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对制造业服务化影响效应研究

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对制造业服务化影响效应研究

时间:2023-07-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但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很少学者综合研究成功经济体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效应,因此本文在对比研究中国及十三国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差异的基础上,在第三部分构建非竞争性投入占用产出模型来研究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对制造业的投入率,以及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的需求率。

杨玲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上海大学中国服务贸易研究中心 上海 200444)

【内容摘要】 开放环境下,一国制造业服务化发展不能局限于本国服务要素的供给,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对制造业的投入率和需求率都将发挥正向效用。本文创新性地构建非竞争性投入占用产出模型研究后发现,OECD国家非常注重本国传统优势制造业发展,法国借助进口的生产性服务加快纺织品、皮革和鞋类发展;日本引进生产性服务促进食品、饮料类发展,其增加值甚至超过医学、精密光学仪器等先进制造业。中国应该从中汲取成功经验,在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过程中也要重视传统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优势产业的潜能挖掘。而针对资金占用比例大、生产周期长、综合技术专业性强的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动态面板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进口生产性服务的投入率和需求率对其服务化转型效应不显著。针对这类企业,我们应该鼓励其通过“产品+服务包”的升级模式延长价值链,发挥专有资金及技术优势,这对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制造业服务化 生产性服务 非竞争性投入占用产出模型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支柱性产业。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首超美国,列世界第一。2013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值过全球三分之一,居世界首位。中国制造业在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面临着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政策吸引中高端制造业回流以及低收入国家凭借成本优势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入驻的双向挤压,加之国内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突显,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迫在眉睫。以IBM、GE、ROLLS-ROYCE等为代表的欧美制造业巨头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尝试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目前这一模式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成功攀升全球价值链高端的普遍做法。理论界的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1988年,Vandermerwe and Rada最早提出制造业服务化的概念,并明确指出制造业的产出已经由传统的制成品向“制成品+服务包”的方向转变,其中完整的“服务包”包括制成品、服务、支持、自我服务和知识,服务在其中居主导地位,是增加值的主要来源。2000年,Reiskin 把服务化定义为企业从以生产制成品为中心向以提供服务为中心转变,将制造业重新界定为“服务提供商”而不是“产品制造商”,并强调服务化过程是实现制成品价值增值的重要环节。同年,Fishbein通过对Xerox和Interface等案例研究后指出制造业服务化的确降低了企业资源耗费,有利于转变制造业以环境恶化为代价的增长模式。2003年,Szalavetz 将制造业服务划分为投入服务化和产出服务化两个方面,其中投入服务化涉及的制造业内部服务化效率提高对增强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已经超越传统的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产出服务化中涉及的与制造业产品相关的外部服务不仅包括传统的维护和修理,还包括融资、运输、安装、系统集成和技术支持等。中国学者郭跃进、蔺雷和吴贵生、刘继国、孙林岩和周大鹏等分别从微观、中观、宏观角度论证了制造业服务化的重要意义及演化规律等。

开放环境下,一国加大生产性服务贸易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弥补国内最终产品因中间投入不足而导致的比较劣势(Markusen,1989;Francois,1990)。在本国服务业效率低下时,借助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扭转不利局面是落后国家的可行选择。中国学者蒙英华等通过实证研究指出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有利于中国制造业的效率提升,而且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可以大大提高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水平(尚涛等,2009)。面对中国经济转型关键期,虽然出口的作用不容小觑,但也到我们注重发挥进口贸易效应的时候了。但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很少学者综合研究成功经济体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效应,因此本文在对比研究中国及十三国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差异的基础上,在第三部分构建非竞争性投入占用产出模型来研究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对制造业的投入率,以及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的需求率。在第四部分通过实证研究分析投入率、需求率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在第五部分总结全文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于制造业服务化的测度,目前学术界的衡量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改进形式,把自变量从资本和劳动扩大到能源、原材料和服务(OECD,2001;Banga and Goldar,2004),或实物资本、劳动和商务服务(Drejer,2002),通过估计生产函数考察服务投入对制造业产出及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主要集中在产出服务化和投入服务化两方面。二是较多学者采用投入产出法分析制造业与服务业间的关系,这一方法更便于分析服务业各细分行业的具体情况,有效避免了人为划分行业的偏差。因此,我们采用投入产出法研究制造业服务化水平。这里综合了Park(1994)、刘继国和赵一婷(2006),以及魏作磊和李丹芝(2012)的测度方法,引入直接消耗系数和依赖度两个指标。直接消耗系数又称投入系数,是某一产品部门(如j部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单位总产出直接消耗各产业部门(如i部门)产品或服务的数量。具体的计算方法是用j产品部门的总投入除以该部门生产经营消耗的第i产业部门的服务数量,具体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aij是投入产出表中i产业对j部门产品的消耗量。

依赖度是某个行业生产中,产品的投入系数占全部产品投入系数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表示生产j产品直接消耗的全部中间投入的数量,bij表示j产业对i产业的依赖程度,而这种依赖度正好反映了j产业向i产业的转化水平。

