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经济转型与中资银行变革

经济转型与中资银行变革

时间:2023-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多数中资银行尚不具备把握转型和捕捉新机遇的能力。相比外资同行和中资非金融机构,中资银行在利用数据预判客户需求、战略性设计服务价格和管理分散地域等业务运营方面仍较为落后。很多中资银行仅仅将风险管理视为监管合规工作的一部分,而没有认识到风险管理对业务的战略意义。中资银行必须将风险管理判断融入决策,以决定需要寻求什么样的商机获取最大回报。

Emmanuel Pitsilis,沈联涛

金融体系和银行能力的双重转型必须同时进行。

当前银行界的两大风险最受关注。一是在经济增长放缓背景下银行上升的不良贷款(NPL)水平。第二个风险是财富管理产品(WMP)中的“影子银行”,金融机构向投资者出售WMP,而这些WMP通常构成大量的表外负债。截至目前,监管机构取得的成果尚属有限。

除NPL和WMP之外,需要强调的是在资产增长率超过股本回报率的情况下,中资银行需要筹集大量新资本以维持增长。根据目前的信贷增长预测,未来5年内需要1万亿至2万亿元(相当于1630亿美元至3260亿美元)的额外资本。这将会对现有体系产生压力,但是也会带来改革的机会。首先,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客户资产仅占中资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一半左右。另一半主要由债券、央行的法定储备金,以及少量的银行间结余构成。这种配置方式影响了银行的资产回报。中资银行在客户资产回报率保持在2%以上的同时(按国际标准衡量是一个较高的水平),另一半资产的回报却偏低。为了降低通胀或国内资产泡沫风险,中国需要更为开放的资本账户和自由浮动货币。

其次,随着经济向更为市场化的内需结构转型,银行的商业模式必须从规模增长向更加差异化的战略转型,更专注于服务质量、利润和风险差异化。收入和利润池将会出现根本转变,即从传统的大企业和国企相关业务转向服务于零售客户和中小企业。2006年,大企业贷款占总信贷额的52%,2011年为39%,预计2021年可能降至25%。而中小企业则从2006年的37%增至总信贷额的一半以上,而零售贷款将占据25%。其对银行收入的贡献,包括银行业务、零售财富管理、消费金融和资本市场将从目前的65%升至2021年的77%。

但是,多数中资银行尚不具备把握转型和捕捉新机遇的能力。相比外资同行和中资非金融机构,中资银行在利用数据预判客户需求、战略性设计服务价格和管理分散地域等业务运营方面仍较为落后。

我们以风险管理为例探讨银行变革。很多中资银行仅仅将风险管理视为监管合规工作的一部分,而没有认识到风险管理对业务的战略意义。中资银行必须将风险管理判断融入决策,以决定需要寻求什么样的商机获取最大回报。换句话说就是如何精明地发展业务。

中资银行所面临的挑战可能比想象的更为复杂,金融体系和银行能力的双重转型必须同时进行。

Emmanuel Pitsilis(姚万里)是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常驻香港分公司;

沈联涛为经纶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

麦肯锡公司版权所有©2013年。未经许可,不得做任何形式的转载和出版。本文经麦肯锡中国公司授权出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