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由于欧盟经济低迷、欧元区失业率高企(德国除外),以及对美联储退出货币刺激的不确定,服务贸易低速增长。世界贸易组织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世界服务进出口总额为90 257.3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6.1%,增幅比2012年提升4.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6 443.8亿美元,同比增长6%;进口43 813.5亿美元,同比增长5%,增速远低于2010和2011年水平[2](见表1)。
表1 世界(商务)服务贸易发展情况
资料来源:WTO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2001—2013); WTO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Database, http://stat.wto.org/StatisticalProgram。
从总体上来看,1990—2000年、2000—2010年、2005—2013年间,世界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出口额基本保持了同步增长。从各年度数据来看,世界服务出口和世界货物出口的增长率存在着差异,但总体走势保持一致。在经济持续增长期间,服务出口增速略低于货物出口。在经济危机期间,服务贸易受冲击程度相对较轻,表明其具有一定的抵御危机的能力。在经济复苏时期,服务出口较货物出口反弹更快(见表2、图1)。
表2 世界服务出口与货物出口对照表
资料来源:WTO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Database, http://stat.wto.org/StatisticalProgram, 2013年数据来自WTO World Trade Report 2014。
图1 2000—2013年世界服务出口与货物出口增长率对比
资料来源:WTO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Database, http://stat.wto.org/StatisticalProgram, 2013年数据来自WTO World Trade Report 2014。
2013年服务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0%,比2012年提高了一个百分点(见图2)。但是,值得指出的是,按照传统的贸易统计法,而非增加值贸易,可能会大大低估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贡献。
图2 2000—2013年世界服务出口与货物出口额及服务出口占总出口的百分比
资料来源:WTO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Database, http://stat.wto.org/StatisticalProgram,占比为作者计算。
从地区来看,2013年独联体国家服务贸易增速虽较上年有所回落,出口增长了9%,进口增长了15%,仍然是增速最高的地区。北美服务出口增长5%,进口增长3%,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欧洲扭转了2012年负增长的态势,服务出口、进口分别增长了7%和5%。非洲则由正转负,服务出口从2012年的7%变为—3%,进口则由2%变为—1%。亚洲服务贸易增速明显趋缓,服务出口、进口分别从上年的7%和8%下降至5%和4%。中东和中南美洲服务进口增速明显,分别增长了7%和6%,高于世界平均5%的水平(见表3)。
表3 不同地区/经济体商务服务贸易增长率
(续表)
资料来源:WTO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2014。
分国家来看,2013年商务服务出口位列世界前五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中国,占世界商务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14.3%、6.3%、6.2%、5.1%和4.4%。尽管排名位次与上年相同,但增速则出现了较大差异,法国、德国分别增长了10%和8%,中国增长了7%,美国增长了5%,英国服务出口增长最低,仅为2%。服务进口位列世界前五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中国、德国、法国和英国,占世界商务服务进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9.8%、7.5%、7.2%、4.3%和4.0%。中国取代德国成为服务进口第二大国,法国则从上年的第六位上升为第四位,日本从第五位降至第六,英国从第四降至第五(见表4)。世界商务服务贸易前10位经济体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50%。发展中经济体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34%。如果剔除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并将欧盟作为一个单一经济体,欧盟依然是最大的服务出口经济体,其后为美国、中国、印度和日本,世界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5.2%、18.7%、5.8%、4.3%和4.1%。服务进口方面则依次为欧盟(19.7%)、美国(12.7%)、中国(9.7%)、日本(4.8%)和印度(3.8%)[3]。
表4 2013年世界主要服务贸易经济体排名
资料来源:WTO World Trade Report 2014。
分项目来看,2013年运输服务进、出口占比下降,旅游和其他服务占比则有所提高(见表5)。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出口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世界运输服务出口增长了2%,旅游服务增长了7%,其他服务增长了6%。在其他服务项目中,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增长强劲,达到10%,是2012年增速的一倍;金融服务出口从2012年的—3%的负增长强势复苏,增长了9%;通信(包括邮政和电信服务)增长了9%;其他商务服务(包括工程服务、法律/会计服务、管理咨询、广告和贸易相关服务)增长了6%;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增长了6%;个人、文化和休闲服务增长了8%;建筑服务和保险服务出口减少了2%(见表6)。
