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岗敬业精神是做好工作的根本,是创造佳绩的前提;将敬业精神变为一种习惯,一种做人做事的品质,将使你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最终成就一番宏图伟业。
职业素养是个很大的概念,很多企业界的人士认为,除了应具备专业的知识以外,爱岗敬业应该是一流员工必备的首要职业素养。一名员工,如果连最起码的爱岗敬业精神都没有,又怎能成为一流员工,成为企业的栋梁之材呢?
“爱岗敬业”是我们每个人再熟悉不过的词语,我们经常在招聘启事上看到招聘单位要求应聘者要有爱岗敬业精神。爱岗敬业精神在今天受到的重视程度超过任何一个历史时期。
各行各业、各个企业都将爱岗敬业放在各项职业道德规范之首,并以此作为选择、培养和考核员工的重要标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行业竞争日益加剧,任何一家想竞争取胜的企业必须设法使每个员工爱岗敬业。同时,在现代职场,一名员工是否能获得成功,也取决于他的爱岗敬业精神。爱岗敬业精神,既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每位员工实现个人价值、取得个人成功的必要途径。
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总体要求,是一个人基本职业素质的体现,它展示了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和才干,体现着一个人对社会、对企业、对集体的责任感与奉献精神。
爱岗敬业是一种可贵的职业品质,是职场人士的基本价值观和信条。爱岗敬业精神是企业精神文化的精髓,是事业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源。爱岗敬业是有所作为的基础,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企业和个人都离不开爱岗敬业精神。
在经济社会中,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或得到他人的尊重,就必须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保持敬仰之心,视职业、工作为天职。可以说,爱岗敬业精神是职业精神的首要内涵,是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
具备爱岗敬业精神的员工之所以深受企业欢迎,是因为他们认识到爱岗敬业精神是一种优秀的职业品质。这样的员工会为企业的发展做出真正的贡献,当然,他们自己也会因此从工作中获得无穷的乐趣和收益。
应该说,一个人做到一时爱岗敬业很容易,但要做到在工作中始终如一,将爱岗敬业精神当作自己的一种职业品质却是难能可贵的。近年来,众多媒体都报道了一个爱岗敬业的典范——郭明义:
郭明义所在的鞍钢集团齐大山铁矿,是中国规模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大型铁矿,也是亚洲最大的露天铁矿。采场每天的产值超过700万元,每年运输矿石5000多万吨。采场公路蜿蜒曲折40多公里长,而这些公路就是维系矿山生产的“血管”,承担着矿石、岩石的输出和转运任务。郭明义就负责这些公路的建设和管护。不到采场去,你很难想象矿山公路的样子。矿石采到哪儿,路就修到哪儿,每天都在移动。最大的电动轮汽车自重100多吨,载重190吨,近300吨的重量,不停地碾压着路面,公路一旦阻塞或断裂,就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郭明义把确保公路优质畅通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修路作业白班每天8点开工,郭明义每天清晨4点多钟就起床,提前两个小时到岗,徒步巡查公路情况,如果关键路段发生意外,便立即组织夜班工友抢修,并制订出当天的修路计划,等到白班工人一到岗,就可以立即调度机械整修道路,一点也不耽误生产。
偌大的采场里,郭明义每天要在川流的车辆间巡行、指挥、筑路。这是既危险又艰苦的岗位。
露天采场的作业平台都是边形成、边生产、边消失,不能建固定的休息室,因此没有任何遮挡。无论突降暴雨暴雪,还是大风刮得人睁不开眼,想找个躲避的地方都没有。而且,修路作业的性质决定了越是天气恶劣,采场道路维修就越不能停下来,工作的任务就越重。
低于地面100多米的采场,就像一个小盆地,冬天时气温比外面要低5℃,夏天比外面高上10℃。修路的工人们都是驾驶各种维修车辆,驾驶室内好歹还有冷热风,郭明义却只能每天在或寒风刺骨或热如桑拿的环境里工作。每到夏天,他脸上都要一次又一次被晒爆皮;冬天来了,又常常冻得满脸长冻疮。这么多年来,谁也没有见他叫过一声苦,说过一句疼。
与一般公路管理员不同的是,郭明义每天指挥的尽是电铲、平路机、推土机、翻斗车等大型机具。特别是轮胎直径就近4米、整车高达6米多的电动轮,有15米左右的瞭望死角,有些视觉死角司机根本看不到,汽车满载重量超过300吨,一旦躲避不及,即便碾过诸如面包车、132型货车等铁家伙,司机都不会有任何感觉。
