都被烧了强。

回到求证的方法上,我们容易看到和选择的,往往是那个表面一看就觉得成本更低的方案,即把灵敏度调低。不灵敏就不灵敏,火灾能碰上几次,省得动不动喷水这么讨厌。你看,这种选择思路多么省心惬意。

灰太狼如果变成人,一定是个思想特别纯粹的文艺青年。每天充满童真,除了抓羊哄老婆开心,基本没别的烦恼。而且就我判断,它家肯定藏了不少别的零食,不然为啥一直没吃过羊,却没见他营养不良呢?你可能也会好奇,为啥它被喜羊羊捉弄了2347次,足迹能绕地球954圈,可还是捕不到羊呢?有人看出了励志的味道,特别推崇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有人看出了爱情的伟大,陶醉于两位灰太狼之间相濡以沫的浪漫。还有人特有环保意识,觉得是因为环境污染,小羊吃的青草里含有农药残留物,害得人家不敢吃。而我以为,灰太狼家族的失败,根源在于缺少分析的习惯和能力。它们近乎本能地会往False Negative这一条路上走,即用看似最划算的策略就事论事,将原因简单地看作捕羊工具坏了,或者天气原因。从锻炼脑细胞活动的角度而言,他们选择了一种成本较低的方式。虽然这种放松大脑的行为,对于这对不吃羊也能活着的神奇夫妻来讲不算什么。可你总逮不住羊,观众就着急,还得陪着你看,导演还得写剧本,这都是成本。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喻,在真正狼的世界里,自然界是不会耐心地等待你犯上千次错误的。不会从捕猎中思考的狼族,早已在激烈的物种进化中消失了。

我们比不了灰太狼的好福气,没办法依靠一个导演为你的人生设计一条路,走着不顺了,转头贿赂一下编剧,直接把剧本改了,再出个第二季、第三季,想咋玩就咋玩。我们不得不有意识地去改变那种只是为了省事,而不爱思考的习惯或是本能。

接下来,就有人问了,OK,我现在决定开始努力培养动脑筋的习惯了,可是有点没方向,应该往哪儿使劲才对呢?有了这个念头,我们开始讲那条可持续发展的False Positive之路。

我们先来再认识一下现在这个“大数据时代”。人们彼此之间每天都在进行着密集的协作,频繁的接触。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得到了交换,方案获得了讨论,政策得到了修正,每个环节都是在你来我往的闭环中进行的。还记得本书第五章讲到的闭环营销吧,其本质就是让你装个“倒车雷达”,通过声音的不同,来表现汽车和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变化。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们思考问题的难度,但与此同时,更激活我们大脑的分析能力。就在你边听雷达音,边从后视镜中观察四周情况的时候,大脑正借助听觉与视觉的相互作用,一遍遍不断地进行着有关位置的精确计算。

此外,还有一种方法也能帮你安全到位,就是请副驾驶位上的朋友下车帮你察看。但前提是,你需要将车窗放下来,并要确保对方的手势和声音连贯,从而将整个倒车动作放在一个彼此交互的环境中完成。因此,有了这种闭环平台的搭建,只要司机不傻,很快就能不借助外力,判断自己车的位置了。从而,象征着生产力高低的驾车水平,便彻底提高了。

然而,一定有朋友会问,这也太奢侈了吧,还有这么一个闭环的平台。要是我没这条件,是不是就没得玩了?当然不是。仍以倒车为例,其实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处于这种情况:没人没钱,只能靠自己下车,绕到车屁股后边看看,回到驾驶座,跟着感觉往后退点,然后再下来察看。如此反复好几次,才能成功。你可别嘲笑人家技术不行,停得歪七扭八的车多得是,这才叫对自己的要求。