本文采用OECD公布的1995年、2000年、2005年各国投入产出表以及投入产出中间进口比重表来构建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依据式(1)、(2)的测度方法衡量十三国[2]与中国19个制造行业的服务化水平。关于制造业的分类,依据OECD投入产出表中的划分标准,本文涉及19个具体行业。①食品、饮料和烟草;②纺织品、纺织产品、皮革和鞋类;③木材和软木制品;④纸浆、纸、纸制品、印刷和出版;⑤焦炭、精炼石油产品和核燃料;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⑦橡胶和塑料制品;⑧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⑨基本金属;⑩金属制品(不包括机械设备);⑾机械及设备;⑿办公室、会计和计算设备;⒀电机及仪器;⒁无线电、电视和通信设备;⒂医学、精密光学仪器;⒃机动车辆、拖车和半拖车;⒄其他运输设备;⒅循环制造业;⒆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为与制造业要素密集度匹配,本文在参照Lall、盛斌等人的方法的基础上将制造业进一步整合为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其中资源密集型制造业包括行业③、④、⑤、⑧、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包括行业①、②、⑦;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包括行业⑿、⒁、⒂;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包括行业⑥、⑩、⑾、⒀、⒃、⒄、⒅、⒆。

(1)制造业运输仓储服务化发展[3]。与1995年、2000年相比,2005年各国制造业向运输仓储服务转化的比率相对上升,表现为捷克、美国、瑞典、英国等国的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向运输仓储服务化方向转变,各国均表现出攀升产业链高端的发展趋势。中国在劳动密集型制造橡胶和塑料制品以及资本密集型制造机械及设备上分别有0.5182、0.4410的转化率,说明中国制造业服务化进程也在同步推进,但与美国、英国、捷克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以世界500强卡特彼勒为例,从1925年生产优质建筑工程机械、矿用设备、柴油和天然气发动机等装备制造产品,到20世纪50年代开始向发展“机械产品+运输仓储服务+物流平台”的经营模式转变,企业不仅提高了竞争实力,还大大提高了赢利水平,其中服务化收益占比过半,有效实现了制造业转型升级。浙江传化、陕西鼓风是国内较早实现制造业运输仓储服务化转型的企业。但在中国范围内,这样的企业所占比重还太小。通过制造业运输仓储服务化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模式在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制造业邮电通信服务化发展。从十三国制造业邮电通信服务化发展的现状看,2005年的平均水平达到0.1012,其中捷克技术密集型制造无线电、电视和通信设备的邮电通信服务化率相对较高。加拿大、挪威、意大利、瑞典制造业向邮电通信业转化的比例也很高。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中国技术密集型制造医学、精密光学仪器向邮电通信的转化率达0.3774;同时资本密集型制造机动车辆、拖车和半拖车,其他运输设备,机械设备的服务转化率也达到0.25以上,2005年这一服务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华为云服务通过桌面云、对象存储服务、弹性计算云等为更多客户提供邮电通信服务,成为国内实现“纯制造业产品+邮政通信服务”转型升级的代表企业之一。

(3)制造业金融保险服务化发展。金融保险业作为知识密集的服务产品,在各国制造业中发挥着融资作用。1995年,美国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中的其他运输设备向金融保险服务化方向的转化率达0.7194,在各国之中高居首位。作为拥有逾百年历史的制造企业,GE拥有飞机发动机、发电设备等一流制造技术,同时金融资产规模达5730亿美元,占企业总资产的70%以上。2012年,GE金融服务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31.20%。美国制造业借助金融保险服务化发展已经成功实现产业升级。仅由美国红杉投资上市的公司就占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总数的十分之一。除此以外的小型风投公司和以个人为核心的天使投资团体更是不计其数。与此同时,英国、加拿大、挪威、捷克、意大利、澳大利亚、瑞典的制造业也都表现出金融保险服务化的发展态势。2000年,中国制造业向金融保险服务方向转化的平均比率为0.0195,2005年时又下降至0.0021,与OECD国家还有较大差距,这将成为中国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重点之一。今后我们要加快国内制造业开展消费者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务。

(4)制造业计算机服务化发展。1995年,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日本等技术密集型制造开始向计算机相关服务延展业务。其中,日本制造业计算机服务化发展几乎涉及各个行业,出现数控机床、智能家电、工业设计软件和控制软件、机器人等新兴事物。尤其是资本密集型电力、燃气及水供应的计算机服务化率达到0.0943(2000年)。除此之外,加拿大、美国、瑞典、瑞士等国的制造业计算机服务化发展也相对较快。而中国在2005年才逐步开始制造业计算机服务化发展。与OECD国家相比,“中国制造+计算机信息化服务”的“两化融合”发展滞后。近年来,联想致力于计算机硬件品牌效应提升的同时,在硬件设备中嵌入软件服务,但与同期的360等软件相比,其功效还有较大差距。当前,快速发展的物联网、3D 打印等都是“两化融合”后的新兴产业,要实现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业计算机服务化发展刻不容缓。

