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文
然而今之群臣,罕能贞白卓异者,盖求之不切,励之未精故也。若勖之以公忠,期之以远大,各有职分,得行其道;贵则观其所举,富则观其所养,居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因其材以取之,审其能以任之,用其所长,掩其所短;进之以六正,戒之以六邪,则不严而自励,不劝而自勉矣。故《说苑》曰:“人臣之行,有六正六邪。行六正则荣,犯六邪则辱。何谓六正?一曰萌芽未动,形兆未见,昭然独见存亡之机,得失之要,预禁乎未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显荣之处,如此者,圣臣也;二曰虚心尽意,日进善道,勉主以礼义,谕主以长策,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如此者,良臣也;三曰夙兴夜寐,进贤不懈,数称往古之行事,以厉主意,如此者,忠臣也;四曰明察成败,早防而救之,塞其间,绝其源,转祸以为福,使君终以无忧,如此者,智臣也;五曰守文奉法,任官职事,不受赠遗,辞禄让赐,饮食节俭,如此者,贞臣也;六曰家国昏乱,所为不谀,敢犯主之严颜,面言主之过失,如此者,直臣也;是谓六正。何谓六邪?一曰安官贪禄,不务公事,与世浮沉,左右观望,如此者,具臣也;二曰主所言皆曰善,主所为皆曰可,隐而求主之所好而进之,以快主之耳目,偷合苟容,与主为乐,不顾其后害,如此者,谀臣也;三曰内实险诐,外貌小谨,巧言令色,妒善嫉贤,所欲进,则明其美、隐其恶,所欲退,则明其过、匿其美,使主赏罚不当,号令不行,如此者,奸臣也;四曰智足以饰非,辩足以行说,内离骨肉之亲,外构朝廷之乱,如此者,谗臣也;五曰专权擅势,以轻为重,私门成党,以富其家,擅矫主命,以自贵显,如此者,贼臣也;六曰谄主以佞邪,陷主于不义,朋党比周,以蔽主明,使白黑无别,是非无间,使主恶布于境内,闻于四邻,如此者,亡国之臣也;是谓六邪。贤臣处六正之道,不行六邪之术,故上安而下治。生则见乐,死则见思,此人臣之术也。”《礼记》曰:“权衡诚悬,不可欺以轻重;绳墨诚陈,不可欺以曲直;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圆;君子审礼,不可诬以奸诈。”然则臣之情伪,知之不难矣。又设礼以待之,执法以御之,为善者蒙赏,为恶者受罚,安敢不企及乎?安敢不尽力乎?(择官第七)
二、参考译文
然而,今天的群臣中,很少有能够守正清白业绩卓越的,这都是他们所追求的不符合实际,勤勉努力没有到位的缘故。如果能以勉励自己尽忠为公,以期望自己前程远大,各有职位,并能认真履行职责。高贵时,应该观察他所举用、所亲近的;富有时,应该观察他所奉养、所消费的;居家时,应该观察他兴趣爱好之所在;学习实践中,应该观察他所关心、所言说的;窘困时,应该观察他所不肯苟且接受的;疏贱时,应该观察他所不愿任意作为的。根据他的才能选取,审察他的才能任用,使用它的长处,掩盖他的短处。鼓励增进六正臣子,消除戒掉六邪臣子,就能达到不严格要求也能自行努力,不劝勉也能自行勉励。所以《说苑》中说:“臣子所作所为。有六正六邪。行为举止六正的光荣,行为举止六邪的可耻。什么叫做六正六邪?六正就是:第一,当一切还隐伏着,没有露出苗头,这时就能很清楚地看出存亡的预兆和成功与失败的先机,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就预防它发生,让人主很超然地站在显要的地位,天下的人都称赞他是位很尽忠的大臣,像这样的大臣,就可算是圣明的臣子;第二,要虚心诚意,贡献善道,勉励人主进步,告诉人主最好的策略,顺着人主的优点,补救他的缺点,有了成绩属于人主,不敢自夸是自己的功劳,像这样就是贤良的臣子;第三,是自己操劳,早起晚睡,不停地推荐贤能的人,学习古代的嘉言善行来勉励人主,使国家社会能够安定,这就是忠臣;第四,是能明察极小的事情,能提前看出成败,预防它并加以挽救,退而三思,堵塞它的空隙,断绝它的乱源,转祸为福,让人主没有可担忧的,像这样的大臣就是有见识的大臣;第五,是能遵守规章制度,辞谢一切赏赐,也不接受赠送,衣服整齐,饮食节俭,像这样就是忠贞不二的大臣;第六,是当国家混乱的时候,人主做错事,然而能够冒犯人主,指出他的过失,不怕牺牲,认为自己牺牲了只要国家能保得住,对自己的行为不表示后悔,像这样就可算是耿直的大臣;这就是所说的六正。