还记得“小马过河”那则寓言故事吗?它之所以能过河,绝不是一次偶然事件。首先,它发现了河对岸长满了悠悠的青草,便产生了一个假设,并想象了一下自己在河对岸吃草的样子,感觉不错。然而根据假设与矛盾并存的理论,小马很快就发现,河水有些湍急,好像有点儿力不从心。它不免有些犹豫,如果掉头走了,看似成本最低,却可能是一个False Negative。并且早就听大象说过河水很浅,可以放心过去。可是如果选择过河这种相对高成本的False Positive,又让它想起了松鼠的劝告,它们的一个小伙伴上周就被冲走了。结果,小马好像是上过这课一样,竟选择了False Positive的方式,忐忑不安地走进水中。

此时,小马到哪儿去找闭环平台去,唯有靠自己的大脑,依靠思考能力,不断创建出各种可能的画面,并加以分析。比如,脚踩下去如果是圆石头怎么办?如果是方石头怎么办?如果被水草缠住了又怎么办?可能它还会想:如果我在过河中遇上了河马,是不是和它也交个朋友,下次可以请它上我那儿考察一圈,没准还能合作个项目啥的。后面的剧情大伙都知道,就是小马顺利地到达了河对岸。正是凭借它身上的这种就问题不断思考各种解法和其他衍生效益的思维习惯,帮助它走完了从求证到提高生产力的这“最后的一公里”。

有人说,小马是幸运的,至少它在河里没碰上鳄鱼。而在我看来,这正好是一次必然的个人成功历程。从一开始因为假设而出现的矛盾,到一个看似成本较高的选择,再到一种“反刍咀嚼”问题的思维方式,行为上步步推进,逻辑上严丝合缝。事实上,我们不会因为一次提高生产力的尝试而被淹死。即使碰上鳄鱼,也是我们锻炼化敌为友这项能力的机会。

静止不会出错,但也绝不会成功;运动难免失手,却注定成长。没有一个强者,不是在看似没头没脑的反复碰壁中,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方法的!学不会动脑筋地试错,我们对一件事,将永远没有办法得到切身体会和见地,也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生产力。随口说出的评论,无非是道听途说的谈资罢了,没法深入,经不起推敲。

以上描述的个人崛起逻辑是线性的、不受干扰的,而实际情况则复杂很多,不然怎么常会听到有人感叹:看了很多成功学的书,听了好多励志的话,却还是过不好自己的人生。在理想变现的过程中,导致行为变形的外在因素是环境变量,树欲静而风不止,你能在一个环境或组织中“安静地做个美男子”而不受到身边任何因素的干扰吗?答案是绝不可能。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协作频率史无前例地提高了,没有人可以孤立存在,你总在和身边各种人际关系所形成的共同体相互作用,任何想法和决策其实都是在这种复杂的作用力下形成的,无论你本人有没有察觉到。就算隔离世事,也会受到空气、阳光、细菌、尘埃等因素的影响,有谁能逃得过“被影响”?

在这些“被影响”的因素中,如果是好的影响,当然是我们的福气,比如遇到贵人,比如天气晴朗,这些因素越多越好。可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幸福似乎总是短暂的,我们好像遇到的总是小人,拉开窗帘老是阴天。每个人身边都有许许多多挥之不去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按本章介绍的个人发展逻辑,去改变命运的人,本来不试错还好,一试错更加感觉生活如此艰难,更令人崩溃。马云在香港演讲回忆创立阿里的这十几年,无不心有余悸:如果知道会遇到这么多麻烦,可能就不做了。这让我想起美国畅销书《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开篇所写的:人生苦难重重。

正因如此,企图完成个人崛起的人必须练就一种本领,才能保证本章所讲的崛起逻辑顺利实施,那便是一种“内圣外王”的心法。这种心法练成后的目的不是屏蔽外界环境的影响,那只是心法的1.0版本,事实上那些影响避不开的。恰恰相反,这里要说的2.0版本是朝着好坏各种刺激扑过去,拥抱并吸食它们的精华,好像在体内形成了一种“酶”,将其全部转化成自己的养料。这和一句话味道相投:谁说只有美好的东西才能净化心灵?丑恶的东西同样可以净化心灵。当我们能理解并吸收不经筛选的好坏万物,进而转化成能量时,就恰如练成了金庸笔下的“吸星大法”,外界再怎么变,对你都只剩下正向作用了。好了,那么请问,这种本领最终练成与否有没有标准呢?或者说如何知道自己有没有这种“酶”呢?

