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亟须建立金融特区
中国从表面看储蓄率过高,外汇储备过多,存在一个严重的资本剩余问题,但实质上反映出中国金融业的落后,缺乏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将大量资金有效运用于实体经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但劳动力剩余和资本剩余同时存在,迫切需要一个金融中心,依靠其有效率的资本市场来保障中国经济平稳增长和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广泛的、多元化的融资手段。中国经济和金融的发展状况见表2-8。
表2-8 中国近年来经济和金融发展状况
数据来源:中经数据库。
一般而言,金融中心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国内金融中心;一旦其辐射能力和服务功能超越国界,就上升为第二层次,成为跨国区域性金融中心,如法兰克福、巴黎等;如果其辐射能力和服务功能进一步覆盖全球,就一跃而上第三层次,成为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如伦敦、纽约和东京等。世界主要金融中心尽管模式各异,但却有一些共性的东西。这些共性,构成了国际金融中心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条件。
一是便利的交通与发达的基础设施,优越的地理与时区位置。目前世界主要金融中心除单纯簿记型金融中心外,几乎无一不同时是经济、贸易和航运中心。如新加坡港处于东西方海运交汇处,是世界重要的集装箱转运港之一,2002年全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680万箱,仅次于中国香港,居全球最繁忙港口排名的第二位。纽约一直是美国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是世界最大海港之一。1980年时的吞吐量就已达1. 6亿吨。同时,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还要有适当的时区地理位置,如中国香港与新加坡都恰好处于纽约与欧洲金融中心交易时间联系处,可以保证世界金融市场24小时不间断地交易。
二是以国内或区域内发达的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托,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国际化和金融市场的自由化都达到相当水平。目前世界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几乎都处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的国际化与金融的国际化、自由化水平都较高。
三是完善的金融市场结构,规模空前的成交量。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其市场结构需要非常完善,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保险市场、票据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和衍生金融工具市场要充分发育,这有利于发挥金融中心的规模经济与集聚效应,扩大金融中心的辐射深度与广度。
四是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大量聚集,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发达。伦敦国际金融中心仅外资银行就有500多家,纽约有380多家。只有多元化市场主体的存在,才能促进各金融主体的竞争,不断进行金融品种的创新,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充分发挥金融中心的集聚效应。
五是相对宽松的法规体系。从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历史看,一方面政府进行严格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又提供相对国内金融要宽松得多的金融环境。一个没有金融安全保证的金融中心是不会有长久生命力的。
六是所在国或地区的政权十分稳定。政治稳定性也将影响到人们对国际金融中心存贷款等金融业务安全性的判断,从而影响到其融资与贷款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