六邪呢?第一,是只求做官享受俸禄,只谋取私人的利益,不管公家的事,有智慧不肯用,有能力不肯做,人主渴求人臣能提供意见,贡献良策,他还不肯尽自己的职责,苟且求荣,随波逐流,没有主见,左右观望,像这样的大臣徒有其名;第二,是人主的话,他都说好,人主的行为,他都说不错,暗中看准了人主喜欢什么,他就奉献,让人主的耳目能得一时之快,投机取巧来迎合人主,不管他后来的祸害,像这样就是谄谀的臣子;第三,是内心险诈,外表却好像很谨慎,说的话好听,做的表情好看,而内心又好嫉贤妒能的人,他想要推荐的人,就替他隐恶扬善,他所要打击的人,就对他隐善扬恶,让人主用人失去依据,赏罚不当,命令也不能实行,像这样就是奸臣;第四,是智慧足以掩饰他的罪过,话也很有说服力,对内离散骨肉之情,对外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像这样就是谗臣;第五,是专权仗势,拿国家大事来提高自家的权势,成群结党来使自家富有,又假借人主的命令,来自我炫耀,增加自己的威势,像这样就是贼臣;第六,是拿邪道来向人主谄媚,让人主遭到不义,搞小组织来蒙敝人主,在人主面前就说好听的话,离开了人主话就变了,黑白不分,是非不明,找机会来攀附人主,使四周的友邦和国内的百姓都知道人主的罪恶,像这样的大臣就是亡国的大臣;这就叫做六邪。
如果贤臣做到六正,避免六邪,那么朝廷就会安宁,国家也会太平。生时为百姓造福,死后被人追忆思念,这就是为臣之道。”此外,《礼记》说:“秤杆一提,物体的轻重就称出来了;绳墨一拉,曲直就显示出来了;规矩一比,方圆也就清楚了。有德之人都明白事理,不能妄说他们奸诈。”可见臣子尽忠与否,其实不难辨别,如果朝廷能够对他们以礼相待,以法约束,行善的能够加以褒奖,作恶的能够处以刑罚,他们怎么会不尽力呢?
三、领导政要
本段是从贞观十四年魏征上疏奏文中节选的。魏征首先给我们讲了识人或鉴别人的“六观”,然后引用了《说苑·臣术》第一章关于臣子“六正六邪”的论述。刘向认为,“贤臣处六正之道,不行六邪之术”,才能“上安而下治”。由于刘向“六正六邪”的概括比较全面准确,所以一直为人所沿用。魏征在上唐太宗疏中就曾告诫:“进之以六正,戒之以六邪,则不严而自厉,不劝而自勉矣。”主张以“六正六邪”为标准来选拔人才和实行奖惩。
1.识人“六观”
《唐史》记载:狄仁杰能做宰相,实际是娄师德推荐的,而狄仁杰却不知道,他认为娄师德不过是一介武夫而已,数次把他排挤在外。太后武则天觉察到了,便问他说:“朕重用你,你知道原因吗?”回答说:“我因为文章出色和品行端正而受到重用,并不是无所作为地依靠别人。”过了一会儿,武则天对他说:“我曾经不了解你,你做了高官,全仗娄师德提拔。”于是令侍从拿来文件箱,拿了十几篇推荐狄仁杰的奏折给狄仁杰。狄仁杰读了之后,害怕得连忙认错,武则天没有指责他。狄仁杰走出去后说:“我没想到竟一直被娄大人容忍!而娄公从来没有骄矜的表现。”
(1)贵则观其所举
高贵的时候,应该观察他所举用、所亲近的。看一个人首先要看他居于高位时的表现,举用了什么样的人,平时他接近或接近他的又是什么样的人。由此就可以看出他的德行如何,取得高位是不是靠伪装自己窃取而来。在管理过程中,如果一名下属取得了某项成绩或得到了某种奖励,就看他日后是否有沾沾自喜、飘飘然的习性,有此习性的人是心志不高、难以委以重任的人。
(2)富则观其所养
富有的时候应该观察他所奉养、所消费的。看一个人第二要看他富有的时候他都奉养哪些人,过去有钱有势的臣子都善于奉养门客,那就看看这些门客的德行;另外还要看他的平时消费,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等,由此看出其心之高低。
(3)居则观其所好
居家时,应该观察他的兴趣爱好之所在。魏征认为,看一个人不能尽看他的官场举止,还应看看他居家时,表现如何。所以,第三是看他的住所、摆设情况、装修情况,以此判断出他的兴趣爱好偏重于什么,是简朴还是奢侈。
(4)习则观其所言