(5)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化率。研发作为一国创新实力的衡量指标,体现一国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备受各国关注。日本作为创新型国家,1995年、2000年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化水平就已经非常显著,充分体现了科技兴国的发展特点。与日本类同,英国、瑞典、捷克、意大利等OECD国家的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化率也部分达到0.05及以上。韩国作为崛起中的发达国家,医学、精密光学仪器等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也表现出0.0731的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化率。与1995年、2000年相比,2005年美国快速提升的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化率充分体现了其重振制造业的发展方略。而中国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在1995—2005年间均未显现,说明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业非常缺乏研发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中国制造业同质化产品过剩的原因之一。由此看来,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加速制造业向研发服务方向转变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大国的必经之路,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

(6)制造业其他商务服务化发展。其他商务服务作为近年来各国制造业服务化率相对高的行业,2005年十三国制造业其他商务服务化率的平均水平达到0.2419,略高于中国同期0.2207,说明中国制造业在融合租赁、企业管理、法律、咨询、市场调研、广告、知识产权、职业中介、市场营销、会展服务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不断缩小。海尔空调不但通过租赁服务等商业模式创新大幅拓宽了企业产品的销路,而且通过产品各项技术性能的再改进加快了企业的升级步伐。今后我们要继续鼓励中国制造业发展其他商务服务,用商业模式创新助力制造业产品升级换代。针对中国与十三国制造业服务化现状研究,我们发现一定程度上制造业服务化就代表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当前,中国制造业运输仓储服务、邮政通信服务以及其他商务服务已经基本实现与OECD国家的同步发展,差距在不断缩小。下一步我们要重点突破中国制造业计算机相关服务、金融保险服务以及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方面的瓶颈,更好地实现“两化融合”、消费者金融保险服务以及制造业新品研发等,这将成为中国制造攀升全球价值链高端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随着各国对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的日益重视,其进口比重有大幅提升。以1980—2012年间中国与十三国为例,各国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占服务贸易的比重逐年加大[4]。尤其2000年WTO服务贸易协议(GAPTS)的签署与生效极大促进了各国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量”的增长。2012年除瑞士外,十三国各国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占服务贸易的比重均增至 59%以上,中国也达到61.87%。服务贸易开放度的不断加大促使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在成功经济体中的重要性日渐突显。

针对中国国内生产性服务[5]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我们是否可以尝试借助国际市场,加强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对国内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基于投入产出表可以综合分析具体部门间的技术经济关系、产业融合及影响效应。本文通过构建中国与十三国1995年、2000年、2005年非竞争性投入占用产出模型,改进胡晓鹏等[6]的方法,设定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对制造业投入率和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需求率两个指标,分别研究全球化浪潮中各国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对制造业的融入效应,为中国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寻求转型路径。

“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对制造业投入率=制造业中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的投入/制造业的总投入”,具体计算方法是用j制造业部门的总投入除以该部门生产经营投入的第i生产性服务的数量:

其中,dij是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中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i产业对j制造业部门的投入量。

“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需求率=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被制造业消耗的部分/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的总产出”,即

其中,cij是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中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j产业被i制造业部门消耗的量。

本文采用式(3)、(4)的测度方法衡量中国与十三国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对19个制造行业的投入率,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进口运输仓储对制造业投入率研究[7]。1995年,各国进口运输仓储服务对制造业投入率表明,日本、挪威、澳大利亚、瑞典都将进口的运输仓储服务投入本国传统优势制造业中。澳大利亚依托资源丰富的禀赋发展资源型制造业,并通过进口运输仓储服务提升其服务化水平。瑞典作为北欧最大的国家,拥有森林、水力发电、铁矿等自然资源,为其发展资源密集型制造业提供了天然优势。瑞典通过投入进口运输仓储服务进一步巩固了国内资源密集型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提高了产品增加值,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8]。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把进口的运输仓储服务主要投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医学、精密光学仪器、循环制造等行业,但很少投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中。加快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发展是中国把握世界科技革命新潮流的重要举措,但与此同时,我们同样应该利用进口交通运输加快传统劳动密集型优势制造业的升级步伐。

(2)进口邮电通信对制造业投入率研究。与进口运输仓储服务类似,1995年,挪威依托国内丰富的木材、矿产、石油等天然资源,借助进口的邮电通信业优先发展资源密集型制造业,如邮电通信对焦炭、精炼石油产品、核燃料的投入率为0.0157,对纸浆、纸、纸制品、印刷和出版业的投入率为0.0679。美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英国类同。虽然中国进口邮电通信服务对国内资源密集型制造业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投入率在不断提升,但与OECD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3)进口金融保险对制造业投入率研究。与进口运输仓储服务、邮电通信服务相比,进口金融保险服务投入制造业的范围更广。1995年,传统欧洲国家中捷克进口金融保险投向制造业的比重最大。2000年,随着GATS后各国服务贸易开放水平不断加大,更多国家参与到这一行业中来。以瑞士为代表,2000年进口金融保险产品对木材和软木制品的投入率达0.1119,对橡胶和塑料制品的投入率为0.1233,对金属制品的投入率为0.1124,充分发挥进口金融保险对本国优势制造业的促进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作为发达国家,2005年把0.0462的进口金融保险服务投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中,如纺织品、皮革和鞋类,充分发挥纺织业工艺精良、制作精美等比较优势,实现传统制造的产业升级。与发达国家的演进路径不同,2005年中国将增加的金融保险进口服务主要投入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中,如无线电、电视和通信设备,较少顾及纺织、皮革等劳动密集型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