“郭大哥每天不停地巡路,穿梭在车辆间,光经过电动轮就得上百次,挺危险的。”31岁的电动轮司机陈晓峰说。但对司机们来说,只要看见郭明义,心里就踏实了,因为他总能知道路哪儿好、哪儿坏,第一时间组织抢修,一点不耽误活儿。
作为专业技术干部,郭明义本不需要这么累的。公路管理员的职责是主管全矿采场公路的规划设计、检查验收和管理考核工作,没有要求必须每天到采场,即便到了采场,也不用每天十几个小时和一线职工们奋战在一起,只需向现场负责人下达修路计划,然后检查验收就行,更没有要求每天提前来上班。但他每天早上都要把采场的公路亲自走一遍,在踏勘的过程中感受路面的变化,掌握采场运输线的最新情况。
“有必要这么做吗?”有记者问郭明义。郭明义淡定地说:“要不这么做,心里就不踏实。”就这样,郭明义不仅每天最早出现在采场,晚上下班前还要磨蹭一会儿:对采场主要道路再巡查一遍,观测道路的平整度、坡度和宽度,为第二天一早的道路抢修做准备。
郭明义从1996年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16年来,天天如此。有人做了统计:每天提前两个小时到岗,双休日、节假日从不休息,16年来多干了5年的工作量;在段高落差200多米的作业平台之间,他每天步行至少在10公里以上,16年里,他走过的采场公路里程达10万多里,相当于4次长征的路程……郭明义的“长征”,是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象征。
矿里几次要给郭明义配巡路车,都被他断然拒绝。“我只有走在路上,才能把路踩准了。”为准确了解路况,他坚持每天徒步巡查,天长日久,这40公里采场公路的每一道弯、每一个坎都牢牢地刻在了他的心里。
为了踩准路,很多时候,他付出的绝不只是跋涉的艰辛和早起的困乏。
最令工友们惊奇的是,每当生产出现困境的时候,郭明义总会及时出现。
2006年8月的一个深夜,睡梦中的郭明义被窗外暴雨惊醒,他突然想起白天巡路时注意到有一个坡道所处的山体容易滑坡,于是马上套上衣服穿上鞋子就往门外跑。为了尽快赶到,他选择了最不好走却最近的一条路——一处落差足有90多米的山坡,这种路只有在天气特别好时才能走,瓢泼大雨中根本无法行走。
郭明义是怎样连滚带爬地赶到作业区的,他自己已经记不清了。但那晚值班的修路工人都记得,当时大家正为抢修道路犯难:由于坡道狭窄,如果指挥上稍有偏差,推土机就会翻进坡底,搞不好就车毁人亡。平常大家都习惯由郭明义指挥,在这个节骨眼上,谁都心里没把握。当郭明义一身泥水、光着脚板站在大家面前时,在场的工友们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些平日里铁骨铮铮的矿山汉子,此时只是任凭眼泪伴着雨水刷刷地流!“这种时候,只有郭大哥能来。”修路车间公路管理员高森山说。
有什么能比发自内心的敬重和感动激发出更大的力量?在郭明义的感召下,大伙儿在暴雨中全力投入抢修,仅仅用了两个小时,就排除了险情,保障了生产。
2007年3月4日,鞍山遭遇了50年一遇的暴风雪。冒着漫天大雪,凌晨2点,郭明义从家里出发往采矿场走。路上的积雪没过膝盖,走着走着就掉进没腰深的积雪坑。他几乎手脚并用从雪堆里爬出来赶到采矿场。从清晨4点30分开始组织职工除雪,一直干到晚上6点多,采矿场主干线公路全部恢复生产后,他才下山。
在矿山,熟悉郭明义的人,没有一个不敬佩他,任何一个工友讲起他爱岗敬业的故事都有说不完的话。
这样的事情发生多了,大家都称郭明义为“郭大侠”——关键时刻总能挺身而出。郭明义却说:“啥大侠不大侠的,不就是把工作干好嘛,这是每个人的本分。”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他从37岁时开始干起,如今已奋战到了53岁。16年里,他从未有过离开这一艰苦岗位的念头。并且,当领导考虑到他年龄大了,想给他调换一个相对轻松的岗位时,他也主动谢绝了。
对郭明义而言,爱岗敬业是自己的人生追求,忘我工作更是自己的无悔选择。就像那一直向前延伸的采场公路,虽历尽重压,却始终坚韧地展示着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郭明义为我们树立了爱岗敬业的典范,他以十几年如一日无私忘我的工作态度,为我们诠释了爱岗敬业的真谛:爱岗,就是要以本职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激发出自豪感、责任感、使命感;敬业,就是要科学、严谨地对待自己的岗位,释放出活力、创造力、战斗力。从郭明义身上,我们还能够领悟到,爱岗,是每个志在优秀的人对事业的应有执著;敬业,是每个员工最起码的品质。当我们将爱岗敬业意识内化为一种品质,实践于行动中,工作就会积极主动,勤奋认真,一丝不苟。这样不仅能获得更多宝贵的经验和成就,还能从中体会到快乐,并能得到同事的钦佩和关注,受到企业的重用和提拔。懂得爱岗敬业,具有爱岗敬业精神是我们在事业上迈出的第一步,在职场中打拼的人士要不断思考这一问题并培养自己的爱岗敬业精神。如果在工作中能把爱岗敬业变成一种习惯、一种品质,将会受益一生。
每一个职场中人,都应该磨炼和培养自己的爱岗敬业精神,因为无论你将来到什么位置,做什么工作,爱岗敬业精神都是你走向成功的最宝贵财富。
1.你认为“爱岗敬业是一流员工必备的首要职业素养”吗?为什么?
2.郭明义的爱岗敬业精神感动了中国,这种精神感动你了吗?
3.扪心自问,你是一个爱岗敬业的人吗?如果还不是,你打算如何提升自己这一必备的职业素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