在学习实践中,应该观察他所关心、所言说的。即看他近期都做些什么,看什么书、做什么事、说什么话等,由此看出他学识的广博程度和对问题的研究、认识深度。例如一般企业在面试时,经常对应聘者提出“你最近在看什么书”或者“你最近有什么培训”等问题,通过应聘者的回答便可以看出他的学识和口才。
(5)穷则观其所不受
窘困时,应该观察他所不肯苟且接受的。即看他处于窘困时,接受什么,不接受什么,如此可以看出他是不是有“贫贱不能移”的高尚品质和为人境界。在企业管理中,领导者对可塑之材的培养可采用加压的方式,对其施加压力,将很多工作任务都交给他,如此才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真实水平和胜任能力。
(6)贱则观其所不为
疏贱时,应该观察他所不愿任意作为的。即看他处于卑微的境界时,什么事情不愿意做。人一生中总会遇到挫折,当他遇到挫折时,他的志向会不会改变,可以看出他的修养和涵养。企业在经营中会碰到很多挫折,这时也可以看出员工对重担和压力的承受能力,企业中很多人的才能都是临危之时才得以显露出来。因此,企业发展遇到挫折也不一定是坏事,毕竟乱世出豪杰,这正是人才凸显的绝好时机。
2.臣子的类型分析
(1)圣臣与具臣
首先说圣臣。萌芽未动,形兆未见,昭然独见存亡之机,得失之要,预禁乎未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显荣之处,如此者,圣臣也。
历史上,伊尹、姜尚、张良这些人,都可算是圣臣。他们的位置最高,相当于现代国家最高的顾问。在事情未发生之前就预先防止,使他们的君主永远站在正确的这一面,能够做到这样的,叫做圣臣。秦观的《书王蠋后事文》说:“古之世,有不去商纣之虐君,以从周武之圣臣而守死西山者,其人曰伯夷。”
《求谏第四》中说:贞观十七年,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曰:“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当时谏者十有余人。食器之间,何须苦谏?”遂良对曰:“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太宗曰:“卿言是矣。朕所为事,若有不当,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谏。比见前史,或有人臣谏事,遂答云‘业已为之’,或道‘业已许之’,竟不为停改。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
其次说具臣。安官贪禄,不务公事,与世浮沉,左右观望,如此者,具臣也。
安于官位,贪取俸禄却不为公事操心,遇事随波逐流,左右观望没有主张,见风使舵,八面溜滑,瞻前顾后,左顾右盼,这种滥竽充数的官吏就是具臣。
(2)良臣与谀臣
首先说良臣。虚心尽意,日进善道,勉主以礼义,谕主以长策,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如此者,良臣也。
良臣,在《说苑》中称作大臣。能够尽心尽意,经常向君主建言献策,劝勉君主公正廉明,主动献计献策,支持君主好的政策,纠正君主错误的倾向,能做到这样的可谓是大臣。
宋太祖之初,有一位大臣去看皇帝,当时皇帝穿了睡衣在宫里,他就背过身子,站在门边不进去,皇帝看见他站在门外,教侍卫去问他为什么不进去,他说皇上没有穿礼服,一句话把皇帝整得脸都红了,赶快去换了代表国家体制的礼服出来接见他。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但这种骨鲠之臣则绝不马虎,因为皇帝代表了一个国家。
在清朝的实录里就讲到,康熙自7岁登基,当了60年的皇上,一天到晚忙得不得了,即使他一个人在房里的时候,也从来没有把头上戴的礼帽摘下来,自己就如此严格管理自己。
所以一个真正好的管理者,对待自己应该非常严格,这是很不容易的事,自己如果克服不了自己的惰性,想征服天下,是不可能的。这里讲到的大臣,对君主要“勉主以礼义”,即要劝勉君主守礼行义。“谕主以长策”,告诉君主要眼光看得远,作长久的打算,使他发扬好的地方,改掉坏的地方,这样的叫大臣做良臣。
其次说谀臣。主所言皆曰善,主所为皆曰可,隐而求主之所好而进之,以快主之耳目,偷合苟容,与主为乐,不顾其后害,如此者,谀臣也。
