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现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定量研究述评

现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定量研究述评

时间:2023-07-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目前搜集到的资料看,可用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模型主要有投入产出模型、国民经济计划模型、计量经济学模型、多目标规划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施刚提出了产业结构高效化三个方面的标志,分析了中国产业结构的效率问题。三是产业结构优化定量化评价研究体系尚未建立。

从目前搜集到的资料看,可用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模型主要有投入产出模型、国民经济计划模型、计量经济学模型、多目标规划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可用于产业结构优化测度的方法主要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协同学方法、灰色理论方法、模糊综合评判及DEA(数据包络分析)测度方法。姜照华、刘则渊(1999)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四个基本要求(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充分就业、资源的节约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建立起产业结构的Lagrange函数及其优化模型,并给出了求解方法。这种方法具有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并且不存在参数辨识问题,具有可操作性,因而,可以广泛应用于生态城市等的经济发展规划中。宋锦剑(2000)认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永恒性的统计规律,并从统计的角度对产业结构的演进和调整做了全面的探讨,构建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指标群,分别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程度的指标体系、产业地区结构状况指标体系、产业组织结构监测指标体系、行业寿命周期状态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给出了具体的测度方法。潘文卿(2002)以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背景,提出了一个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化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在21世纪前20年的中长期发展中,经济增长、就业变化、污染控制及产业结构的转换与调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模拟与展望。谢曼(2002)利用投入产出模型,通过产业的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生产诱发系数及生产的最终依赖系数来分析经济的结构比例、各产业间相互依存的程度、各产业的发展顺序及产业的波及效果问题。赵卓、孙燕东、增晖(2003)利用灰色理论方法,以三大产业经济增长为控制目标,三大产业劳动力和投资量为控制变量,建立GM(1,3)模型,并利用GM(1,3)模型对鸡西市产业结构进行分析。伦蕊(2005)建立了一种对产业结构自组织能力的实证测评方法以考察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认为产业结构自组织能力的核心体现在经济资源通过一定的产业结构自动实现最优化配置的能力。宋鸿明(2004)定量测度了我国三大产业的就业结构高度和三大产业间产值结构高度。产业结构高效化是近年来才独立出来的产业结构优化理论研究的又一重要内容。产业结构高效化不仅可以使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高技术化、高加工度化和高附加值化,而且能围绕高效产业建立一个结构紧凑、相互协调而又具有经济效益的产业体系,更好地实现经济活动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要求。施刚(2004)提出了产业结构高效化三个方面的标志,分析了中国产业结构的效率问题。

现存文献所涉及的产业结构测度方法主要包括:①用各产业间产值或劳动投入的比重对产业结构进行描述和比较;②由钱纳里等人提出的标准结构法;③用于产业结构相对比较的相似系数法和距离判别法;④以工业结构变化指数和霍夫曼指数为代表的侧重于对产业结构的某一方面进行评价的指数法(王岳平,2004;郑林,1992;杨公朴,2005;杨公朴,夏大慰,2002;宋锦剑,2000)。这些方法在一定时期内对产业结构研究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这些方法也存在一些缺陷,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由于对产业结构优化内涵的理解不同,测度方法的选取虽有所不同,但实质上仍然是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测度问题。有的学者尽管将产业结构优化理解为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过程,但测度指标单一,或是将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同标准结构相比较,或是将就业结构与标准结构相比较来测度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的程度,带有较大的片面性。二是由于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因素众多,尽管国内有的学者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建立了产业结构优化评价指标体系,但未考虑指标之间可能存在的自相关,指标的时效性、地域性等问题,因此不能真实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面临的特殊问题,有的指标体系指标过多、计算过于烦琐,给数据收集带来了很大难度,也降低了研究的可操作性。三是产业结构优化定量化评价研究体系尚未建立。因此,对新型工业化道路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综合测评方法的研究有助于加强当前相关理论研究的薄弱环节,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