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打车背后的意义

打车背后的意义

时间:2023-07-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事实上,软件叫车在国外早已盛行,英国的Hailo、美国的Uber等均获得了大笔投资。在这样的形势下,对于司机来说,长期的合作就难以达成,他们更为看重立即到手的利益,这也决定了腾讯和阿里的补贴方式。事实上,并非马云和马化腾不在乎巨额的资金投入,而是不能退让。尽管打车软件在国内尚在探索阶段,甚至没有任何盈利模式可言,这也不妨碍马云和马化腾互不退让。

事实上,软件叫车在国外早已盛行,英国的Hailo、美国的Uber等均获得了大笔投资。但是相对于国外打车软件,中国打车软件完全不同。国外的打车软件的运营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利用私家车或者租车公司的闲置车辆。他们所提供的车,并不是那种统一出租车,而是私家车服务,甚至是豪华轿车服务。这有些类似于国内的租车网站,不过区别在于国内的租车网站往往以“天”为单位,几乎不提供单次服务,而且这些租车网站大多停留在PC端,还未将服务延伸到移动端。

当然,这种私家车服务相对于出租车,可能在费用上更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国外用户来说,他们的叫车服务很大程度上是拼车服务,以此来分摊费用。而在中国市场长期缺乏拼车的概念和习惯,这样的打车模式很难照搬到中国。于是,国内创业者就想到了借助庞大的出租车资源,让软件叫车成为服务于出租车市场的一种工具。

但是由于目标对象不同,在国外可以直接与车主沟通,采用既定的合作方式签订合同,以此来划分车源。而对于国内出租车来说,这种方法显然行不通,出租车的归属权属于出租公司,司机大多是通过租赁的形式得到使用权。在这样的形势下,对于司机来说,长期的合作就难以达成,他们更为看重立即到手的利益,这也决定了腾讯和阿里的补贴方式。中国打车市场的车源几乎已经固定,想要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想要抓住更多的用户,就只能通过更加有利的补贴政策去达成。

很多人看不清打车软件背后的竞争为什么会如此激烈,但是了解到快的和嘀嘀背后的一对“冤家”之后,就能够明白了。对于腾讯和阿里来说,在打车领域抢占的市场份额越大,亏损就越大,没有丝毫盈利的可能。甚至即便在这样竞争中得以胜出,作为一个服务工具的打车软件,也缺乏盈利模式的支撑。也就是说,即便谁赢得了这场竞争,最后还是要面临行业亏损的难题。

既然如此,马云和马化腾缘何各不相让?

事实上,并非马云和马化腾不在乎巨额的资金投入,而是不能退让。打车软件作为最容易被用户与市场接受的LBS服务之一,虽然看似模式简单、没有门槛,但未来所能起到的作用绝不止为打车服务如此简单。

通过打车软件的使用过程可以看到,整个交易完成的过程,从一开始的定位到上车,再到支付,里面包含了地图服务、支付方式等移动互联网至关重要的环节。这不仅能够为腾讯、阿里等测试其O2O能力和渗透率,还能为移动互联网未来的O2O业务提供移动接口。在互联网上早已有租车网站,不过这种局限于线上完成,线下使用的模式,与打车软件完全不同。打车所处的情景几乎都是在户外以及线下就能完成,完全实现了从线上到线下,从户内到户外,因此抢占基于移动端的打车软件势在必行。

在阿里和腾讯的整体战略中来说,不管是移动互联网竞争,还是O2O布局,都决定了打车软件所处的是重要战略位置。尽管打车软件在国内尚在探索阶段,甚至没有任何盈利模式可言,这也不妨碍马云和马化腾互不退让。用户在这一领域的使用习惯、支付方式等都尚未定型,这代表了以后的潜力巨大,谁能抢占这个移动入口,在下一步的移动电子商务以及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的争夺中,就更有可能拔得头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