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在其“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提及了管理理论丛林的持续成长和他所归类的本学科的11种管理理论学派,以加深我们对管理学的理解。
一、持续成长的管理理论丛林
在管理学领域,从事著述和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们,在结论和观点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种情况在实际管理人员中造成混乱。1961年,哈罗德·孔茨写了“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把这些不同的结论加以概括,称为“管理理论丛林”,它们是:
①管理过程学派;
②经验或案例学派;
③人类行为学派;
④社会系统学派;
⑤决策理论学派;
⑥数学学派。
1961年以来,丛林依然存在,而学派则较20年前增加了近一倍。现在,管理科学和理论的学派共计11种,它们是:
①经验或案例学派;
②人际关系学派;
③群体行为学派;
④合作社会系统学派;
⑤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⑥决策理论学派;
⑦系统学派;
⑧数学和管理科学学派;
⑨权变学派;
⑩管理者工作学派;
经营管理学派。
二、现代管理理论和学派简介
随着时代的发展,管理理论丛林还在持续成长,还有待历史的见证和智者的总结。这里概述11种学派,限于篇幅对许多学派只作简略的评述。
(1)经验或案例学派
经验或案例学派是通过分析经验(常常就是案例)来研究管理的,其依据是学生和管理者通过研究各色各样成功和失败的管理案例,就能理解管理问题,自然学会有效地进行管理。但是,未来肯定不同于过去,过去的具体经验未必能沿用于解决未来的问题。因此,对过去经验的研究,如果不是从根本上搞清楚事物的起因,那就不可靠,甚至是危险的。只有以探求基本规律为目的去总结经验,才有助于某些管理原则或理论的提出或论证。
(2)人际关系学派
人际关系学派的依据是,管理就是通过人来完成某些事情,因此,研究管理必须着重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学派看重个人心理学,其中多数学者受过心理学方面的训练。他们注重个人,注重人们的动因,把人的动因看成一种社会心理学现象。该学派中有些人强调,处理人的关系是管理者能够理解和掌握的一种技巧。有些人把管理者看成领导者,甚至认为管理就是领导,结果把所有的领导工作都当成了管理工作。另一些人致力于激励与领导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对管理人员大有助益的见解。无可否认,研究人际关系,无论对管理工作或其他工作,都很有用,很重要。但是,不能说人际关系就包括了管理的一切。完全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公司所有管理人员都精通心理学,可就是不会进行有效的管理。美国一家大公司的一个主要的分公司,对上下各级人员都施以敏感性训练,结果发现这些管理人员只不过学到许多有关人的感情的知识,而对于如何进行管理,所得无几。研究和实践都证明,光有人际关系,远不足以建立一种有效的管理科学。
(3)群体行为学派
群体行为学派与人际关系学派关系密切,甚至易于混同,但它关心的主要是群体中的人的行为,而不是人际关系。它以社会学、人类学和社会心理学为基础,而不是以个人心理学为基础,它着重研究各种群体行为方式。从小群体的文化和行为方式,到大群体的行为特点,均在研究之列。它也常被称为“组织行为”(organization behavior)研究。这里,“组织”一词,可用来表示公司、政府机构、医院或其他任何一种事业中一组群体关系的体系和类型。有时则按切斯特·巴纳德的用法,用来表示人们之间的合作关系。而所谓“正式组织”(formal organization)则指一种有着自觉地精心筹划的共同目的的组织。克里斯·阿吉里斯(Chris Argyris)甚至用“组织”一词来概括“集体事业中所有参加者的所有行为”。不难想见,搞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是不会同意让“组织”包括如此广泛的群体行为类型的。可是,管理人员碰到的许多问题又的确是由群体行为类型、态度、愿望、偏见所引起的。有些问题来自企业内部的群体,更多的问题来自公司、部门、机构之外人们的文化环境。这个学派的最大问题也许就是它的成员总想把“组织行为”和“管理活动”人为地不正确地等同起来。群体行为是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等于管理。
