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的土地上,密集地演绎着“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悲喜剧。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德国首都柏林被分为两个部分:美英法控制的西柏林和前苏联控制的东柏林。德国也随后被分成为两个国家:资本主义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西德)和社会主义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东德)。20世纪90年代,东德的GNP只有西德的15%;东德的人均GNP只有西德的54%;东德的人均实际收入只有西德的51%;东德人要工作3807小时才能买到一辆简陋的汽车;而西德人工作607小时就能买到一辆更好的汽车。(詹姆斯·A.道《发展经济学革命》,上海三联,第92页) 1989年,德国统一时,对新国家的财富贡献比例,西德为93%,而东德仅为7%。同文同宗、起点大致相同的两个国家,经济上的差距如此巨大,你说这是为什么?
1959年7月24日,美国在莫斯科举办的“美国国家展览会”开幕,美国代表团团长、时任美国副总统的理查德·尼克松(1913~1994),陪同时任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赫鲁晓夫(1894~1971)参观。在一座美式别墅的厨房展台前,也许是琳琅满目的美国家用消费品刺激了其军事重工业发达而民用轻工业落后的赫鲁晓夫,他发起了事先并没有安排的关于两国制度之优劣的争论,谓之“厨房争论”。赫鲁晓夫左手拿着白色礼帽,挥舞着右手说:“我们的革命才仅仅42年,而美国已经建国150年了,看看它才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7年之内将赶上美国,然后将进一步超越。当我们超越美国之后,我们将优雅地回头向你们招手。”说到这里,赫鲁晓夫环顾左右,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其爽朗的笑声与掌声伴随着他波浪般不断上下摆动的手掌在现场回荡。“如果你们喜欢,我们可以停下来,向你们喊‘跟上来。’”接着,他突然变得严肃并且声调提高:“但是,如果你们喜欢资本主义,那是你们的事情!”一直面带微笑站在一旁聆听的尼克松,最后回应:“你们是在某些领域领先我们,比如太空技术和火箭什么的,但是居民消费品比如电视机,你们怎么样?正像你所说的,我们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你们计划在消费品生产上也超越我们,如果这种竞争给我们两国人民以至全世界人民带来好处,那么,这种竞争就是必需的,也是有价值的。”啊,1966年就要超越美国的苏联今何在?就连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萨缪尔森(1915~2009)也在1973年建立模型,预计前苏联的人均收入最早到1990年、最迟到2015年就可以超过美国。可到了1991年年底,前苏联解体了,然而,时至今日,美国依然雄霸世界。你说这是为什么?
1978年以前,中国农村地区的贫穷和饥荒折磨着勤劳的农民,例如,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说,大包干之前,小岗前后饿死了67口人,全家死绝的就有6户;大包干前一年,小岗村社员年底人均分到了18.2元人民币。农村户口和城市粮票等构成了农民们难以逾越的“篱笆墙”;农民们被阻隔在他们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的“现代化和繁荣”之外。城市地区只是相对于农村以及往昔而显得现代化和繁荣。事实上,城市地区依然受到消费品匮乏和公共物品不足的困扰。无论数九寒天,还是盛夏酷暑,白色、灰色、蓝色和军装绿为其服装主色调的市民们,拿着五花八门的票证排着长长的队伍去购买可怜巴巴的一点生活所需……从1972年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1912~2007)所拍摄的纪录片《中国》中可以看到,即便是首都北京的长安街,平日里也是车马稀少,王府井街头有人吃根冰棍儿也招来羡慕眼光。首善之区首都尚且如此,遑论其他城市。然而,从1978年起,中国农村地区却迅速摆脱昔日的贫穷,粮食连年丰收,瓜果梨桃、鸡鸭鱼肉供应充足;城市地区大楼鳞次栉比,车水马龙,灯火辉煌,商业发达,现代工业产品琳琅满目,可说应有尽有;华夏神州大桥飞架,交通发达;科技发达,神舟遨游太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宏观经济总量GDP也已跃居世界第二,并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当今世界,地缘政治与经济实力发生重大调整和变化,经济风云变幻,危机四伏。经济增长强劲、消费品市场广大、外汇储备充足的中国,被视为世界经济危机的拯救者——被期待救主要经济体于危难或扶世界经济大厦于将倾。事实上,中国真的正在为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做出重大贡献。
“星星还是那个星星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山也还是那座山哟,梁也还是那道梁。”也就是说,我国发展经济的自然禀赋条件依旧,但社会经济却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一跃成为超级经济巨星,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你说这是为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