(4)进口计算机相关服务对制造业投入率研究。日本作为能源稀缺的发达国家,2000年进口计算机相关服务对电力、燃气和水供应的投入率达0.0943。面对资源约束,日本通过进口计算机服务提供的高级要素更好地解决了国内水、电、气的供应问题,充分发挥“拿来”效用。挪威将进口计算机相关服务分别投入国内传统优势制造业中,如纺织品、皮革和鞋类(0.0298),以及橡胶和塑料制品业(0.0236)。瑞典借助进口计算机相关服务进一步增强国内技术密集型优势产业的竞争实力,如医药制造等优势产业,而中国几乎没有涉猎这一行业。前文研究中国制造业计算机服务化结果表明,2005年后中国制造业才逐步出现“两化”融合的端倪,缺少进口计算机相关服务提供的高级要素,这将加大互联网时代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难度。

(5)进口研究与试验发展对制造业投入率研究。自主研发是一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柱,其技术溢出效应受到各国广泛关注。1995年,瑞典、法国、英国、挪威等国的资本密集型优势制造业引入较多进口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2000年,这一比重有明显提高,表现最突出的是日本。在加快本国制造业自主研发过程中,日本还积极引进国际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并将其投入本国具有优势的制造业中,充分体现其利用国际研发成果进一步加快本国科技进步的发展策略。美国作为世界上拥有原创性发明最多的国家,在加快制造业发展过程中也将进口的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到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如办公室、会计和计算设备(0.0644);应用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如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0.0623);应用于资源密集型制造业,如纸浆、纸制品、印刷和出版物(0.0646)。法国、瑞士、意大利的做法类同。中国针对自身研发水平低、创新氛围不足、原创性发明缺乏的制造业发展现状,直到2005年才开始引进国际研发服务助力本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今后中国既要加快自主创新步伐,还要加大进口研究与试验发展对制造业各个优势产业的投入率,尤其要注重加快本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升级步伐,这将是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举措。

(6)进口其他商务服务对制造业投入率研究。1995年时瑞典就将进口其他商务服务投入本国具有优势的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中,如无线电、电视、通信设备(0.1299),以及医学、精密光学仪器(0.1148)等制造业中。德国也加大了广告、咨询、法律等专业商务服务进口对本国制造业的投入率。瑞士、法国也类同。与之相比,2000年,中国进口其他商务服务主要投向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如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0.0218)、电机及仪器(0.0223)和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0.0285)。但投入纺织品、纺织产品及皮革和鞋类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比重(0.0099)较小。

总体来看,发达国家非常重视进口生产性服务提供的要素供给对本国具有比较优势制造业的升级作用,不断提升对其的投入率。与之相比,中国非常重视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但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利用进口生产性服务加快本国传统优势制造业的升级步伐。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今后我们应该着力加大进口金融保险服务、进口计算机相关服务以及进口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对本国制造业的提升作用。

与进口生产性服务对制造业的投入不同,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需求率主要研究被制造业消耗的进口生产性服务比例。依据式(4)的测度方法,我们研究各国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需求率,结果如下:

(1)制造业对进口运输仓储需求率研究[9]。1995—2005年,OECD国家制造业对进口运输仓储需求率大致保持在20%左右。其中,日本、意大利、美国、澳大利亚多表现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对进口运输仓储服务的需求,如食品、饮料、烟草,纺织品、纺织产品,皮革和鞋类,纸浆、纸、纸制品、印刷和出版业;其次,资源密集型制造,如基本金属的需求也较高。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业对进口运输仓储服务的需求还较小,但上升速度很快,尤其是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需求比例明显提高,这是产业升级过程中制造业对进口运输仓储需求率增加的表现。

(2)制造业对进口邮电通信需求率研究。1995年、2000年、2005年各国制造业对进口邮电通信服务的需求率略高于进口运输仓储服务。2005年,英国食品饮料和烟草制造业对进口邮电通信服务的需求率达0.0460;瑞典资本密集型产业(如机电和仪器)对进口邮电通信服务的平均需求率达0.0820;美国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对进口邮电通信服务的需求率甚至达到0.1234。中国主要表现为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如医学、精密光学仪器)和资本密集型循环制造业对进口邮电通信服务的需求率(分别为0.1112和0.1835),与OECD国家的差距不大。