凡是君主说的便一味附和说好,君主做的都恭顺地表示可行,讲话、干事投君主所好,溜须拍马,全力讨君主欢心。这种人称之为“谀臣”。
《史记·龟策列传》中载:“纣有谀臣,名为左强。夸而目巧,教为象郎。将至于六十一天,又有玉床。犀玉之器,象箸而羹。”可以知道,“左强”是商纣王的谀臣之一。左强诱导纣王制造象廊、玉床、象箸、犀器,极尽奢侈之能事。纣王与左强一拍即合,两人主观判断“是非”的标准相同,这就为纣王失败提供了同伙。
(3)忠臣与奸臣
首先说忠臣。夙兴夜寐,进贤不懈,数称往古之行事,以厉主意,如此者,忠臣也。
能够早起晚睡,日夜操劳,经常用以往、别人的经验教训,鞭策和激励君主,对君主和组织忠心耿耿。同时还要“进贤不懈”,用各种方法来培养后辈,予以推荐,而且有好人才就推荐,不可松懈停顿。
前辈大臣是“数称往古之行事,以厉主意”。过去的大臣,都是深通历史,如司马光,著有《资治通鉴》,但他也是大政治家。他曾一度被贬回家,后来皇帝有许多事情要找他去谈,他接到命令进京,到了京城洛阳的城外,洛阳的老百姓听说司马相公蒙皇帝召见进京,大家高兴得跑到郊外去排队欢迎他。司马光看见这情形,问明白了原因,立刻往回走,不进京了。司马光知道,深孚众望不是好事,这就是他小心做人的地方。
杨阜是三国时的魏人,因战马超有功,被封为关内侯,魏明帝的时候又升了官,这人有一个抱负,历史上写他“以天下为己任”,也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思。因此历史上写他“敢抗疏”三个字。“疏”就是给皇帝的报告,“奏议”是建议,“奏疏”是与皇帝讨论问题,“抗疏”就是反对皇帝的意见。杨阜是常常提抗疏,皇帝收到他这些意见,看是看了,但往往不理会,他看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就提出辞官,但没被批准,皇帝还是认为他很好。
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天他看到魏明帝,穿了一件便服,而且吊儿郎当的,就很礼貌地告诉魏明帝,穿这样的衣服不合礼仪,弄得皇帝无话可说,默然回去换衣服。
魏明帝死了一个最疼爱的女儿,发丧的时候,魏明帝下命令表示自己要送丧,这一下杨阜火了,他抗疏说先王和太后死了你都没有去送丧,现在女儿死了要送丧,这不合礼。虽然杨阜的话是对的,魏明帝到底是君主,并没有理会他的反对意见,但杨阜可以称得上是忠臣。
其次说奸臣。内实险诐,外貌小谨,巧言令色,妒善嫉贤,所欲进,则明其美、隐其恶,所欲退,则明其过、匿其美,使主赏罚不当,号令不行,如此者,奸臣也。
内心阴险奸诈,外貌谦恭谨慎,能说会道,讨人喜欢,实际上嫉贤妒能,想提拔谁,就在上司面前尽说他的好话,隐瞒他的缺点;对真正的人才,就在上司面前夸大、突出他的过失,隐瞒他的优点,结果使上司赏罚不当,号令不行,政策、法规不能贯彻,这类官吏就是奸臣。
(4)智臣与谗臣
首先说智臣。明察成败,早防而救之,塞其间,绝其源,转祸以为福,君终已无忧。如此者,智臣也。
智臣,用现代的说法,就是有高明的远见,成败祸福,事先看得到,老早防着它的后果而采取适当措施。一个政策下来,只看成功的一面,一旦失败怎么办?要早防而救之,塞其间,间就是空隙。处理任何一事都必须顾虑周全,即使有百分之百成功的把握,总难免其中有一个失败的因素,就要“早防而救之”,先把漏洞堵塞掉,把失败的因素消灭了,把祸变成福,使上司没有烦恼、痛苦、愁闷。这就叫做智臣。
其次说谗臣。智足以饰非,辩足以行说,内离骨肉之亲,外构朝廷之乱,如此者,谗臣也。
有些人专耍小聪明,掩盖自己的错误,在单位里挑拨离间,把关系搅得乱七八糟。这种人称为谗臣。领导身边出现一个谗臣,就像埋下一个“不定时炸弹”,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
(5)贞臣与贼臣
首先说贞臣。能够遵纪守法,恪尽职守,不受贿赂,注意节俭。这种官员叫贞臣。
贞臣负责任,守纪律,奉公守法,上面交的任务,负责做到,尽自己的力量,不贪污,乃至送礼来都不受,生活清苦简单,廉洁之至。
《道德经》曰: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贞臣。因为大道废弃了,才感到仁义是多么重要。智慧出现了,才会发现大虚伪。家庭亲戚之间不和睦了,才感到孝心和慈爱的重要。国家发生灾害及战争等危机时刻,就会出现坚贞的忠诚之臣。
