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南洋——东南亚连锁之旅
2013年8月,中国连锁产业基地成立刚刚满3个月,镇领导提问:台湾地区的连锁业做得这么好,是为什么?在台湾地区还有什么好的连锁业态吗?我们是否可以去借鉴和学习些什么?
问题一出,顿觉难以回答。即刻安排行程,与香港、台湾的企业家立刻展开联络。交流之下,觉得整个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连锁业都是有看点和独到之处的,眼见为实,反正都是要办证,走一两个地方,不如多看一些。就这样,十天的东南亚连锁之旅就这样开始了。
第一站:台湾。水果之乡,中国南方的美丽岛;连锁之都,农业和餐饮为主的台湾。
下飞机时的心情是激动的,当汽车进入台北时的感觉还是有些失落——去过很多地方,更多关注连锁后,总觉得台湾出了那么多优秀的连锁企业和企业家们,台湾一定是个人杰地灵、繁华赛申城、秀丽比天堂(杭州)的锦绣之地。这种期望装得满满的,但是看到眼前,环境并不那么鲜丽,有些落差感,心情也有些沉重。
这沉重的心情一直到吃了餐后甜美的水果,才开始化解,台湾的农民没得说,农业科技意识强,宝岛比较出名的水果有:台南关庙的凤梨、台南玉井的芒果、台南麻豆的文旦柚、高雄阿莲的芭乐、高雄田寮的青枣、高雄的杨桃、高雄旗山的香蕉、拉拉山的水蜜桃,这里的水果真是品质一流,让我很快融入了台湾,没有了陌生的感觉,反而觉得台湾水果之旅非常值。
沉重的心情加上甜美的水果,最终还是甜蜜略占上风,开始拜访连锁行业的老前辈们和他们并不起眼甚至可以说有些简陋的公司了。到达台湾还没有超过24小时,我就感悟到了,台湾连锁产业的艰难——夹缝中求生存。但也明白了,在逆境中的创业锻炼,是台湾连锁业能在大陆风风火火成功创业的基础,有了这些磨练,基本上闭着眼睛也可以生存下来。稍加努力就可以开始买房买车了,再坚持几年,没有股东分家闹内讧,宾利、劳斯莱斯就都开回家了。怪不得在大陆长期发展的台湾同胞有200万~300万之众,占台湾2 300万人口的10%还多,相比台湾,大陆的创业环境实在是好多了。
那么台湾的生存环境到底有多艰难?我们看一组数字,就很容易知道了。
1990年台湾GDP为1 700亿美元,大陆为3 878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43.8%;之后台湾走下坡,大陆则是一路高歌猛进。2013年台湾GDP为4 822亿美元,大陆为92 867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5.2%。1990年台湾的GDP,基本是台湾发展的最好水平了,而这时台湾已经在经历1986年之后的经济自由化所带来的巨大不适,或者说是巨大隐患已经开始逐渐形成肿瘤,并逐渐恶化。今天的中国大陆仿佛也有这样的苗头了。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力下,台湾新台币开始被迫大幅升值,接着工资迅速上涨,土地价格飙升,台湾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要变化。在这种背景下,台湾又开始寻求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道路。1986年3月,国民党十二届三中全会正式通过“自由化、国际化与制度化”的经济发展战略,其核心是开放市场,减少干预,实现经济自由化,于是台湾开始走向了更加开放的自由经济体系。随后,台湾当局又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主要包括解除外汇管制,逐渐实行利率自由化,在美国的压力下逐步开放内部市场,大幅降低进口关税与减少非关税壁垒,推动公营企业民营化,开放民营银行的设立,等等。这些改革措施旨在鼓励自由竞争、健全市场调节机制,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以达到充分发挥市场机能、资源合理配置、提高经济竞争力与效率之目的。
然而,经济大环境的变化为台湾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困难。夕阳产业或传统产业在新台币大幅升值、工资与土地等生产成本迅速上升的背景下,生存困难,被迫外移。于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台湾传统产业迅速向大陆、东南亚转移。从此时起,对外投资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与特征。