(3)制造业对进口金融保险需求率研究。1995年、2000年、2005年各国制造业产品对进口金融保险服务的需求逐年递增。2000年,瑞典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如无线电,电视和通信设备)对进口金融保险服务的需求率达0.2261,资本密集型优势制造业(如机动车辆,拖车和半拖车)对其的需求率也达0.1493。美国传统优势资本密集型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对进口金融保险服务的需求率甚至高达0.1944。在中国,2000年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如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0.9984)、金属制品(0.5638)以及机械及设备(0.8098),资源密集型制造基本金属(0.6265)表现出对进口金融保险过高的需求。这是2000年左右中国在快速发展装备制造业[10]过程中对外资过度依赖造成的,而制造型外资与服务型外资的高度融合表现为中国资本密集型制造对进口金融保险的过度需求。虽然2005年这一状况有很大程度的缓解,但从长远看,过度依靠外资发展资本密集型装备制造业不利于中国产业升级。2005年,中国有效实现制成品对进口金融保险服务的行业仍主要集中在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如电机及仪器(0.1837)、机械及设备(0.106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0.1311)。虽然2005年劳动密集型优势产业,如食品、饮料和烟草,纸浆、纸、纸制品、印刷和出版对进口金融保险服务的需求也分别达到0.0158和0.0106,但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相比,其需求率还较小,但总体来看是一个好的开端。

(4)制造业对进口计算机相关服务需求率研究。1995年,瑞典、美国、英国制造业对进口计算机相关服务的需求率较高,其他发达国家制造业也有不同程度涉猎。但实现对进口计算机相关服务高需求率的不仅包括发达国家的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更多集中在传统优势制造业上。2000年,瑞典技术密集型优势产业,如无线电、电视和通信设备对进口计算机相关服务的需求率是0.1970。2005年,韩国无线电、电视和通信设备对进口计算机相关服务的需求率也达到0.3715。发达国家主要表现为本国优势制造业对进口计算机相关服务的高需求率。中国制造业自2005年才开始增加对进口计算机相关服务的需求,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

(5)制造业对进口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需求率研究。与各国制造业对进口运输仓储、邮电通信、金融保险、计算机相关服务的需求相比,各国几乎均表现出本国制造业对进口研发服务的高需求率。2000年,瑞士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对进口研发服务的需求率高达0.8497;2005年,捷克技术密集型优势产业对其需求率达到0.7311,捷克、法国的资本密集型优势制造业,如机动车辆、拖车和半拖车对其需求率也都在0.3000以上;日本的资本密集型优势制造业,如电机及仪器制造业对其需求率也达到 0.3846。与1995年、2000年相比,2005年中国制造业对进口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的需求有了一定程度提升,主要表现为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如医学、精密光学仪器对进口研发服务0.2269 的需求率。相比较而言,中国传统优势制造业对进口研发服务的需求率还非常小。

(6)制造业对进口其他商务服务需求率研究。随着各国服务业逐步开放,交易费用下降,中国与十三国制造业对进口其他商务服务的需求率也在提高。韩国非常注重本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的融合,2000年其资本密集型优势制造业,如电机及仪器对进口其他商务服务的需求率达0.2955。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2000年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如电机及仪器对进口其他商务的需求率为0.2285,高于同期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的0.1551、劳动密集型优势制造业的0.0530(如纺织品、皮革和鞋)和资源密集型的0.0486(如基本金属)。虽然2005年时中国制造业已经表现出对进口营销、法律咨询、会计、统计等其他商务服务的增长性需求,但这种需求主要集中来自资本密集型装备制造业,而非来自传统优势制造业,如劳动密集、资源密集型制造业的需求还较少。

总体来看,各国制造业对进口生产性服务的需求水平还是高于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对制造业的实际投入水平,说明各国制造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急需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的供给。将中国和以十三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相比,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是发达国家无论是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的投入率或是制造业对其需求率均高于中国。与此同时,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本国具有优势的制造业竞争实力的巩固与增强,在开放环境下积极借助进口生产性服务要素强化本国制造业比较优势,表现为发达国家传统食品、纺织、服装等制造业增加值甚至高于医学、精密光学仪器等先进制造业。就中国的情形来看,与发达国家不同,我们更多地强调先进制造业,即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医学、精密光学仪器、无线电、电视和通信设备等产业的技术创新,加快抢占世界科技革命制高点的步伐,这是中国科技兴邦的良性发展态势,我们要坚持下去。只是在实现有限赶超的过程中,我们同样不能忽视本土传统优势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这将是突破我国制造业发展瓶颈的关键点和着力点。

制造业服务化作为产业升级的表现,究竟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向制造业的投入率以及制造业对进口生产性服务的需求率如何影响各国制造业服务化进程?如何更好地发挥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对制造业服务化的促进作用?本文涉及的19个制造行业,各自的情况如何?考虑到面板数据可以克服多重共线性困扰,提供更多信息和自由度,更少共线性和更高估计效率等优点以及系统GMM方法在实证研究中的广泛应用(Roodman,2006),本文特别采用系统GMM方法研究成功经济体(以十三国为例)投入率与需求率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效应,为中国借鉴成功经济体经验,在开放环境下更好地发挥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对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积极效应提供有价值的学术成果。