其次说贼臣。古云:专权擅势,以轻为重;私门成党,以富其家;擅矫主命,以自显贵,如此者,贼臣也。
依仗手中势力,损公肥私,搬弄是非,假借君主之名,钻营权力,窃取钱财。颠倒黑白,无限上纲,整倒别人,排斥异己,培植个人势力结成死党,形成自己的社会势力。这类官吏就是贼臣。
(6)直臣与亡国之臣
首先说直臣。家国昏乱,所为不谀,敢犯主之严颜,面言主之过失,如此者,直臣也。
君主在工作上犯错误时,不阿谀逢迎,能够犯颜直谏,面对面地指出君主过失,能做到这个地步的人称为直臣。
其次说亡国之臣。古云:谄主以佞邪,坠主于不义,朋党比周,以蔽主明,使白黑无别,是非无闻;使主恶布于境内,闻于四邻,如此者,亡国之臣也。
在君主面前阿谀奉承,鼓动、促使君主往邪路上走,背后又把错误都推到君主一个人身上;结党营私,互相包庇,欺上瞒下,不让君主了解真实情况,使上上下下黑白不分,是非不辨;暗地里宣扬君主的过失,使全国百姓都骂君主,闹得世上人人皆知。这种官吏就是亡国之臣。
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处世观以及对待工作的态度上是有差别的。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处于不同的层次,也就决定了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动机。美国银行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根据绩效考核和潜能考核的9个因素分别给每个员工评定为三等,纵横列表为9个方格(著名的“九格方图”理论),将每个员工的考核结果置于方格中输入人才盘点库,然后又为员工设计了“十字路口模型”确定员工的职业发展,即员工一级一级往上发展都面临着岗位和职能的转换——“十字路口”,这样决策者便于发现人、培养人,员工更清晰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有人把企业的员工分为四种类型:快马、慢牛、懒猪、坏狗。马,行动迅速、能奔善跑,但是桀骜不驯,因此,把那种能力很强,但是个性也很强、不太好管理的人形容为马;牛,行动缓慢、不善奔跑,但是从不偷懒,因此,把那种能力不强,但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厚道忠诚的人形容为牛;猪,并不笨,甚至有点小聪明,但是好吃懒做,因此把那种有一定能力,但是主动性不强的人形容为猪;狗,喜欢咬人,尤其是疯狗,因此,把那种喜欢挑拨离间、制造矛盾的人形容为狗。对于四种不同类型的人,也应该采取不同的使用方式。
对于马,宜赛,即“赛马”。企业要给他们一个平台,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让他们在这个平台上尽情驰骋。如果给他们套上嚼头,那么他们将与牛无异。对于牛,宜护,即“护牛”。牛干活不用鞭子抽,它不会偷懒。由于牛忠厚老实、笨嘴拙舌,不仅不会宣扬自己,往往还会成为其他人欺负的对象,因此要护。如果对牛还要使劲抽,被人冤枉你还不分青红皂白地训,他的牛脾气上来就会伤心而去。对于猪,宜赶,即“赶猪”。猪虽然没有马的本事,赛不过马,但还是有一定能力的,可惜主动性不强,需要一定的外力去逼迫他,要赶。赶得好,猪是完全可以出成绩的。对于狗,宜打,即“打狗”。狗由于喜欢咬人,因此是团队气氛的破坏者,如果不打,团队将人心涣散。一旦发现狗咬人,要坚决地打。
另外,在任何组织里,都存在几个难管理的人物,他们像苹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你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他苹果也弄烂。中国谚语“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一块臭肉坏了满锅汤”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