(4)合作社会系统学派
某些行为科学家致力于把人的关系当成一个合作社会系统来研究,这是对人际关系和群体行为学派的一种修改。把人的关系看成社会系统的观点,意大利社会学家维尔福莱多·帕莱托(Vilfredo pareto)早就提出来了。帕莱托通过他对切斯特·巴纳德的影响,明显地影响了这个学派的现代追随者。巴纳德在分析管理者的工作时,发现他们都是在合作的社会系统中工作并维护着这些系统。这些系统就是巴纳德所说的“组织”。他把社会系统看成人们在意见、力量、愿望和思想等方面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多的作者把这一概念扩大应用于合作性的、有目的的群体关系或行为,并给了它一个相当笼统的名称——“组织理论”。合作社会系统学派对管理的分析研究的确很中肯,管理者的确都是在一个合作社会系统中工作,但是,并不是一切类型的合作社会系统中都能找到管理者。比如,百货店中一群合作的顾客,或者是一群乌合之众,就很难说是受到了管理。又如,团聚在一起祝贺生日的家庭成员,也难说他们是在受着管理。因此,可以说,这个学派研究的东西比管理的范畴要宽,同时又忽略了对管理者来说是很重要的许多概念、原理和方法。
(5)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在比较新的管理学派中,有一派自称社会技术系统学派。通常把这一学派的创立归功于E.L.特里司特(E L.Trist)及其在美国塔维斯托克研究所中的同事。通过对长臂采煤法生产问题的研究,他们发现只分析社会问题是不够的。在解决采煤生产效率问题的过程中,他们发现技术系统(机器设备和采掘方法)对社会系统有很大影响。他们发现,个人态度和群体行为都受到人们在其中工作的技术系统的重大影响。因此,他们人为,必须把社会系统和技术系统结合起来考虑,而管理者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要确保这两个系统相互协调。这样,这个学派的大部分著作集中在生产、办公室工作等技术系统与人及其工作关系密切的方面,因而它也特别注意工业工程问题。这个学派,虽然不像其信奉者所认为的那样包含管理的一切,但的确对管理实践作出重要贡献。任何有经验的管理者都知道,装配线、铁路运输或石油公司等方面的技术,对个人、群体及其行为方式,对业务组织方式和管理的方法,都会产生影响。可以有把握地说,这个学派不但对企业作业某些方面大有助益,而且其中包含的管理知识远比人们所发现的多。
(6)决策理论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的基本观点是:由于决策是管理者的主要任务,因而应集中研究决策问题。许多学者和理论家认为,管理是以决策为特征的,所以管理理论应围绕决策这个核心来建立。这有一定的道理。可是他们没有认识到,管理的内容要比决策丰富得多,而且,如果具备一定的条件,决策对管理者来说会是一件相当容易的事情。这些条件是:目标明确;对决策环境能相当准确地预测;能获得充分的信息;组织结构能使决策的职责分明;拥有胜任决策的人员;其他进行有效管理的必要条件。
(7)系统学派
近年来,许多管理学家都强调管理学研究与分析中的系统方法,他们认为,系统方法是形成、表述和理解管理思想最有效的手段。所谓系统,实质上就是由相互联系或相互依存的一组事物或其组合形成的复杂统一体。这些事物可以像汽车发动机上的零件那样是实物的,也可以像人体诸组成部分那样是生物的,也可以像完整综合起来的管理概念、原则、理论和方法那样是理论上的。尽管我们给系统规定出界限,以便更清楚地观察和分析它们,但是所有的系统,也许只有宇宙除外,都同它们的环境在相互起作用,因而受环境的影响。
系统理论和系统分析在物理学和生物学中的长期应用,形成了很值得重视的系统知识体系。不难理解,系统理论是很适用于管理理论与科学的。管理知识即按管理者实际活动来指导管理工作的理论,其界限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一点早就有人着重指出来了。之所以为管理理论与科学规定界限,只不过是为了学科研究上的方便,绝不意味着它是一个封闭的系统。相反,系统与其环境之间总是在发生多方面的相互作用。管理者做计划时,不能不考虑市场、技术、社会力量、法律、规章等外界因素。管理者在设计组织机构,为作业提供一个环境时,不能不受人们从企业外部环境带到工作中来的行为方式的影响。