本文依据前文测度的结果构建计量方程如下:

其中,Serviceit表示制造业服务化率;Inputit表示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对制造业投入率;Demandit表示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需求率,μi是非观测截面个体效应;εit表示误差项,其中下标i代表具体国别,t表示年份。式(5)中的数据均依据OECD 网站各国于1995年、2000年、2005年投入产出表及投入产出表中中间进口品比重数据表由式(3)、式(4)测度而来。

表1 计量结果[11]

续表

注:******分别表示在10%、5%和1%水平上显著。表中的office表示办公室会计和计算设备;machine表示电机及仪器;elect表示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textile表示纺织品、皮革和鞋类;chemics表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vehicle表示机动车辆、拖车和半拖车;equip表示机械及设备;basicm表示基本金属;metal表示金属制品;wood表示木材和软木制品;nonmetal表示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nonconvey表示其他运输设备;food表示食品、饮料和烟草;plastics表示橡胶和塑料制品;tele表示无线电、电视及通信设备;cycle表示循环制造业;medicals表示医学、精密光学仪器;oil表示焦炭、精炼石油产品和核燃料;paper表示纸浆、纸制品、印刷和出版。

为避免伪回归现象的发生,本文先对式(5)中涉及的变量做单位根检验[12],结果显示其均为平稳序列。文中为更好地证明系统GMM结果的稳健性,在表1中同时列出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结果。不同方法得到的结论的一致性论证了本文计量结果的稳健性。同时,表1中系统GMM结果均通过了广义矩估计过度限制约束Sargan检验和误差扰动项序列自相关Arellano-Bond检验,表明本文实证结果的有效性。

表1计量结果表明以十三国为代表的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均表现出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投入率和需求率对制造业服务化的显著正效应。也就是说OECD国家通过进口先进生产性服务的确加快了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相比较而言,投入率的正向促进作用更显著。中国进口运输仓储、邮政通信和其他商务服务的投入率与需求率与OECD国家的差距已经不大,目前表现出的短板效应主要集中在进口金融保险、计算机相关服务以及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的投入率和需求率上。以上海自贸区为代表的服务业开放格局将为中国更好地利用进口生产性服务促进国内制造业升级发挥积极作用。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除资源密集型制造业基本金属外,以OECD十三国为代表的成功经济体的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未表现出进口生产性服务投入率和需求率对制造业服务化的正向促进作用,具体产业包括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机动车辆、拖车及半拖车、机械及设备、金属制品、其他运输设备及循环制造业。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以欧美成功实现制造业服务化的GE、Rolls-Royce企业为例,通常具有生产周期长、占用资金多、综合技术复杂、技术及资金壁垒高等特点的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其对核心服务的专业化水平要求非常高,普通的外包服务公司很难在短期内实现专有技术与资本积累来满足其需求。即便是进口生产性服务可以达到企业要求,多数情况也会因为技术服务专业性太强而产生高于企业自身供给的市场价格。在这种情形下,OECD发达国家的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更多倾向于构建企业自己的核心技术服务链条,通过延长产业链将专业技术优势体现为服务价值,利用“产品+专有技术服务包”的赢利模式达到加大产品增加值和攀升全球价值链高端的目标。也就是说,针对资本密集型大型或特大型制造业,着眼于构建企业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是非常必要的。虽然OECD国家进口了大量生产性服务,但其对各国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服务化升级作用不大,主要被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吸纳。

联系中国的做法,以资本密集型装备制造业为例,针对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现实诉求,各地通过引进大量外资加速其经济发展,在短期内实现了税收、利润及就业增长。但长期来看,外资占比过大不利于行业自主品牌塑造,甚至会打破国内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原有的完整产业链体系,降低其服务化水平。以上海为例,2011年先进制造业中装备制造外资比重达75.7%,但同期用于衡量产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水平的新品开发率[13]却降至0.0109,较2000年下降了95.55%。吸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今后我们一方面要借助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加快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传统优势制造业以及新兴的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针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如先进制造业中的装备制造,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鼓励企业延伸核心生产性服务业务,发展“产品+服务包”的赢利模式,更好地实现产业升级。目前国内的陕鼓动力、传化集团等堪称典范。

本文在构建非竞争性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基础上,运用投入产出法深入研究OECD的十三国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效应,通过大量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1980—2012年,OECD国家与中国的生产性服务进口“量”大幅提升。2012年各国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比重已经达50%以上。这是各国制造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对进口生产性服务需求增长的表现之一。

(2)伴随各国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提升,产业升级步伐在不断加快。因此,一定程度上制造业服务化发展就代表着制造业产业升级。