失去了工业的台湾,没有资金的实力,没有品牌运营的经验(因为之前的经验仅仅是加工而已),没有技术研发能力(实际上技术研发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依托在产业的基础上),自然享受不到技术所带来的高附加值。品牌的运营简单来说就是包装,技术就是包装的外衣之一,例如苹果、三星、特斯拉电动车;另一个外衣是文化,丧失了自我的族群是没有文化可言的。没有技术和文化的台湾,自然很难建设和运营自己的品牌。就如同在中国几乎人人都吃过的康师傅,谁知道它是台湾企业的品牌呢?几乎人人都知道麦当劳、肯德基是美国的。诚然,今天说起台湾美食、台湾小吃,还是有些品牌号召力的。
当然,这里面也有例外,就是韩国,他们敢于认为韩国是世界上了不起的国家,为自己的民族感到骄傲。正是这样的骄傲成为“包容与学习”,所以他们可以模仿好莱坞电影而毫不犹豫,韩国的影视业的确是异常迅猛地发展,中国以及全世界都在经受“韩流”的冲击,伴随着韩流而来的就是韩国的工业产品,汽车和电子产品首当其冲,并不好吃的韩国菜居然也成了宴客的高档食物。
咿呀了半天的台湾经济,说到底,跟我这个做连锁招商的话唠也没啥关系。还是关心我的连锁产业吧。台湾的连锁产业,以餐饮为主,说到“喝”,主要是他们的奶茶店,这的确是做到了极致,一个小小的奶茶店,据台湾同胞们自己说,这已经是第八代了;“吃”,主要是小吃为主,另外就是千变万化的火锅,包括用臭豆腐来做主料的臭臭锅,闻着是真臭,吃起来是真香;还有以西式快餐为蓝本的台湾派生版快餐,炸鸡排、披萨、铁板牛排、德国咸猪手等;还有一个不可不提的就是牛肉面和台湾卤肉饭,这是几乎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吃到的简单快餐美食,再不起眼的小店,做起这个特色来,还是让我们满意的。虽然台湾的美食是没有什么大餐的,但这让人眼花缭乱的小吃,也的确让台湾的夜市文化蓬勃发展,年轻人骑着摩托车,1~2个小时的路程一溜烟地就开到了,无论刮风下雨都奔赴捧场。
亚热带的气候,丰富的物产,地少人多的竞争压力,造就了台湾今天独特的连锁餐饮,每一样东西未必是精益求精,但一定是创意十足,这是我们连锁中要学习和借鉴的;尤其是他们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之下,如此微博的利润下,还要兼顾不错的服务品质,难怪来到大陆的台湾朋友,随便做点什么都可以连锁,都可以有不错的发展。原来是台湾的这片土壤让他们有扎实的基本功,就如同我们觉得每个潮汕人和温州人都会做生意一样,他们的文化如此,浸入骨髓了。
离开了台湾,直奔泰国,泰国来过多次,让我们有深刻印象的是她丰富的旅游资源,热情好客,同样丰富的物产和低廉的物价,是中国游客们最喜爱来的地方之一。虽然她的连锁比起台湾差距还是很大,但却也在蓬勃发展,作为一个休闲食品的出口大国和加工基地,泰国在连锁上的地位应当是在原料提供和加工这个环节上,由于泰国的整体经济相对一般,所以他们在商业连锁发展上也比较一般,但有些东西依然是相对发达了,如他们的餐饮,泰国菜比较容易标准化,菜式和原料都比中餐要好处理,所以泰国菜进入中国的时间也不算短了,另外还有一个并未开发的好东西,就是泰国的甜点,非常棒(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水果特别多和新鲜的原因),但本国就并未重视,相反,香港的满记甜品倒是学习和借鉴了很多泰式甜品。
另一个要说的就是泰国的服务,由于泰国多年的旅游经济,加上他们的佛教信仰深入人心,所以他们为人谦和,与人为善的处事风格也让泰国的服务水准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说到了泰国服务水准之高,就是想说我们国内服务水准的不足,连锁行业中有很大一块是服务行业连锁,而且随着互联网对货物零售的冲击,服务行业的连锁份额将会越来越大,中国的服务水准实在是需要提高,以深圳来举例,深圳与香港毗邻,且文化和饮食接近,在深圳很多港式茶餐厅,口味与香港地区接近,原材料会比香港略差一些,但收费一样,有较大差异的就是服务。服务不仅仅差,而且效率低,香港茶餐厅的服务员是没有年轻人的,都是上了年纪的中年或者老年服务人员,他们的手脚要比深圳的年轻人快一倍,且服务专业水准高,未必让你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但一定是让你快速准确地接受服务,不会有怠慢感和空耗时间却得不到服务和食物。而深圳的服务已经是中国服务行业较高的水平了,以我公务出差常去的北、上、广、深来比较,深圳的服务已经是个人认为最好的了。
服务是连锁经营中最难克服的一个环节,如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快餐麦当劳,深圳的服务就略胜一筹了,刚从深圳来上海那会儿,偶尔还是会去麦当劳的,这服务上还真是有些适应不过来(无论是服务态度还是卫生);这就说明服务是一个意识问题,是一个地方的文化问题,需要长时间的教育和引导,尤其是上海,作为连锁基地的大力推广者,面对上海的服务,的确还是有些觉得头疼和让人担忧。我们既然是各个连锁品牌的总部和研发基地,向各地输送标准的一个大本营,而自己的服务却很不如意,那又如何去让其他人学习和模仿呢?
