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强发展面临的问题

中国强发展面临的问题

时间:2023-07-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  2011年中国500强企业入围门槛大幅攀升,年营业收入从上一年的110.8亿元提高到了141.98亿元,营业收入总额、利润总额、资产总额、纳税总额都在高速增长。从劳动生产率看,2011年中国500强企业的人均营业收入只相当于世界500强企业同类指标的45.6%。

  2011年中国500强企业入围门槛大幅攀升,年营业收入从上一年的110.8亿元提高到了141.98亿元,营业收入总额、利润总额、资产总额、纳税总额都在高速增长。同时2011年中国内地企业上榜“《财富》世界500强”多达61家,远远超过“金砖四国”中的俄罗斯(7家)、印度(8家)和巴西(7家)。61家公司总收入为28 906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7.8%,总利润为1 761亿美元。如同我们必须冷静面对中国GDP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一样,我们也应该客观看待中国500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一、规模指数凸显垄断与规模经济特征

  除了建筑施工行业之外,2010年商业银行、民航、商业零售、汽车制造、钢铁、家电等20个行业的中国领军企业规模仍然落后于世界领军企业。2011年的SUFE500指数显示,规模指数排名前50位的企业中有47家属于国有企业,除了华为(第46位)之外,另外两家民营企业都隶属于金融保险业,分别是中国平安保险(第25位)和招商银行(第48位)。2011年中国企业500强企业数量分布前10位的行业都具有较强的资源垄断和规模经济特征,其中约有一半属于银行业、邮电通信等自然垄断、资源垄断开采与利用性行业。2011年中国企业500强中有182家企业申报了并购重组行为,共并购重组了1 112家企业;而2011年世界企业500强排名前10位的行业中,除公用设施行业之外,其他都属于竞争性行业。规模指数排名前50位的企业中有35家位于北京。

  一般认为民营企业是吸纳就业、创造市场活力、拉动经济增长、推动技术创新和市场化进程的重要力量。但是,中国SUFE500指数显示民营企业的规模指数远远低于国有企业,这不但与民营企业整体上仍处于全球化产业链条的低端相关,同时还受到所有制及其政策倾斜的制约。国有企业竞争力综合指数较高主要来自规模经济效应,但其劳动生产率、资源使用效率严重偏低是不争的事实。2011年“《财富》世界500强”上榜的61家中国内地企业中,只有华为公司和江苏沙钢集团两家民营企业。

二、盈利指数凸显生产效率过低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中国500强企业与国际领先的跨国企业存在效率差距。从劳动生产率看,2011年中国500强企业的人均营业收入只相当于世界500强企业同类指标的45.6%。更为严峻的是,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国制造业近10年来突飞猛进,然而2007~2010年,中国制造业营业收入占500强总和的40%,利润却只占30%;与之相反的是,金融业的营业收入只占500强总和的6%,但是其利润却占27%。考虑到资本的逐利性,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制造业的空心化趋势。

三、成长指数凸显结构失调与创新缺失

  我国500强企业多集中于重化工行业,而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严重滞后,国民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弹性接近于1,劳动与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都在下降,这主要源自大企业转型升级缓慢,资源环境约束将成为制约中国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我国大企业的发展尚未突破国内市场界限,国际化、全球化水平不高,2011年中国500强企业的海外营业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50%的只有11家。按照联合国贸易发展组织统计,中国企业平均跨国指数为14.8%,不但低于发达国家,还远远低于“金砖四国”中的俄罗斯(54%)、印度(41%)和巴西(40%)。

  企业做大做强的内在驱动因素不外乎核心技术、规模经济、供应链管理、品牌与垄断资源等,其共同作用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国企业做大做强首先严重依赖资源垄断与规模经济,其次为供应链管理与品牌建设,核心技术的作用最低。10多年来,我国大企业在技术创新层面没有太大变化,数据显示中国500强企业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百分比平均值为1.41%。

四、综合指数凸显核心竞争力亟待提升

  一般认为,企业的竞争力分为三个层面:产品层,包括企业产品生产及质量控制能力、企业的服务、成本控制、营销、研发能力;制度层,包括各经营管理要素组成的结构平台、企业内外部环境、资源关系、企业运行机制、企业规模、品牌、企业产权制度;核心层,包括以企业理念和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内外一致的企业形象、企业创新能力、差异化个性化的企业特色、稳健的财务、拥有卓越的远见和长远的全球化发展目标。

  SUFE500强综合指数表现为后危机时代综合竞争指数的剧烈波动。大企业决定技术标准与行业发展方向,全世界研发投入的80%、技术创新的70%、技术转移的60%都是由世界500强企业主导的,大企业决定社会资源配置与价值链的延伸。但2011年中国企业500强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百分比平均只有1.41%;研发强度在3%以上的也仅占17.77%。中国大企业要做强做大,仍然需要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仅应该强化核心技术(产品)的研发能力,更应关注企业营销和管理模式的创新。超竞争优势的获取,需要企业更多地关注顾客需求,与消费者一起创造更多的共同价值。Interbrand品牌百强榜多年来无一品牌来自中国,这一严峻形势要求企业真正谨记“三流企业做产品(技术)、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这一市场法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