(3)OECD国家积极利用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加快本国优势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法国借助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为传统纺织品、皮革和鞋类的发展提供要素供给;日本通过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加快传统食品、饮料和烟草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主要集中精力利用进口生产性服务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传统劳动密集型优势制造产业的升级步伐。

(4)将传统制造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增加值相比,十三国先进制造业增加值水平总体小于传统制造业。这也说明发达国家注重实现传统优势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是正确的,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

(5)进口生产性服务对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效应主要体现在除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以外的其他制造业中。OECD国家在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以及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时,积极利用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加速产业升级步伐。而针对资金专有性强、技术专业性强、生产周期长、行业壁垒过高的资本密集型制造业,OECD国家利用进口生产性服务对产业服务化的效果不明显。OECD国家相关企业多通过延伸企业核心技术服务来实现转型升级,如GE、卡特皮勒等就借助企业内部的服务化模式实现转型升级。因此,针对装备制造业我们要注意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鼓励企业提供核心生产性服务,通过延长产业链实现转型升级。而针对资源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加快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的投入率和需求率是有利于产业快速转型的。

综合上述结论,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开放环境下中国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积极对接国际市场,吸收和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生产性服务贸易是正确举措。目前,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口总量在逐年增加。但相对而言,交通运输仓储等低技术生产性服务的进口比重过大,而高技术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的进口比重在不断下降。本文研究发现,OECD国家非常重视研究和试验发展服务的进口贸易,并积极将其投入生产过程中以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进程。因此,加大金融保险、计算机相关服务以及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等生产性服务进口比重,优化进口结构是今后我们要着重采取的一项服务贸易措施。

(2)新时期中国要加快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抢占世界科技制高点。学习韩国在医学、精密光学仪器等产业上充分利用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的成功经验。但与此同时,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OECD国家都非常重视传统优势制造业的发展。依据数据的可得性,在本文可统计的时间节点(1995年、2000年、2005年)内OECD国家纷纷加大进口生产性服务对优势制造业的投入和需求率,以巩固、提升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发达国家传统优势制造业的增加值来看,其赢利能力超过技术密集型先进制造业。这一研究成果的发现启示中国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要加大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对劳动力密集、资源密集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投入比重。另一方面,着重加强本土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发展核心技术服务,通过延长产品价值链实现产业升级。各地要发挥要素禀赋优势,要避免全国上下同质化投资、追风式生产,要突出地方特色、国家特色。从目前的情形来看,这是我们的短板,要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切实落实这两个方面。

(3)中国要充分利用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对非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正效应。加大金融保险、计算机相关服务以及研究与试验发展等生产性服务的进口比重,但不能过度。要重视构建本土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与自给型生产性服务的融合,构建企业相对完整的产业链盈利模式。2014年7月28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本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大意义以及本土完整产业链条构建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

因此,制造业服务化是中国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在中国改革攻坚期,在产业升级期提高进口生产性服务对中国制造业服务的融入度是有利于产业转型的。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加快国内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适度延伸核心技术服务等业务,发展“产品+服务包”的升级模式;另一方面针对国内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等传统优势产业,要加大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对其的融入度,促进其转型升级。法国、日本、德国、美国不但没有忽视食品、饮料和烟草业等传统产业,反而借助进口其他商务、研究与试验发展、金融保险、邮电通信及运输仓储提供的高级要素投入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的纺织业(丝绸)、非金属制品业(陶瓷)、食品(茶叶)等产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国别特色。在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过程中,我国应该通过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提供的优质要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当然,如何更好地优化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口技术含量,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以及实现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对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等相关问题已经超出本文的探讨范围,需要专文研究,这也是笔者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Vandermerwe S,Rada J. Servitization of business:Adding value by adding services.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1988(6):314-324.

[2]Reiskin E D,White A L,Kauffman J,Votta T J. Servicizing the chemical supply chain.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2000(3):19-31.

[3]Fishbein B,Mc Garry L S,Dillon P S. Leasing:A step towar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NY:INFORM,2000.

[4]Szalavetz A. Teriarization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new economy:Experiences in Hungarian companies.Hungarian Academy of Sciences. Working Paper,2003,134.

[5]郭跃进.论制造业的服务化经营趋势.中国工业经济,1999(3):64—67.

[6]蔺雷,吴贵生.服务创新的研究方法综述.科研管理,2004(3):19—23.

[7]刘继国,赵一婷.制造业中间投入服务化趋势分析——基于OECD中9个国家的宏观实证.经济与管理,2006(9):9—12.

[8]孙林岩,李刚,江志斌.21世纪的先进制造模式——服务型制造.中国机械工程,2007(19):2307—2312.

[9]周大鹏.制造业服务化研究——成因、机理与效应.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

[10]Markusen J.Trade in producer services and in other specialized intermediate input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9(79):85-95.

[11]Francois J F. Trade in producer services and returns due to specialization under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1990(23):109-124.

[12]蒙英华.生产性服务贸易与中国制造业效率提升——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考察.世界经济研究,2010(7):38—44.