泰国就这样匆匆地走过来,下一站马来西亚。我们接触的连锁企业家们,看着马来朋友。我们知道我们出国了,但看到华人企业家们,我们却觉得回到了中国,马来西亚的华校是海外华人中办得最好的,他们非常重视子女华文的学习,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保留和传承;马来西亚的华人大部分是福建移民和广东移民,在这里说闽南语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会说广东话,也是很有优势的。
大马既有陈嘉庚(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也有林梧桐(人称“游乐赌王”,1918年生,19岁前往马来西亚,云顶赌场的创办人)。另一个有趣的事情是马来西亚的直销是合法的,所以一个不到3 000万人口的国家,却有1 000多家直销公司,可想而知,这里的商品都会被开发成直销产品的,比如我们这次就碰上了;木地板加上负离子概念就可以身价百倍的直销;椰子油的保健功能发现后,用美妙的文字介绍一番,也可以直销了,产品功能好像几乎是无所不能。马来西亚的连锁平平无奇,但国土疆域较大,消费者众多,所以百家连锁店以上的品牌,在马来西亚还是有一些的,只是他们的模式并不新颖,也无突破之处。作为食品原料及清真食品的出口大国,由于物产的丰富,以及伊斯兰国家的特点,他们的清真食品的加工的确是有优势和特色的,这是民族食物连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汽车一路悠悠,马来肉骨茶的香味还没有从嘴角消失时,我们就到了新马的边界了。诞生于马来西亚的年轻国家新加坡,建国才短短48年,其成绩却是令人瞩目的,这和它各方面积极融合不无关系,民族融合、宗教融合、文化融合、食品融合,语言也融合成为Singlish,新加坡英语(Singlish/Singaporean)是一种英语方言,通用于新加坡,主要受到英国英语影响,但最近日益受到美国英语的影响。此外很多的词汇、语法也借自福建话、广东话、普通话和马来语,有克里奥耳语(混合语)的特征。新加坡英语的发音也很独特。简单地说,新加坡英语就是:英文词汇+混合语法+以中文为主体的语气和语调。
纯正的华人血脉,复杂的文化背景和教育背景的李光耀总理,特立独行的政治主张和手腕,构建出如此美好的城市(国家)新加坡,的确令人向往,今日的大花园虽然娇艳欲滴,但也凸显衰败的势态,赌场就是最好的例证,一个国家如果居然要靠这样的产业来带动经济,那无异于杀鸡取卵。新加坡,自然资源为零,政治资源为零,经济资源为零,唯一拥有的就是华人的头脑,但那已经是过去式了,而这纯西方的教育,让这个国家秩序良好,却缺少思想,华丽的背后是乏味的空洞,繁华的商业背后是文化的乏力。
当然,这并不是说新加坡的连锁做得不好,恰恰相反,新加坡的连锁实力我们不容小觑,已经成功走入大陆并成功壮大的有“面包新语”和“大食代”,也有新近走入上海的“珍宝海鲜坊”。Charles& Keith,这个源自于新加坡的时尚品牌更是被法国酩悦·轩尼诗—路易·威登集团(Moёt Hennessy-Louis Vuitton, LVMH集团)收购了20%的股份,能够被这个酒商和皮具商的联合集团和奢侈品品牌看中,起码说明了这个新加坡的小品牌还是颇具发展潜力的。新加坡,这个没有任何资源的弹丸之地,连锁实力不输马来西亚,不输面积和人口都比它大的香港地区,加上有普通话和简化字的便利,这个东盟中最后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华人国家,一个唯一在海外由华人创立的国家,还是值得人敬佩的,需要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
金秋的南洋,格外耀眼,可能是我们的连锁招商活动受到当地连锁企业家们的欢迎和重视,也可能是异域的美酒佳肴让我们陶醉,最让我们愉悦的是我们10天的东南亚连锁之旅,没有汉语沟通的障碍,用汉语与连锁企业家们畅谈未来的发展,中国大陆是他们一定要闯荡一番的市场,闯荡不成也可以成为中国品牌在海外的代理商和合作者,看来这“中国连锁产业基地”的营销和推广是做到位了,对我个人而言,只要是华人的品牌,华人的连锁产业,发展壮大了,我都高兴,我都愿意为他们服务。
丝绸之路是我们最早打通世界的通商之旅,汉语是我们今天连锁东南亚的标准语言,明日,世界各地将树立起无数的汉字招牌,那就是我们连锁世界的力量,华夏文明的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