表5 2013年世界服务进出口额及占比
资料来源:WTO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2014。
表6 2013年世界服务出口及增速
(续表)
资料来源:WTO World Trade Report 2014, WTO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2014。
2013年,运输服务出口排名世界前五位的分别为欧盟、美国、新加坡、日本和中国。受货物贸易增长乏力拖累,亚洲大多数主要运输服务出口商均经历了出口下降。韩国由于通过海运的贸易额下降,导致运输服务出口下降了12%。中国和印度下降了3%,日本和中国香港下降了2%,新加坡仅增长了2%。俄罗斯是运输服务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达到8%。美国运输服务收入增长了4%。欧盟增长了5%。进口方面,排名世界前五位的为欧盟、美国、中国、印度和日本,增速分别为4%、7%、10%、—5%和—15%。
旅游出口亚洲增速最快,达到9%,其中,泰国增长了24%,其次是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增长了18%。澳门(占比4.4%)成为仅次于欧盟(增长8%,占比34.1%)和美国(增长7%,占比14.6%)的第三大旅游出口国。中国排名第四(增长3%,占比4.4%)。泰国排名第五(占比3.6%)。进口方面,中国增长了26%(占比12%),成为仅次于欧盟(占比33.2%)的第二大旅游进口国。俄罗斯增长了25%,排名世界第四(占比5%)。美国增长了4%,排名世界第三(占比9%)。
其他服务增长最快的地区为独联体国家,出口增长14%,进口增长13%。中国出口增长了14%(占比4.5%),进口增长了15%(占比5.1%)。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排名世界前三位的均为欧盟、美国和中国。
金融服务增长最快的地区是亚洲。新加坡增长了12%,取代瑞士成为金融服务第三大出口国。中国增长了68%,印度增长了16%,韩国13%,中国香港7%。欧洲和北美金融服务出口也得到了恢复。由于英国和卢森堡金融部门(两国金融服务出口占欧盟的三分之二)的复苏,欧盟金融服务出口增长了7%,瑞士增长了4%。美国金融服务出口增长了10%,加拿大增长了3%。
建筑服务是受危机影响最大的部门,尽管其他服务部门均有所恢复,建筑服务出口仍远低于危机前的水平。欧盟建筑服务出口在2012年下降了7%,2013年仅增长了1%。世界第二大建筑服务出口国——韩国,2013年下降了3%。中国建筑服务出口2012年和2013年分别下降了17%和13%。日本下降了17%。俄罗斯建筑服务出口增长了21%,进口增长了24%。
2013年全球贸易增长乏力主要是以下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发达经济体低增长、高失业率、高赤字、高负债并存的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经济增长乏力,特别是欧洲经济不振,导致进口需求不振(—0.2%);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普遍放缓,市场需求较前几年明显减少,发展中经济体进口仅增长了4.4%。总需求水平不足,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增长双双降低(发达经济体增长1.5%,发展中经济体3.3%)。与此同时,由于世界贸易总体低迷,国际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压力也逐渐增大。一方面,主要发达国家失业率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希望通过扩大出口促进就业、刺激增长,另一方面,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仍未摆脱增长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在千方百计扩大出口的同时,许多国家采取贸易保护措施限制进口。造成全球范围内贸易限制措施总量不断增加,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复苏进程。
2014年9月,世界贸易组织修正了2014年4月做出的预测,2014年贸易增长预期由4.7%下调至3.1%,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出口将分别增长2.5%和4%,进口将分别增长3.4%和2.6%,涨幅均低于此前预期。2015年贸易增幅由5.3%下调至4.0%,低于20年来(1993—2013年)5.2%的平均增速,也低于危机前1990—2008年间6%的增长率,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出口将分别增长3.8%和4.5%,进口将分别增长3.7%和4.5%。增长预期的下调主要源于低于预期的GDP增长和进口需求的不振[4]。新兴经济体资本流出风险加大、经济增长乏力、地缘政治压力、地区冲突[5]和健康危机(埃博拉疫情)也增加了风险因素。
但同时,全球经济有利因素也在逐渐增多:发达国家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自主增长动力增强,财政紧缩压力减小,对世界经济复苏形成更有力支撑。美国劳动力市场改善带动消费者信心回升,股价和房价上涨刺激企业扩大投资,2014财年联邦政府财政赤字率降幅将从2013财年的2.9%缩小至1.1%,财政紧缩对经济复苏的拖累明显减轻;欧元区经济触底反弹,温和复苏的态势已经确立,失业率高位回落,政府债务上升趋势得以扭转,货币政策可能进一步放松;日本经济强劲反弹,并缓解了长达10年的通缩困局,日元贬值使出口显著增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3.6%,比2013年提高0.6个百分点。总体而言,随着美国经济重获发展动力、欧盟、日本逐渐走出困局,刺激政策的不断推出,世界经济与贸易向好的趋势显著,预计服务贸易将会有更快的增长。