[13]尚涛,陶蕴芳.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开放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关系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09(5):52—88.

[14]OECD.Productivity manual:A guide to the measurement of industry-level and aggregate productivity growth. Statistics Directorate,Directorate for Science,Technology and Industry,Paris,2001.

[15]Banga R,Goldar B. Contribution of services to output growth and productivity in Indian manufacturing:Pre and post reforms. Council for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New Delhi,Indian,Working Paper,2004,139.

[16]Drejer I. Business services as a production factor. 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2002,1(44):389-405.

[17]Park S H. Intersector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s:New evidence from selected pacific basincountries. ASEAN Economic Bulletin,1994,10(3):245-263.

[18]刘继国,赵一婷.制造业中间投入服务化趋势分析——基于OECD中9个国家的宏观实证.经济与管理,2006(9):9—12.

[19]魏作磊,李丹芝.中国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特点——基于中美日德英法的投入产出分析.工业技术经济,2012(7):24—28.

[20]Lall S,Weiss J,Zhang J K. Regional and country sophistication performance. Asian Development Bank Institute Business Paper,2005.

[21]盛斌,牛蕊.贸易、劳动力需求弹性与就业风险:中国工业的经验研究.世界经济,2009(6):3—15.

[22]胡晓鹏,李庆科.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关系研究——对苏、浙、沪投入产出表的动态比较.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2):33—46.

[23]Roodman D. How to do xtabond2:An introduction to difference and system GMM in stata. Washington,Center for Global Development,Working Paper,2006(103).

[24]杨玲.外商投资对上海先进制造业创新水平影响研究.上海经济研究,2014(8):60—69.

注释

[1]本文已发表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年第5期。

[2]本文依据数据可得性,选取 OECD 国家中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额相对较高的十三国为成功经济体代表,具体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捷克、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挪威、瑞典、瑞士、英国和美国。

[3]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实际测度的中国与十三国制造业运输仓储服务化率、制造业邮电通信服务化率、制造业金融保险服务化率、制造业计算机相关服务化率、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化率和制造业其他商务服务化率的具体数据和图表略去,下同。

[4]因篇幅有限,1980—2012年中国与十三国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占服务贸易比重的表格暂略去。

[5]本文依据OECD投入产出表的行业分类,将生产性服务业划分为运输和仓储业、邮电通信业、金融保险业、计算机相关服务业、研发、其他商务服务业六大产业。

[6]胡晓鹏、李庆科(2009)采用“生产性服务业投入率=制造业中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 制造业的总投入”和“生产性服务业需求率=生产性服务业被制造业消耗的部分/生产性服务业的总产出”两个指标测度生产性服务对制造业的融入度。本文在构建非竞争性投入占用产出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指标拓展为“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对制造业投入率=制造业中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的投入/制造业的总投入”和“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需求率=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被制造业消耗的部分/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的总产出”来测度进口生产性服务对制造业的融入度。文中将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对制造业投入率定义为投入率;将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需求率定义为需求率。

[7]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实际测度的中国与十三国进口运输仓储对制造业投入率、进口邮电通信对制造业投入率、进口金融保险对制造业投入率、进口计算机相关服务对制造业投入率、进口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对制造业投入率和进口其他商务服务对制造业投入率的具体数据和图表略去,下同。

[8]增加值率是增加值占总投入的比例,是一个经济体增长质量的指标(沈利生等,2006)。考察不同时期OECD国家增加值率的变化规律可以判断各个制造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判断其粗放型增长或集约型增长的模式。本文依据中国与十三国于1995年、2000年、2005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比较了各国19个制造行业的增加值水平后发现,虽然医学、精密光学仪器是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但这个产业发展的时间较短,是一个新兴产业,虽然从生产要素上看更需要技术、人才等高端要素供给,但与传统制造产业相比,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增加值还很有限,不一定能获取超过传统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收益。所谓的传统制造业同样可以占据价值链高端,列入先进制造业行列。因此,观念中所谓的传统制造业(包括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资源密集型制造业)的增加值不一定低于各地新兴先进制造业(包括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所以,一味发展先进制造业不一定能赢得高额利润回报。因篇幅有限,各国增加值的比较列表略去。

[9]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实际测度的中国与十三国制造业对进口运输仓储需求率、制造业对进口邮电通信需求率、制造业对进口金融保险需求率、制造业对进口计算机相关服务需求率、制造业对进口研究与试验发展需求率和制造业对进口其他商务服务需求率的具体数据略去,下同。

[10]装备制造业是为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和国家安全需要而制造各种技术装备的产业总称。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主要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装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装备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装备制造业7个大类185个小类。依据本文对制造行业的划分标准,装备制造业属于资本密集型制造行业。

[11]本文系统GMM的Wald值、固定效应的F值和随机效应的Wald值均较理想,因篇幅有限而略去。

[12]因篇幅所限,这里暂略去单位根检验结果。

[13]新品开发率=新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收入,是制造业优化产品结构,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