根据我和许多优秀的创业者或名企高管交流,发现了一个标准,在这些人身上有一个共性,即在绝大多数时候,都能从身边的人与事当中感觉到喜乐。具体表现是总能看到这个社会的美好,哪怕刚经历了令人烦心的乱象;总能感受到别人的可爱,哪怕刚刚被这个人骂过;总能有种感恩从心里涌出,哪怕刚刚受到不公的待遇;总能带给别人以希望,哪怕眼下已身临绝境。

上述标准初一看和人性有些相悖,不是说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吗?怎么还能从这些人身上看出可爱?要理解这点,我从三个观念入手来分析。

对小事爱抱怨较真的个性,首先源自人生价值观的变异。当一个人对自己要求很高,整天忙着“修身”时,他的幸福感来自对自我变化的满足,同时,这将占用大量时间,导致他根本无暇顾及外围事情的是非对错。这也是为什么绝大多数成功人士都比较包容,因为有太多事需要他们处理了,自然会屏蔽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以提高其“容错度”。而当一个人对自己没啥要求时,生理就很奇妙地会提高对别人和周围环境的要求,以作为对无聊的补偿,成就感的来源就变成了从别人身上发现问题,好像这样显得自己目光犀利有存在感。于是,他们容易觉得别人不好,这个社会不对,这个时代有问题。

那么,这个时代有没有问题呢?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双城记》里说过,“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每种社会都有自己的问题,也都有其可爱的闪光点。最近有段5分钟的网络视频《Hi,I’m China》被频频转发,它给我带来的感动不是画面的炫美,而是内容的平和,语言结构是这样的:“这是中国的城市,这也是中国的城市;这是中国的农村,这也是中国的农村;这是中国的孩子,这也是中国的孩子……她百病缠身,她也朝气蓬勃;她老旧凋蔽,她也焕发新生……”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东西绝对的好或绝对的坏,而总是一个美中有丑、丑中有美的复杂综合体,哪怕蚊子的存在也充满意义,成为食物链中的一环。与人相处时,当你每天只能看到对方的缺点时,便错失了向其优点学习的机会。

喜欢抱怨或争论还有一个原因,是这些人强迫症般地爱去寻找真相,用一个以为的新真相去颠覆已有的旧事实,作为与人理论的资本,从而获得快感。其实很多时候当我们感觉不爽时,都以为了解了事情的全部。其实,真相是世上最神秘稀缺的东西,甚至可能倾其一生也无法找到,因为真相只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而人又是变化最多的生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只是我们交流的频率或方式不同,从而令你内心荡起涟漪,以为别人不讲道理。

听说星爷周星驰小时候家里比较贫寒,吃饭时周妈给他夹肉,他却故意把肉扔到地上。周妈很生气,常常打他,觉得儿子太不懂事了,不知道珍惜来之不易的食物。可谁知很多年后,当家里经济条件好起来时,在一次闲聊中,星爷告诉他妈妈,当年之所以把肉扔在地上,是为了让妈妈也吃肉。因为当年穷,直接给,妈妈舍不得吃,专捡残羹冷炙,如果掉地上,妈妈舍不得扔,才会洗洗吃了。周妈听完当场落泪。

当我们看到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时,如果能平复几秒钟,去想想对方奇怪行为背后可能有着不为人知的不易,或是想想还好事情没有更糟,都是预防较真而带来的情绪起伏的好方法。事实上,我们大脑处理信息时,一个有争议的特点就是“简化”,习惯将一个有着多重变量的“相关关系”问题,朝着一个“因果关系”的方向推演,臆断和暗示填补了在这个过程中无关的离散信息间的联络,使之连贯合理,从而看上去显得逻辑通顺。可这毕竟是大脑的后期制作,它距真理早已十万八千里了。