由于技术进步和专业化程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服务被剥离出来,跨国公司不断地通过离岸服务外包、服务业投资加快全球的资源整合,服务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规模和速度均会有明显增长。
另外,还有一个趋势值得注意,全球服务业开放的水平与标准将有新的提升,这将对服务贸易产生积极效应。为了加快服务领域开放步伐,一组自称为“服务的真正好朋友”的经济体(包括欧盟27国以及其他21个国家或地区)开始着力推动新的诸边《服务贸易协定》(TISA),以替代目前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未来TISA很有可能多边化。在TISA里面,任何服务部门的开放、任何服务贸易模式都是可以谈判的,而且在服务领域,消除“边境内壁垒”(涉及国内规制改革)要比消除“边境上壁垒”(即降低关税与非关税壁垒)重要得多。还有,TISA将一改《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混合清单”开放模式,采用“负面清单”开放模式。服务业开放国际规则的“升级”必将极大地推动有关经济体服务业的市场化、自由化和国际化。
2013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与此同时,服务贸易规模也稳步扩大,全球占比从2011年的5.2%上升到2013年的6%,排名世界第三,服务贸易占贸易总额的比重进一步提高,2011年、2012年、2013年分别为10.3%、10.8%、11.5%。但逆差持续扩大,服务贸易逆差由2012年的897.2亿美元进一步扩大至1247亿美元,同比增长39%,成为全球服务贸易逆差第一大国。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按国际收支口径统计,不含政府服务,下同)进出口总额首破5 000亿美元,达5 34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出口总额达2047.2亿美元,不足美国的三分之一,比上年增长7.5%,服务进口总额3 294.2亿美元,同比增长17.6%,增幅与上年基本持平[6],图3为2000—2013年中国服务进出口额及全球占比变化图。
图3 2000—2013年中国服务进出口额及全球占比
资料来源:WTO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Database, http://stat.wto.org/StatisticalProgram,占比为作者计算。
据商务部统计,2014年1—6月,我国服务进出口增势明显,总额达2 84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3%。服务进、出口均实现两位数增长。2014年1—6月,我国服务出口1131.7亿美元,同比增长18.2%;服务进口1 715.5亿美元,同比增长13.6%。服务贸易逆差同比扩大。1—6月累计逆差584亿美元,同比增长5.6%。服务贸易逆差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保险服务,逆差额分别为440.3、289.5、109.8、86.3亿美元。服务进出口占对外贸易比重有所提升。2014年1—6月,我国服务进出口增速高于货物贸易增速14.1个百分点,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货物和服务进出口额之和)的比重为12.3%,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7]。
分项来看,2013年运输、旅游和其他服务占服务出口的比重分别为18.4%、25.2%和56.4%,占服务进口的比重分别为28.6%、39.1%和32.3%。旅游、运输服务和建筑服务等传统服务占比逐步下降,其他商务服务和金融服务占比提升明显(见表7)。金融服务出口增长迅速,达到51.9%,进口增长了75.6%;其他商务服务出口增长了28.3%,取代法国成为世界第4大其他商务服务出口国。
逆差主要集中于旅游、运输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保险服务领域,其他商业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建筑服务则实现较大数额顺差。2013年,中国出境游持续升温,旅游进口占全国服务进口总额的比重进一步提升。全年实现旅游进口1 286.5亿美元,继续居中国服务进口第一位,同比增长26.1%,占比由上年的36.4%提升至39.1%。出口则由500.3亿美元增长至516.4亿美元,逆差较上年增长了48.2%。货物贸易增长乏力导致对与其密切相关的运输服务业需求相应减少,加之中国运输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强,逆差继续扩大,2013年运输服务出口从2012年的389.1亿美元降至376.3亿美元,进口则从858.6亿美元增加至943.1亿美元,逆差较上年增长了20.7%(见表7)。
2014年1—6月,传统服务占比继续下降,高附加值服务出口保持快速增长。传统服务(旅游、运输服务和建筑服务)进出口占比为58.1%,比上年同期下降3.9个百分点。其中,传统服务出口占比为42.3%,比上年同期下降6.8个百分点;进口占比为68.4%,比上年同期下降1.8个百分点。金融服务、电影音像、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出口分别同比增长53.4%、35.1%、18.2%和14.1%。其中,咨询服务出口209亿美元,金额仅次于旅游出口,占比为18.5%。
从市场结构来看,中国服务进出口主要集中于香港、欧盟、美国、日本、东盟等国家(地区)。从区域分布来看,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在运输、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服务和广告宣传等领域较内陆地区具有明显优势,是中国服务贸易的主要出口地区,超过9成以上的服务贸易集中在东部11个省份和直辖市,其中北京、上海和广东约占2/3;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合计占比不足10%。
表7 2012、2013年中国服务贸易行业结构