在管理自身领域之内,系统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这里有计划系统、组织系统和控制系统。而在这些系统之内,又可以发现一些子系统,如委派、网络计划、预算编制等等。精明老练的管理人员和有实际经验的管理学家,都习惯于把他们的问题和业务看成一个由相互联系的因素所构成的网络,这个网络与企业的内外环境每日每时地在互相作用。当他们看到有些著作者把系统方法说成为一件新鲜事儿的时候,都感觉到很奇怪。对系统的自觉研究和强调,的确提高了管理人员和学者们对影响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各种相互作用的因素的洞察力,然而,系统方法并不是一种科学思想的新方法。
(8)数学或“管理科学”学派
有些理论家认为,管理基本上是一种数学程序、概念、符号和模型的演习。这些理论家中最著名的是运筹学家,他们自称为“管理科学家”。这个学派主要注重数学模型,因为通过数学模型这一手段,可以把问题(管理问题和其他问题都一样)的基本关系表示出来。由于数学方法大量应用于最优化问题,可以说它同决策理论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当然,编制数学模型不限于决策问题。虽然管理科学研究所在它出版的《管理科学》杂志封面上发表过声明,说研究所的目的是要“鉴别、推广和统一有关管理的科学知识”,但是,从这个杂志发表的文章和这个研究所的成员在全世界许多会议上提出的上百篇论文来看,这个学派几乎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为某些类型的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精致地进行模拟和解上了。正如“管理科学家”阵营内外许多批评者所说的那样,只狭隘地注重数学,够不上成为一个完整的真正的管理学派。
任何关心科学的人,都承认数学模型和数学分析的巨大作用。但是,正如数学不能成为化学、物理学、生物学中一个独立的学派一样,也很难把数学看成是一个管理的学派。数学和数学模型是分析的工具,构不成一个管理学派。
(9)权变学派
权变学派强调,管理者的实际工作取决于所处的环境条件。权变管理同应变管理意思差不多,常常共用。但有的学者还是加以区别,认为应变管理只是说管理者实际做什么取决于既定的情况,而权变管理则意味着环境变化同管理对策之间存在一种积极的相互关系。按权变的观点,管理者可以针对一条装配线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一种适应于它的高度规范化的组织形式,并考虑二者间的相互作用。
有的学者认为,权变理论不仅要考虑现有的情况,而且要考虑既定方案对企业行为方式的影响。例如,一种按业务职能(如财务、工程、生产与营销)设置的组织机构可能非常适合于当时的情况,但是管理者应当考虑到这样的组织机构往往会引起把职能部门的利益置于整个企业利益之上的行为方式。
管理实践按其本性就要求管理者在应用理论和方法时要考虑现实情况。科学和理论的任务绝不是也不可能是去规定在某种具体情况下该怎么办,管理科学和理论没有也绝不可能提供每一种情况下如何行事的“最好办法”,正如天体物理学或机械学无法教给一个工程师怎样去设计一部最好的万能机一样。理论与科学应用于实践的问题只能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这就是说,科学和技艺、知识和实践不是一回事。这层道理,有经验的管理人员早就知道了。不需要多少经验,人们就会知道,一家街头巷尾的小杂货店,绝不能像通用汽车公司那样来组织;而石油勘探、开采和炼制的技术条件,也自然不容许像生产汽油、喷气发动机燃料、润滑油那样来划分独立的产品分部。
(10)管理者工作学派
这是最新的一个学派,且同时受到学者和实际管理者的重视,其推广得力于亨利·明茨伯格(1973,1975)。这个学派主要通过观察管理者的实际活动来明确管理者工作的内容。对管理者(从总经理到领班)实际工作进行研究的人早就有,但把这种研究发扬成一个众所周知的学派的是明茨伯格。明茨伯格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组织中五位总经理的活动,得出结论:即总经理们并不按传统关于管理者职能的划分行事,他们不只从事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而是进行了许多别的工作。
