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键是用对人

关键是用对人

时间:2023-07-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房玄龄等依照这个原则,确定了文武官员总定额为640个。最后唐太宗对专门人才提出了使用原则。1.关键是用对人唐太宗讲“量才授职”,也就是要用对人。1860年,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事实证明,巴恩的话是有道理的。为此,蔡思一直怀恨在心,激愤不已。不过,这个家伙确实是个大能人,在财政预算与宏观调控方面很有一套。

一、原文

贞观元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致治之本,惟在于审。量才授职,务省官员。故《书》称:‘任官惟贤才。’又云:‘官不必备,惟其人。’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古人亦以官不得其才,比于画地作饼,不可食也。《诗》曰:‘谋夫孔多,是用不就。’又孔子曰:‘官事不摄,焉得俭?’且:‘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此皆载在经典,不能具道。当须更并省官员,使得各当所任,则无为而治矣。卿宜详思此理,量定庶官员位。”玄龄等由是所置文武总六百四十员。太宗从之,因谓玄龄曰:“自此倘有乐工杂类,假使术逾侪辈者,只可特赐钱帛以赏其能,必不可超授官爵,与夫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遣诸衣冠以为耻累。”(择官第七)

二、参考译文

贞观元年,唐太宗对房玄龄等讲道:“使国家在政治上安定清平的根本,是对官员的审察。按照人的才能授予适当的职务,务必减少官员的职数。因为《尚书》称:‘任用官职的唯一标准是德才兼备。’又说:‘官员负有重任,不必完全按事先设置充满,唯有贤德的人才可居其位,宁缺毋滥。’如果得到贤能之士,人数虽少也足够了。那些无能之辈,纵然多又有什么用呢?古时候有人把只任用官员,却不能得到他的才能,比作是在地上画了一张饼,中看不中吃,是不可能充饥的。《诗经》说:‘谋划的人很多,不知所用。’另外孔子也说:‘一个官员不兼摄几个职务,怎么能说俭约呢?’且有俚语:‘一千张羊皮,不如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这些经典上的至理名言实在说不完。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官员数量压缩到最低限度,使他们各在其任,各司其职,那我们就可以无为而治了。你们应当仔细思考其中的道理,确定百官职位的职数。”房玄龄等依照这个原则,确定了文武官员总定额为640个。唐太宗采纳了,然后对房玄龄说:“以后若有乐工杂类,技艺超群,只可特别赏赐金钱、布匹等用来奖励他们的技能,一定不可破格授受官职,与朝廷上的贤臣们比肩而立,同坐而食,以免使士大夫感到耻辱。”

三、领导政要

在本节中,唐太宗提出了几个原则,一是要用对人,二是要精简官员职数,三是宁缺毋滥。最后唐太宗对专门人才提出了使用原则。

1.关键是用对人

唐太宗讲“量才授职”,也就是要用对人。

《封建第八》记载: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驾幸翠微宫,授司农卿李纬为民部尚书。当时房玄龄在京留守,正好有人从京城来,唐太宗赶快问:“房玄龄对李纬任尚书,有什么意见?”来人回答说:“房玄龄只说李纬胡子很好看,没有说别的。”太宗听说房玄龄对李纬这个任命没有肯定的意见,赶快收回成命,把李纬的职务改为洛州刺史。


1860年,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有一天,有位名叫巴恩的银行家到林肯的总统官邸拜访,正巧看见参议员萨蒙·蔡思从林肯的办公室走出来。于是,巴恩对林肯说:“如果您要组阁的话,千万不要将此人选入您的内阁。”林肯奇怪地问:“为什么?”巴恩说:“因为他是个自大成性的家伙,他甚至认为他比您伟大得多。”林肯笑了:“哦,除了他以外,您还知道有谁认为他自己比我伟大得多?”“不知道。”巴恩答道,“不过,您为什么要这样问呢?”林肯说:“因为我想把他们全部选入我的内阁。”

事实证明,巴恩的话是有道理的。蔡思果然是个狂态十足、极其自大,而且妒忌心极重的家伙。他狂热地追求最高君主权,本想入主白宫,不料落败于林肯,只好退而求其次,想当国务卿。林肯却任命了西华德,无奈,只好坐第三把交椅,当了林肯政府的财政部长。为此,蔡思一直怀恨在心,激愤不已。不过,这个家伙确实是个大能人,在财政预算与宏观调控方面很有一套。林肯一直十分器重他,并通过各种手段尽量减少与他的冲突。

后来,目睹了蔡思的种种行为并搜集了很多资料的《纽约时报》主编亨利·雷蒙顿拜访林肯的时候,特地告诉他蔡思正在狂热地上蹿下跳,谋求总统职位。林肯以他一贯以来特有的幽默对雷蒙顿说:“亨利,你不是在农村长大的吗?那你一定知道什么是马蝇了。有一次,我和我兄弟在肯塔基老家的农场里耕地。我牵马、他扶犁。偏偏那匹马很懒,老是磨洋工。但是,有一段时间它却在地里跑得飞快,我们差点都跟不上他。到了地头我才发现,有一只很大的马蝇叮在它的身上,于是我把马蝇打落在地。我的兄弟问我为什么要打掉它,我告诉他不忍心让马被咬。我的兄弟说:“哎呀,就是因为有那家伙,这匹马才跑得那么快。”然后,林肯意味深长地对雷蒙顿说:“现在正好有一只名叫‘总统欲’的马蝇叮着蔡思先生,那么,只要它能使蔡思那个部门不停地跑,我还不想打落它。”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总结出企业或组织要想发展下去,就必须使用一定数量的“马蝇”,并把林肯使用蔡思称为“马蝇效应”。