资料来源:WTO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Database, http://stat.wto.org/StatisticalProgram,占比为作者计算。
总的来说,当前中国外贸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国际分工体系通过产业链的区段分工将我国的产业高度长期压制在一个比较低端的环节,甚至产生了某种妨碍结构升级的“锁定效应”。虽然服务出口国际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但十多年来连续逆差,与货物贸易呈非均衡的发展态势,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依然较小(2013年为11.5%,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同为金砖国家的印度为26.4%、巴西为19.7%),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低级化,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的比重严重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劣势非常明显(从贸易结构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贸易整体呈现出运输和旅游服务百分比不断下降,而包括通信、金融、保险、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务服务等的百分比趋于增长的结构调整趋势。高收入国家金融、保险、计算机、信息、通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其他商务服务等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的比重较高,达到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50%以上,英、美更是达到60%以上。与此相比,我国服务贸易结构并不合理,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贸易在中国服务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仅为25%左右),缺乏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不足、营销渠道不畅,在品牌、专利技术等自主知识产权方面缺乏核心竞争力。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还非常薄弱,同时还面临着来自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日趋激烈的竞争。由表8可以看出,中国服务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指数(TC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和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NRCA指数)均很低,服务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在26个经济体中最低,TC指数和NRCA指数为负数,排名分别为24和22,低于多数OECD国家,且明显低于印度,RCA指数排名末位,远远小于0.8,仅为0.4左右,不仅大大低于OECD主要国家和印度,与巴西和南非相比也有较大差距。这些数据充分反映出我国服务贸易连续逆差,在国际市场上高市场份额与低竞争力并存的局面。
表8 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2013年)
资料来源:根据WTO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Database数据计算。
从动态来看,1997至2013年间,中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指数也并未体现出一种改善的态势,甚至还有所下降(见图4)。
图4 1997—2013年中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指数
资料来源:根据WTO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Database数据计算。
从服务业各部门的国际竞争力指数来看,我国金融、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文化和休闲服务、通信、保险、交通运输业排名非常落后,不仅低于OECD主要国家,且均低于印度。印度除了建筑服务业的竞争力弱于我国之外,其计算机及信息服务、金融、保险、交通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与其他金砖国家相比,都表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由此可见,中国在新兴服务业方面与其他可比国家的差距比传统服务业方面的差距要大得多。中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基本上还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与资源密集型行业,反映在出口收入上其稳定性差,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服务出口将受到很大打击。
综上,虽然中国服务贸易增速快、规模大,但国际竞争力依然低下,是经济发展中的“短板”,亟待“质的提升”。若以上状况得不到改变,那么中国贸易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就无法实现,服务贸易自身也会陷入“比较优势陷阱”。