明茨伯格根据自己和别人对管理者实际活动的研究,认为管理者执行着10种工作角色:
①挂名人物(作为一个组织的代表执行礼仪和社会方面的职责);
②领导者;
③联系人(特别是同外界联系)。
④接受者(接受有关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
⑤传播者(向下级传达信息);
⑥发言人(向组织外部传送信息)。
⑦主持人;
⑧故障排除者;
⑨资源分配者;
⑩谈判者(与各级人和组织打交道)。
上述10种工作角色①~③属人际关系方面;④~⑥属信息方面;⑦~⑩属决策方面。
明茨伯格把管理者职能的惯常划分称为“老一套”。下面我们将会看到,经营管理学派的理论家们把管理者职能划分为五个方面:计划、组织、用人、领导和控制。他们认为,资源分配就是计划,而主持人的职务,也当然属于整个计划工作的一部分。至于人际关系方面的职务,主要是领导方面的一些问题。此外,信息方面的职务,可以分别归到多种职能中去。
可见,观察管理者的实际活动是很有意义的。有效的管理者在分析自己的实际活动中,可以同管理者基本职能相对照,把基本职能当作一份核对清单,用来发现自己工作中的疏忽。但明茨伯格所提出的那些管理者职务是不全面的。比如,建立组织机构、挑选和考核管理人员、确定重大战略等众所周知的重要管理活动,就没有包括进去。连这样一些重要的管理活动都漏掉,他所说的那些总经理究竟是否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呢,值得怀疑。这自然就提出一个严重的问题:能根据管理者工作学派的观点来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理论吗?
(11)经营管理学派
经营管理学派这个术语是从p.W.布里奇曼的著作(1938)里借用来的。这个学派想通过与管理者职能相联系的办法把有关管理的知识汇集起来,力图把用于管理实践的概念、原则、理论和方法糅合到一起,以形成一个管理学科。
他们认为,管理知识中有一个纯属管理的核心部分,如直线与参谋(line and staff)、部门划分(departmentation)、管理幅度界限(the limitation of the span of management)、管理评论(managerial appraisal)以及各种管理控制技术这样一些东西,有关它们的概念和理论只能在管理工作中找到。当然,除了这些之外,这个学派也从其他学科吸取有关的知识,如对管理活动、问题和方案的实况研究,系统理论应用,决策理论,有关激励和领导问题的调研结果和理论,个人及群体行为理论,数学模型及数学方法的应用等等。所有这些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也适用于物理、地质等其他学科领域。但我们对它们的兴趣只能限于管理方面的应用。
从为管理知识做出满意实用的分类来看,管理者每天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是次要的。要提出有效的管理理论,首先必须组织有关管理的知识。这样才能把用于管理的科学和方法同用于营销、会计、制造和工程等非管理活动的科学和方法区别开来,使人们有可能去注意那些普遍存在于各种企业和文化中的基本管理问题。可以利用管理者的职能划分作为第一步,来着手给管理知识的分类建立一个合理实用的框架。
经营管理学派理论是图中大方框内的部分。它表明经营管理学派理论有一个基本的科学理论核心,并吸取其他学科领域有关管理的知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它是一种兼收并蓄的科学理论。
有些管理理论家发现可以作为管理知识有效分类第一步的管理者其职能划分是:
①计划:选择目标及其实现手段;
②组织:设计一个有一定目的的权责机构,以便派人承担这些权责;
③用人:为有效地执行组织权责而选拔、考核和培训人员;
④领导:采取措施激励人们,使其认识到为组织目标出力也是他们的利益所在;
⑤控制;估量人们的活动,及时纠正偏差,以保证计划的实现。
作为组织管理知识的第二步,就每个职能提出一些基本问题是有益的:
①每个职能的特点和目的是什么?
②每个职能范围内存在哪些组织要素?
③每个职能范围内有些什么样的过程、技术和方法?其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④有效实施每个职能的障碍是什么?
⑤如何排除这些障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