探求真相和追求真理从来都是两回事,追求真理完全没必要通过苦寻真相而折磨自己,接受真相难求的事实,不就没了纠结。那么既然放弃了真相,便也没必要再死磕事情的对错,因为对中有错,错中含对,不如用纠结的时间去想想别人可能会对在哪里,这样一来,立刻多了营养,也才能回到个人崛起的主旋律中。紧跟着,真理便自己追过来了。

2015年元旦公司管理层在新加坡跨年,听说政府将于零点在鱼尾狮公园上空,举行盛大的迎新烟火表演。我从位于Orchard路西面的酒店一路步行走到了Marina Bay,选了处障碍物较少的地方,望着天,等着零点的到来。

身边挤满了印度人、马来人、新加坡人……他们有小情侣、好基友,也有一大家子老老小小倾巢而出的,临近零点,大家都拿着手机,对准了天空。随着第一柱烟花的绽放,表演开始了,人群满是欢呼声,闪光灯亮成一片。也许是在国内烟火看多了,再加上对这次跨年主题的期待,看了片刻就开始失望,烟花的形状和密集度,好像较想象有不小差距。更没想到的是,还不满5分钟,随着最后一响,天空就恢复了平静。正当困惑之际,人群中已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显然,有经验的当地人知道,表演已经结束了。就在我纳闷时,身边的人已开始拥抱,互致新年问候了,仿佛丝毫没觉得这场苦等多时的表演有何不妥。当我们凡事都想着“高大上”才够味时,他们却对形式给予了近乎本能的宽容,不是因为见识少,而是他们感恩,从政府这样的烟火秀中,已经收获了快乐。

回去路上,我依然是步行,不是不想打车,是真的打不到。看着身边来来往往的人群,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激动与幸福,这是在国内不常见到的一种情绪。

另一件令我感动的事发生在新加坡圣淘沙的环球影城。影城里人山人海,每个项目都设置了长长的蛇形环道,供游客排队。在玩好“变形金刚”和“木乃伊归来”这两个经典项目后,我们在“侏罗纪公园”上排起了队。有了前两个项目的心理准备,侏罗纪近1个小时的等候似乎没感觉焦虑,同事们聊着天,一点点往前移。巧的事发生了,在即将要排到准备登船漂流时,忽然广播通知,因技术故障,要抢修设备,该项目暂时关闭。

我相信这样的事不常发生。5分钟后,队伍中的一些人满脸愤怒,选择了离开。10分钟后,几个中国游客开始念念有词,嘟囔着:“什么情况,有没有搞错?热死了!这个破地方真是太差了!”终于,技术问题在一刻钟后解决好了,几个技工从设备间里钻了出来,汗流浃背。当广播通知游戏恢复时,几个印度人带头鼓起了掌,紧接着,其他人也跟着欢呼起来。我想,除了对没白排队的欣喜外,更是对那几位技工由衷的赞扬。不知那几位骂着脏话离场的人,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会作何感想。每个人都不容易,珍惜已有的,习惯去理解别人,并发出由衷的鼓励和赞美,是一种珍贵的素养与情怀。

我不确定新加坡的繁荣,与东南亚这些民族感恩的性格有多少关系,但我知道心存感恩的人,往往具有一种看不见的能力,这种能力的作用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令你显得比较谦虚,使接触过你的人愿意帮助你,在别人忙着存钱时,你存下了交情。二是使敌人不容易发现你,即使发现了也不忍伤害你,你的社交成本比较低。三是可以助你屏蔽杂音,心如止水地专注做好眼下的事,这种阿甘般的投入与聚焦,大概是“傻人有傻福”的存在逻辑。

