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1中,对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进行了博弈分析。鉴于类似非营利组织与政府间的博弈,没有再进一步赘述。但是,由于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的关系较为复杂,为了更好对其规模、关系和报酬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剖析,借助经济学的知识,构建以下分析模型:
Q=Q(S,R(M),M)(5-3)
且有以下关系存在
QM≥0,2QM2≤0,QR≥0。
其中,Q表示非营利组织筹资额,S表示非营利组织规模,M表示捐助后对营利组织产生的报酬(报酬含义同前文报酬因子的内容),R表示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之间的关系。(5-3)式表示非营利组织筹资额Q是规模因素S、关系因素和R报酬因素M的函数,且R与M之间还存在着内在关系。QM≥0表明当非营利组织规模S和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间关系R既定时,筹资额Q会随着报酬M的增加而提高;2QM2≤0表明函数(5-3)式二阶导数小于零,由于函数(5-3)式一阶导数大于零,所以存在拐点,说明在达到一定临界点后,再提高报酬M,筹资额Q的增幅是递减的,即提高营利组织的捐助回报对非营利组织财务开发是有限度的;QR≥0表示筹资额Q是关系R的增函数,即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关系越亲密(具有强关系),筹资额Q是递增的;换句话说,关系因素对筹资具有正向的效应。
命题1:在非营利组织规模S既定的情况下,无论强关系RS还是弱关系RW,筹资额Q的大小都取决于报酬M的高低。
下面分强关系RS和弱关系RW两种情形进行讨论:
第一种情形:在弱关系RW时,观察不同报酬M情况下,筹资额Q的大小。
①当M=0时,即对捐助的营利组织而言,回报为零时,筹资额Q将会小。
②当M=L时,即对捐助的营利组织报酬低时,因为报酬低,对营利组织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导致筹资额Q小。
③当M=h时,即对捐助的营利组织报酬高时,因为报酬高,对营利组织有较强的吸引力,即使在弱关系时,筹资额Q大。
第二种情形:在强关系RS时,观察不同报酬M情况下,筹资额Q的大小。
①当M=0时,即对捐助的营利组织而言,回报为零时,筹资额Q将会小;但由于关系因素(强关系)的作用,筹资额Q一般会高于RW时筹资额。
②当M=L时,即对捐助的营利组织报酬低时,因为报酬低,对营利组织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导致筹资额Q小。同样,由于强关系可能会对筹资额Q有所改善。
③当M=h时,即对捐助的营利组织报酬高时,因为报酬高,对营利组织有较强的吸引力,筹资额Q高。
综上所述,在非营利组织规模S既定的情况下,无论是在强关系还是弱关系的情形下,非营利组织有效财务开发取决于报酬M的高低,命题1得证。这表明在非营利组织财务开发过程中,考虑对营利组织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也是至关重要的。
报酬M筹资额Q筹资额Q强关系弱关系强关系弱关系M=0小小小小M=L小小小小M=h大大大大注:表5-1是根据命题1证明列出,由于关系因素的影响,强关系时筹资额一般会高于弱关系时的筹资额。
命题2:在非营利组织规模S既定的情况下,要达到一定程度的筹资额Q,在弱关系RW下的M要强于强关系RS下的M。
证明:对(5-3)式取微分可得
dQ=QSdS+QRdR+QMdM(5-4)
因为筹资额Q为既定的量,则dQ=0;
又因为非营利组织规模S既定的情况下,则QSdS=0。
所以,由(5-4)式可得:
QRdR+QMdM=0(5-5)
又因为QM≥0,QR≥0,由(5-5)式可得:
dRdM=-QMQR≤0(5-6)
dRdM≤0表明,在非营利组织规模S既定的情况下,要达到一定程度的筹资额Q,报酬M与关系R之间的存在负相关关系,这意味着可以用报酬M的高低来弥补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关系R的强弱。但是,由于2QM2≤0,这种仅靠报酬来增加筹资额Q的作用是有限的,否则会导致边际收益递减。
命题3:在非营利组织规模S既定的情况下,要达到一定程度的筹资额Q,报酬M高低与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关系R的强弱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
为证明命题3,根据命题1和命题2作图。
第Ⅰ象限的曲线表明筹资额Q与报酬因素M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增加幅度呈现递减趋势。第Ⅱ象限的无差异曲线表明,在非营利组织规模S既定的情况下,要达到一定程度的筹资额Q,报酬因素M与关系因素R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如要达到同样的筹资额Q1,曲线报酬因素为ML时B点曲线关系因素为RW是B-点,即在关系因素较弱(弱关系)时,应采取较高的报酬因素,从而激励营利组织捐助;反之亦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