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尽管并非所有的财富都存在于资本市场,但资本市场却绝对是一个财富集散地。目前而言,我国的资本市场主要由股票、债券、基金等有限的有价证券组成。从投资的角度看,财富资本是投资的资源或获取权益的手段。如果把社会财富流看成小溪,那么,资本市场就是一个湖泊,或一个巨型水库,能起到财富蓄水池的作用,对社会财富的有序流动具有调节功能。而资本市场的库容水平也常常是一个社会财富水平的衡量。
从财富增值保值的角度来说,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也是财富增值保值的一个重要场所。随着实体经济的成长,股权收益也会随之增长。而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资本市场的标志性建设——股票市场也具有特殊的降低财富贬值的功能。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市场经济体条件下,物质财富是以货币单位来计量的,这就决定着财富拥有者将遇到通货膨胀(紧缩)赋税、汇率增值(贬值)、资本价格波动等的风险。在资本市场上,财富资本不仅表现为货币符号,而且表现为一种虚拟记账,从而使财富从面临现实的通货膨胀(紧缩)赋税、汇率增值(贬值)、资本价格波动等风险而转向面临资本市场特殊的风险挑战,当然,这也是现代财富不可避免的挑战。
从财富资本的增值过程上来说,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使资本市场成为一个活跃的晴雨表,股票指数的涨落曲线不仅反映着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也反映着股票价值与财富资本之间许多微妙的关系。股票指数在一涨一跌之间不仅可以使财富资本增值与贬值,也会在一涨一跌之间实现财富的大转移。而对于一个尚未成熟的股票市场来说,在一涨一跌之间完全可能剥夺一部分人的财富,而将另一部分人推上财富新贵的宝座。
资本市场这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特性为财富资本的投资带来了难度。过度波动的市场也违背了资本市场建设的基本原则。而血本无归的投资者大量存在的资本市场,不能说是一个成熟的市场,只能说是一部分人剥夺另一部分人财富的市场。既有违社会精神,也有违财富资本的经营管理之道。对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具有很强的阻碍作用。
财富创造和财富分配是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内涵,我们也可以用“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来表达这个意思。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当深入探讨的是,作为财富集散地的资本市场,既不能因财富资本的涌入而大开杀戒,通吃四方,也不能充当搬运工的角色,有倾向性地劫富济贫或者劫贫济富。而是要牢牢把握资本市场的财富蓄水池功能,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三公原则,致力于吸引社会财富资本,发挥好财富与资源的市场配置功能。换句话来说,对于财富集散地的股票市场运行机制来说,要以如何“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为基本出发点。
在“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妨了解一下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谢若登提出的一个堪称革命性的概念,这个概念就是“资产建设”。在1990年写的《资产与穷人》一书中,谢若登教授写道:“凡是广泛地和普遍地促进公民和家庭尤其是穷人获得不动产和金融资产以增进他们的福利的方案、规则、法律法规,都属于资产社会政策。”这是经济类著作中,首次从社会“资产建设”角度关注穷人的发展。
谢若登教授提出,他所发现的并不是资产具有积累的效用和政府早已实施的鼓励资产积累的政策,而是在现行社会政策框架内,没有鼓励穷人进行资产积累的认知和地位。现行社会政策形成了制度化的对穷人积累资产的排斥,使得穷人永远无法获得资产积累的起步,而只能陷入贫困陷阱无法自拔。穷人和富人在资产配置上先天的不公平以及不公平的加速度扩大,是导致现代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现在需要一种制度化的设计,为穷人建立一种资产积累结构,使得政府对穷人的转移支付不只是收入,也包括资产。
这段话简单一点来说,是社会制度的不够公平而导致穷人无法积累财富,而这种情形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富人更富,穷人更穷,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永远无法弥补,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健康与稳定。对于目前的我国社会贫富差距状况来说,谢若登教授的观点可谓恰如其分。
