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想象中,一提到博弈,很多人立刻就会想到围棋、象棋,甚至各种各样的彩票游戏,以及在你来我往的对弈和较量中,总有胜者也总有败者。实际上,博弈的真正内涵并不是单纯地告诉我们谁胜谁败,而是如何取胜,又是怎么落败的。
由于博弈论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来帮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经济现象,对指导人们制定更加有效的经济政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所以,博弈论在经济学领域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经济学、管理学等各个领域。
在博弈论中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即“囚徒困境”,这个案例是1950年美国兰德公司提出的博弈论模型,非常耐人寻味。
有两个共同犯罪的嫌犯被关在两个不同的房间分别审问。警察知道两人有罪,但缺乏足够的证据。在审问前,警方向他们明确讲出条件:如果两个人都不揭发对方,则由于证据不确定,每个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发,而另一人沉默,则揭发者因为立功而立即获释,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狱十年;若二人互相揭发,则因证据确实,二者都判刑八年。
由于囚徒不能互相沟通情况,自然无法信任对方,于是,这两个囚徒都面临两种选择:坦白或抵赖。
两个囚徒在思考过后,都选择了坦白。他们考虑到,不管同伙选择什么,从获得最大利益方面来看,自己的最优选择是坦白:如果同伙抵赖,自己坦白的话放出去,不坦白的话判一年,坦白比不坦白好;如果同伙坦白,自己坦白的话判八年,不坦白的话判十年,坦白还是比不坦白好。
结果,两个嫌疑犯都选择坦白后,各判刑八年。
从囚徒困境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当两个个体合作的时候,才能获得最大利益;如果双方不合作,每个人最终的选择都倾向于背叛。之所以会出现相互背叛的情况,是因为两个人互不信任、心存怀疑。所以,在两个人博弈时,要想在此博弈中让自己获得利益,就得比对方技高一筹。
可以说,博弈论的例子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见到。例如,假设夫妻二人要离婚,双方就得考虑是不是要请一位离婚律师,如果都不请,则大家平分财产,好聚好散;如果男方请了律师而女方没请,则律师有能力把几乎全部财产给男方争取过来。但是当双方都做后一种考虑的话,最后的结果就是每个人都请了律师,还是财产平分,除了双双付出了很大一笔律师的费用。
又比如两个国家A,B,假设这两个国家都是超级大国,是不是应该解除核武器武装。如果双方都解除了,那么世界就会和平,这是两全其美的事;但如果对方解除了我不解除,那岂不是更好,我可以侵略对方,进而获得最高的利益;要是我解除了对方不解除,那么我岂不是处于非常糟糕的地位。结果,尽管有大量的费用消耗,尽管每个人都在喊着解除核武的口号,但世界上还没有一个核武国家真正做到了解除核武器武装。
博弈论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科学特别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核心。经济博弈论是指将博弈论知识用于经济问题的分析之中,如针对经济问题的种类、结构,构建出相应的数学博弈模型,用于描述、反映经济问题参与人的策略选择动机,以便寻找到己方对经济问题的完胜解法。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关于企业之间价格竞争的例子: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可口可乐公司和百事可乐公司一直在明争暗斗,他们之间的争斗为的就是利润。因为如果一家企业完全垄断了市场,那么采用高价格就可能增加可观的利润。
而如果现在存在两家或者几家相互竞争的企业,顾客可以在他们之间选择,这时候高价不仅不能增加利润,反而会使利润下降。此时最要紧的就是市场份额。如果你高价,对方低价,许多顾客就会选择不买你的东西而买你对手的东西,这会让你的市场份额下降很多,利润自然也就下降。但如果你比对方的价格低,生意会比原来好得多,利润就可能大幅度上升。这样,双方价格大战的结果,是大家的利润都降低。但如果你和对方都采取比较高的价格,顾客没有别的选择,两个企业就都能获得高利润。
看到这里,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两个企业都那么“蠢”,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在多年间进行价格大战了。因为在他们看来,不管对方的决策怎样,自己总是采取低价策略才更有利。持续了很长时间的家电大战反映的也是这个道理。如果清楚这种前景,双方合作都实行较高价格,那么双方都可以因为避免价格大战而获得较高的利润,得到“双赢对局”。可惜的是,这些企业和公司虽然都是精明的领导者在做决策,但因为处于利益驱动的囚徒困境,双赢自然也就成为了泡影。
作为企业的领导,要想带领团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得在与对手的博弈中技高一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