不要因为暂时的逆境过多影响心情,甚至向身边人发脾气。我们因有这样的心态:顺境时要感恩,但要格外小心,且行且珍惜,顺与逆就像太极的阴阳一样,始终在相互转化中。逆境时更要感恩和欣慰,因为顺境就不远了,成功往往在再坚持一步的努力当中,很快都会好起来的。

在企业里,我们常能看到一类人,他们好像人缘不错很吃得开,身边总不缺小伙伴。同时,消息还很灵通,仿佛大小事什么都知道一点,扮演着各类信息八卦和传播中枢。可遗憾的是,我观察了许多这样的人,没有一个业务和人品都特别过硬的。公司经营状况好时,他们扮演着无间道的角色,乐此不疲地混迹在各种圈子中,享受着道听途说时听众的眼神,而对自身给组织创造价值这件事毫无兴趣。一旦企业声誉或盈利出现点困难,这些人往往第一个倒戈,投向其他公司怀抱,反正平时也没少说这里的坏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因为这样的人总是以一定的比例存在,将一方水搅浑,这是他们的生存哲学。他们爱聊的是职场斗争心得,关心的是谁又说了谁一句坏话。

要说宇宙有什么规律,那么“任何复杂的存在都是缺少前途和生命力的”一定是条铁律。古人用一张简单的“太极图”就把世间的道理讲完了,苹果公司用了一块触摸屏就把所有按钮问题解决了,当年爱因斯坦在寻找能量与质量关系的方程式时,有过许多推导和尝试,其结果他不需要验证就否定了,因为公式看上去不够简单。最终,当他写出那个著名而又美丽的E=mc2公式时,上帝都笑了,真不愧是道法自然,万物的规律就是这样意想不到的简洁。

这让我想起契诃夫的著名小说《一个官员的死》中的那位年轻官员,在剧场看戏时因为打了个喷嚏,不小心把唾沫星子喷在了前排一位将军的头上,于是恐慌不安后怕不已,在多日寝食难安的折磨下,最终自己把自己吓死了。虽然这是个小说人物,却说了一个很有用的道理,即我们常常喜欢把问题搞复杂。小说中的年轻官员思想活动复杂,始终担心得罪了将军会受到惩罚。

我们总是这样,由于对未来并不确定的一种可能性的恐惧或是贪婪,导致今天的行为动作变形,忙着为进攻和防御早做准备。而由于你动作的变形,又引起了其他人对你态度或行为的相应变化,于是事情开始变得复杂。

要使事情变简单,具有一种“过往不恋”的自觉十分重要。复杂都源自内心,原因是内心容易对发生过的事情恋恋不忘,反复琢磨玩味,于是想象的成分便融入其中了。谁都知道“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可一旦遇到事情,就过不去了。经验是值得总结的,可心里总装着利弊得失,就显得浪费时间了,因为都已发生,不可改变,变数只存在于当下正在做的事当中。

要把握当下,“当时不杂”是一种关键的思维习惯。当遇到事情时,我们常被各种外界噪音所左右,东听听,西想想,自己筋疲力尽不说,决策往往是错的。当年亚历山大远征小亚细亚时,遇到了一个巫师用绳子绑的死结,预言谁能打开将征服全世界。多少英雄遇此死结,前思后想患得患失,无法集中精力解决问题,始终未能解开。而亚历山大很专注,什么也没想,刀起绳断。要做到这点,需时刻提醒自己:直接去做对的事,其他的不要想太多。

在个人崛起的过程中,以上这些观念可以帮助我们形成“内圣外王”的心法,利用或战胜各种环境因素,并使我们可以感知自己的进步,在试错和求证的探索之路上,踏出接近准确的节拍。当自己改变时,我们作为一个能量场的磁性便增强了,周围的东西自然也随之改变,我们就能去影响和改变这个世界了。

以上这些,就是营销管理留给我们的一点思考。无论咱们身处哪个行业,都可以去想想本章所提出的这条个人发展的线索,去品味这跨界交流所带给我们的惊喜与快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