谢若登教授的“资产建设”理论中另一个重要观点就是通过倡导政府把转移支付的部分资源用来支持穷人储蓄,作为拥有和积累资产的起点和启动激励。政策工具主要是政府支持的个人发展账户。迈克尔·谢若登教授认为,“以资产为基础的政策是对以收入为基础的政策的一个明确的替代与补充”,“作为一种全球现象,这在社会政策上近似于一场革命”。
由此看来,按“资产建设”理论要求,传统的以收入和再分配为本的社会政策在基本特征、功能和政策工具等层面必将发生重大的变化,社会财富分配形式必将产生深刻的变革。客观地说,谢若登教授的“资产建设”理论具有深厚的社会价值,也对目前的我国财富市场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归根到底地说,以剥夺一部分人的财富而发展的资本市场不符合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根本要求,是一种扼杀经济发展动力,杀鸡取卵式的发展。
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一种系统性发展,许多经济要素都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贫穷与富有也只是相对的概念,在经济生活中必然也会相互影响。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两千多年前,我国西汉时期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他的《史记·货值列传》中指出,“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贫富的法则是有规律可循的,没有谁能够剥夺它,只是聪明的人能够运用好它,使国家富裕起来;交给笨拙的人治理,只会造成财产损失,给国家带来贫困。对于刚刚发出幼芽的中国资本市场来说,财富之树才刚刚开始发出幼嫩的枝条,残酷的风暴只能摧残其稚嫩的躯体。家庭需要一个好的管家,一个国家更需要一个好的管家。
2012年初,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证监会未来将发挥资本市场资源动员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各类资源能够合理顺畅地流入急需金融支持的领域,并在引导社会储蓄转化为长期投资等事项上有所作为。
2013年2月,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2013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后一段时期,证监会将坚持从新兴加转轨的基本实际出发,坚持投资功能和融资功能完全平衡,坚持放松管制和加强监管紧密结合,坚持严格执法和完善法制有机统一,坚持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坚持近期举措和长远目标统筹兼顾,加快建设一个更加成熟、更加强大的资本市场,在更大范围和更高水平上发挥直接金融服务全局的作用。
这些讲话标志着中国股票市场仍然处于机制性建设阶段,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保障仍然没有提到较高的位置。据统计,从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第一只上市交易以来,至2012年底,中国资本市场中股票、基金等开户数合计达1.6亿户,约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并且仍然处于增长阶段。截至目前,A股市场上市公司总量已达2500家左右,累计融资约4.4万亿元人民币,两市总市值超过20万亿元,债券产品6967只,累计融资62.5万亿元。
中信证券总经理程博明认为,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分散和释放实体经济风险的功能在退化。证券行业的增长未能跟上GDP的增速。2010年中国证券业净收入占GDP的比例仅为0.48%,中国证券业的发展仍未能给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足够支持。2011年整个证券行业净资产6300亿元,相当于一个中国农业银行;全行业营业收入1360亿元,约为银行业的十五分之一,保险业的十分之一。(中国网www.china.com.cn)
一方面是高速增长的GDP,另一方面是滞后于GDP增速的财富资本,强烈的反差表明,中国的财富资本仍然处于较低的增长水平。而财富市场的财富效应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力度。
笔者认为,资本作为第一生产力,其内涵与性质已远超财富的内涵,而是上升到了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模式的高度。从经济常识的角度来看,财富资本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在社会财富分布上理应占有合理的比例,有一个合理的增长速度。比例过低会降低经济社会的发展动力,削弱财富资本对劳动力与资源的合理配置作用。而作为财富资本的重要存在方式,证券市场不应成为圈钱的市场,而应成为一个增长的市场,成为一个不断壮大,不断吸引社会财富的市场,唯有如此,才能最大程度上转化社会财富,增强财富流动的有序性,最大程度上将社会闲散资金转化为财富资本,增加经济社会的发展动力,做大财富蛋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