当前,中国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的外部形势复杂,内部经济深度转型与调整任重而道远。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温和复苏,对服务贸易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但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很多,对服务需求增长缓慢,需求不振将进一步加剧服务贸易领域的竞争。发达国家进一步强化在高端服务贸易领域的竞争优势,其占主导地位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撼动,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推进服务贸易,积极承接服务业跨国投资和离岸服务外包,中国出口竞争力面临多重严峻挑战。而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国际经济体系加速改革和全球治理结构深度调整,促使各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区域经济金融合作进程,以服务业跨国转移和要素重组为主的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不断加速,国内深度的结构调整与转型逐步取得实质性进展,又为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从国内看,伴随国家经济形势的稳定发展,市场环境日趋规范,出口企业信心持续增长,货物贸易企稳回升,服务业增加值继续保持较高增速,服务业开放度提升,服务业吸收外资继续增长,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不断增加,推进企业“走出去”战略,通过商业存在实现的服务出口显著扩大。可以预计,中国服务贸易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结构持续优化,并在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当前,国际生产分割的趋势愈加明显,全球产业链的高增值环节不断向前端的研发设计和后端的营销服务集中。由于大多数出口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各种服务,服务部门贡献了全球出口增值部分的近一半。服务贸易发展的水平和状况决定了一国国际贸易的质量和实力,有助于提高出口附加价值和技术含量,促进一国向产业链高端攀升,从而提高一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在经济全球化中的获益能力,甚至可能使得一国经济发展所依赖的模式发生变迁。中国要从“低端锁定”、“比较优势陷阱”中突围,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借助贸易结构转型,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延伸参与国际分工的价值链,通过对全球价值链由低端向高端的控制,实现贸易条件和贸易利益的改善,最终达到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的。
中国要在未来5年到10年间将服务贸易额在总贸易额中的占比提高到20%左右,必须进一步改革创新,放松管制,破除壁垒,扩大对内与对外开放,主动对接国际贸易新规则,大力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程,加强贸易促进机制建设,鼓励服务企业“走出去”,扩大通过“商业存在”实现的服务贸易,通过技术、组织与制度创新,促进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信息化,推动产业融合与协调发展,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提升产业层级和技术效率,实现在全球产业链上的跃升。
(执笔:殷 凤、王全玲)
[1]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3YJA790141);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课题(2014BJB002)资助。
[2]WTO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Database, http://stat.wto.org/StatisticalProgram。
[3]WTO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2014; pp37。
[4]美国和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在2014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出现下滑,中国第一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仅为6.1%,低于去年7.7%的水平,影响到其贸易伙伴的出口。此外,2014年上半年发达经济体的进口需求逐步恢复,但不及发展中经济体进口需求的放缓程度,从而造成全球整体进口需求受到影响。
[5]当前,乌克兰局势并未得到明显缓解,未来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乌克兰危机不仅会对俄罗斯和乌克兰经济造成冲击,其负面效应还不断向中亚和独联体地区扩散,使欧亚地区国家的对外经贸合作受到影响。中东的动荡局势可能威胁到石油供给从而引发油价上涨。西亚北非地区乱局并未根本缓解,一些国家的矛盾和冲突仍有可能激化。2014年多个新兴大国将举行大选,经济政策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政治风险不仅影响相关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还导致能源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增添了经济复苏的难度。
[6]数据来自WTO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Database, http://stat.wto.org/StatisticalProgram,增长率为作者计算。
[7]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http://tradeinservices.mofcom.gov.cn/c/2014-07-28/245737.s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