2.精简机构职数

唐太宗很注重机构人员的设置,“务省官员”,务必减少官员的职数。据1987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一书公布的中国历代官民比例:西汉1∶7945,东汉1∶7464,唐朝1∶2927,元朝1∶2613,明朝1∶2299,清朝1∶911,民国1∶343。由以上数据看出,唐朝的官员比汉朝仍然偏多,这也许就是唐太宗什么一再强调精简官员数量的原因。

我国企业冗员的主要原因,是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时代“低工资、广就业”政策的影响下,经过“大而全”“小而全”式的粗放发展,承担了过多的社会职能,沉积了大量的冗余人员。而现在各类企业的冗员是受国企冗员的影响,尤其是改革开放初期创建的企业,受其影响更为严重。

日本企业特别是大企业,机构庞大、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现象也相当严重。而日本又是个保留着很多传统伦理观念的国家,高失业率不能被日本社会所接受。因此,日本企业在精简人员时没有采取美国式的大量解雇的方式,而是通过流动、调整的方式来实现。一是向本集团或相关的中小企业直接输送人员,具体做法是由原公司出面与中小企业联系,征得员工本人同意后,将其派遣到新公司工作。二是通过人才派遣公司向中小企业输送人员。三是减少综合人员,减少新职员的雇用,将一部分较有能力的综合事务性人员抽调到第一线代替业务部门的自然减员,将事务性人员逐步改为合同制、计时制或从人才派遣公司雇用临时工等。

新建企业一定本着精简高效原则设置机构,切不可留下冗员的根基。所谓企业管理的精简高效,其实就是用最少的人员设置、最优化的组织机构,完成组织管理的工作。因此,在管理过程中要使每一个部门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每个部门之间要相互协调,组织结构不重复、不冲突,用最少的人力高质量地完成尽可能多的工作,达到最好的工作目标。

3.宁缺毋滥

宁缺毋滥一词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善为国者,赏不僭而刑不滥。赏僭,则惧及淫人;刑滥,则惧及善人。若不幸而过,宁僭无滥。与其失善,宁其利淫。无善人,则国从之。”意即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宁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顾质量贪多凑数。

唐太宗认为“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如果得到贤能之士,人数虽少也足够了。那些无能之辈,纵然多又有什么用呢?然后列举了几句经典来说明宁缺毋滥的道理。

微软能够造就出数以千计的百万富翁,且对公司忠心耿耿的主要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微软建立了一套网罗顶尖人才,珍惜顶尖人才的机制,建立了一种“宁缺毋滥,人尽其才”的选人用人模式。比尔·盖茨曾坦言:“如果把我们公司顶尖的20个人才挖走,那么我告诉你,微软将会变成一家无足轻重的公司。”也许,这就是微软成功的秘诀所在。

而在我国,企业用人宁缺毋滥的思想正在形成,尤其是《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企业解雇员工需要向员工支付一定的经济补偿,直接导致企业用人风险性加大,使得企业主动地开始谨慎招聘。

4.专门人才的使用原则

房玄龄等按唐太宗的原则确定官员职数后,唐太宗对房玄龄说:“自此倘有乐工杂类,假使术逾侪辈者,只可特赐钱帛以赏其能,必不可超授官爵,与夫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遣诸衣冠以为耻累。”意思就是说:以后若有乐工杂类,技艺超群,只可特别赏赐金钱、布匹等用来奖励他们技能,一定不可破格授受官职,让他们与朝廷上的贤臣们比肩而立,同坐而食,以免使士大夫感到耻辱。

这段话看似唐太宗对从事“乐工杂类”的人有些歧视,要从事这种职业就很难再从政为官了,做得好也只能得到“钱帛以赏”,不能“超授官爵”。其实不然,这是解决专门人才如何使用的问题的思路。由此也可限制君王对投其所好者的滥封滥赏的肆意行为。

这给企业如何使用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借鉴。专业技术人才,一般是指受过较高的专业教育,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创造性地解决重大实际问题的专业技术工作者。他们是技术创新、技术攻关的主体,是提高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中坚力量,包括工程技术、经济、会计、统计、行政管理、政工、法律、翻译人员等。对他们应像唐太宗那样,给他们中的出类拔萃者很高的待遇,做到“一流人才,一流贡献,一流报酬”,但不一定要封官进爵,而是塑造他们专业权威、技术领袖的形象,避免专业技术人才到一定职业高度后不得不放弃专业生涯,转入行政职级领域才能获得更高收入和社会地位的窘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