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中人们常会看到,有的企业人才济济,但是效率却不高,甚至出现了“龙多不治水”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多,但卡耐基认为其中有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智囊团组合不合理。不同人才的合理组合,可起配合互补作用,形成最优的人才群体,创造出一种新的、协作的力量,从而形成系统最佳的整体效应。
现代管理原理中的“系统原理”告诉我们,一个系统的整体效应大于各个孤立的部分之和。这就是说,在一个系统中,从各个构成要素来看,其能量可能不是很高,但是,只要这些能量不高的单个要素按照系统的特性有机地加以组合,就可以使总体能量大于各个构成要素能量之和。这是因为系统的整体具有其组成部分在孤立情况下所没有的新的功能。人才开发也必须按照系统原理讲究科学的组合,把各种不同性格、不同气质、不同爱好、不同知识、不同能力的人,像安装一台大机器一样,把他们各自拧放在恰当的位置上,使之运转自如,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通过各方面人才的有机组合而形成的智囊团,可以使每个成员的才能在这个结构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获得最佳的整体效应。也就是说,智囊团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科学合理的人才组合可以充分发挥人才的最佳效能;另一方面人才效能的最佳发挥将产生出最佳的群体效应。
三国时刘备集团就是一个较佳的组合群体。在年龄结构方面,刘备三顾茅庐时46岁,诸葛亮才26岁,关羽、张飞恰值“不惑之年”,赵云正血气方刚;在智力结构方面,有高瞻远瞩、文武双全的刘备掌舵把向,有满腹经纶、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运筹帷幄,有所向披靡、英勇善战的关、张、赵、马、黄五虎上将驰骋沙场;在个性结构方面,刘备宽怀大度,诸葛亮老成持重,关羽义重如山,张飞暴烈似火等。这种组合,可谓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企业的领导班子也要实现人员组合上的合理和完善,否则是不会产生出最佳整体效应的。同样,一个科室、一个车间、一个班组、一个课题攻关小组也都应该按照这样的要求来进行科学的人员组合。要实现科学的智囊团组合,一般应遵循这样一些原则:
1.讲究效率的原则
智囊团最大的隐患就是人浮于事。所以,一个智囊团要发挥出较高的工作效率,还要改变“因人设事”“有个和尚立个庙”的做法。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因事设人”,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组织机构,并且要执行严格的定员制度。有人认为:“出人才的地方,往往是工作多而人手少的单位。”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因为,每个人都干着稍稍超过自己能力的工作,这就形成了一个必须自己去经受锻炼、克服困难的环境。根据较高的工作效率有助于人才的成长和提高的道理,对于已形成的超编人员,或让他们去学习和提高,或让他们改做别的工作,不可让他们挤在一起互相摩擦、抵消能量。这样做,才是真正地爱惜人才。
2.志同道合的原则
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选择智囊团的成员时,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选择那些志同道合的人。这在心理学上是有依据的,管理心理学认为,在企业里除了正式群体外,客观上还存在非正式群体。这种群体不是正式规定的集体,但却寓于正式群体之中。其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以个人之间的好感、喜爱和感情为基础。这种群体形成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观点上的一致,二是兴趣爱好上的一致,三是经历和背景类似(例如同学、同乡、邻居等)。健康的、正常的非正式群体能够为正式群体的目标实现发挥积极的作用。反之,则具有消极的甚至破坏的性质。因此,坚持志同道合的原则来组合智囊团,可以防止不健康、不正常的非正式群体产生,从而有利于正式群体的目标实现。
3.人才互补的原则
我们知道,人才互补、各司其职,这是一条重要的用人原则。人才互补的内容,因为工作的性质和目标不同而有所区别。它既包括年龄、体力的互补,个性特征的互补,也包括知识技能的互补,工作条件的互补。一个企业,应该既有经验丰富的“长者”运筹帷幄,又有年富力强的“后生”奋战于第一线;既有科研技术人才从事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制,又有文史方面的人才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科研成果;既有通晓管理专业的人才组织决策方案和计划的科学实施,又有干练的行政人才提供物质供应和精神保证。有了这样的人才组合,就能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各献其长,互补其短,确保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4.引导协调的原则
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就提到过,协同工作方能圆满完成任务。如果我们只是硬性地把一些人搭配在一起,是不可能产生最佳的整体效应的。解决的办法就是因势利导,做好协调工作,兼顾诸多方面的实际与可能,尽量求得比较满意的组合。
智囊团组合不等于把许多人才简单地搭配在一起,必须贯彻以上原则,把他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才能达到智囊团结构的最优化,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