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但是,经济建设与其他建设的矛盾也日渐突出。相对于一个结构静态的、物质匮乏的社会,一个动态的、物质相对充裕的转型期的社会更易引发社会动荡,各种社会矛盾更频繁,更易激化。因此,保持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必须提上议事日程。而第三部门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提出来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报告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要完善和积极发展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和其他民间组织,以发挥他们在结构转型和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推进政企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坚决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交给市场、企业、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解决好养老、就业、助残、扶贫、环保、心理调适、儿童等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问题是实现社会建设可持续发展、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传统的二元社会结构由国家(政府)、市场(企业)组成。政府由于对公共物品配置的非公开、非公平和非公正行为,或对非公共物品市场的不当干预而最终导致市场价格扭曲、市场秩序紊乱等现象(即政府失灵);对于公共产品和服务配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垄断和价格扭曲、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低效,甚至无效,从而无法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即市场失灵)。在“政府”和“市场”双双失灵之时,那么由谁来提供社会公共产品、配送公共服务呢?市场选择理论、合约失灵理论和第三方管理理论市场选择理论是1974年由美国非营利组织经济学家伯顿·韦斯布罗德(Burton A.Weisbrod)提出,他认为公共物品的供需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并从供需分析范式下论证了非营利组织存在的必要性,非营利组织是社会需求的基础,是市场选择的结果。1980年,美国法律经济学家亨利·汉斯曼(henry B.hansmann)在制度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的基础上,从营利组织的局限性入手来分析非营利组织功能需求,提出了合约失灵理论。1981年,美国非营利组织研究专家赛拉蒙(Salamon)提出了第三方管理理论,认为政府是资金和政策的提供者,但在提供具体社会服务的时候,政府还会更多依靠大学、医院、行业协会以及其他非营利组织,也就是所谓的“第三方机构”。分别从市场供需、合约失灵和第三方机构方面进行了阐释,为缓解或消除这种社会现象,必将产生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简称NpO),来解决政府做不了或做不好、市场(企业)不好做或者交易成本太高的工作,这就构建了以国家(政府)、市场(企业)、第三部门(NpO)组成的现代三元社会结构。所谓非营利组织是指不同于政府组织(第一部门)、营利组织(第二部门)的各种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总称,它为社会提供部分公共产品与服务配送,倡导个人奉献、成员互益、人道主义等价值观念和取向;并且其存在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民间性、自治性、志愿性、非营利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等重要特征。其存在是为满足公众需要而不是为了积聚私人财富而成立的社会组织,这也是它能成为公共管理主体的重要依据。正是因为非营利组织不同于政府组织和营利组织,其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方面也有着不同之处。
资源依赖理论(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告诉我们,任何组织都要依赖它们的任务环境来获取生存与发展所需的必要投入。非营利组织也不例外,要实现公益性使命,力尽所能地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配送,首要问题是生存,必须筹集一定的资金来保证其存在和基本运作,其次才是实现社会使命和完成社会任务。因而,对非营利组织来说,如何更快、更好、更有效地获取所急需的外部资源、整合组织内部资源是其成长的重要途径。大量研究表明,社会关系网络是组织获取资源的一种重要渠道与方式。如何利用社会关系网络为非营利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募集足够的资金是其财务管理和财务治理的重心。我们把非营利组织资金的募集活动称为“财务开发(Financial Development)”。要填补政府和市场的空当,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必须要进行有效的财务开发,因而可以说非营利组织财务开发的成败,决定着非营利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方向。
作为第三部门的非营利组织,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配送,在中国的转型社会中肩负着太多的责任,其发展状况是中国社会能否成功转型的关键。然而,我国非营利组织普遍存在自创收入比例低、向社会募集资金效果差、慈善不足、政府依赖性强、资金来源不稳定、筹资不规范等问题,资金瓶颈制约着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众多学者已从政治学、行政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以及治理与善治等视角研究非营利组织存在的必要性和作为社会公益人不断演进的价值及意义。迄今为止,系统地研究非营利组织财务开发的甚少。因此,本书尝试借助利益相关者理论,对非营利组织财务开发策略的理论支撑进行探索性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复杂环境下非营利组织财务开发行为和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并以壹基金为研究对象,针对壹基金提出了一系列财务开发策略,以此指导壹基金,乃至其他非营利组织进行有效的财务开发,试图缓解或解决其所面临的主要困境,从而实现非营利组织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非营利组织的相关理论提供相应的经验证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