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时间:2023-07-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也就是说举荐人才对内不避讳自己的亲属,对外不避讳自己的仇人,一切以德才为标准。这个故事是对“外举不避仇”最好的诠释。对有真才实学的,我们要“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任人唯贤。“士不分亲疏,人不分南北”。作为领导者,举贤是对自身负责,也是对组织或企业负责,这就要坚持原则用人,“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一切以人才的高低为标准,从大局出发,不以远近判亲疏,不以亲疏来任人,真正做到秉公举贤,秉公任人。

《吕氏春秋·去私》有这样的记载:

晋平公当朝时,南阳缺县令。晋平公问中军尉祁黄羊:“你看谁能当这个县官?”祁黄羊说:“解狐这个人不错,他当合适。”晋平公很吃惊,他问祁黄羊:“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为什么还要推荐他?”祁黄羊笑答道:“您问的是谁能当县官,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啊。”晋平公认为祁黄羊说得很对,就派解狐去南阳作县官。解狐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受到南阳百姓普遍好评。过了一段时间,晋平公又问祁黄羊:“现在朝廷里缺一个法官,你看谁能胜任?”祁黄羊说:“祁午能担当。”晋平公又觉得奇怪:“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说:“祁午确实是我的儿子,可您问的是谁能去当法官,而不是问他是不是我的儿子。”晋平公很满意祁黄羊的回答,于是又派祁午当了法官,后来祁午果然成了一名好法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也就是说举荐人才对内不避讳自己的亲属,对外不避讳自己的仇人,一切以德才为标准。祁黄羊在对待用人的问题上,不受个人好恶与情感的影响,而完全从有利于国家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才是真正的大公无私!

“任天下之大,立心不可不公”,在选人用人上,领导者要公私分明,身正行直,不感情用事,不唯利是图,真正做到不以国事报私恩、不拿原则换人情,以此来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之风。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襄公被杀。襄公有两个兄弟,一个叫公子纠,当时在鲁国(都城在今山东曲阜);一个叫公子小白,当时在莒国(都城在今山东莒县)。两个人身边都有个师傅,公子纠的师傅叫管仲,公子小白的师傅叫鲍叔牙。两个公子听到齐襄公被杀的消息,都急着要回齐国争夺君位。

在公子小白回齐国的路上,管仲早就派好人马拦截他。管仲拈弓搭箭,对准小白射去。只见小白大叫一声,倒在车里。管仲以为小白已经死了,就不慌不忙护送公子纠回到齐国去。怎知公子小白是诈死,等到公子纠和管仲进入齐国国境,小白和鲍叔牙早已抄小道抢先回到了国都临淄,小白当上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以后,即发令要杀公子纠,并把管仲送回齐国办罪。管仲被关在囚车里送到齐国,鲍叔牙立即向齐桓公推荐管仲,齐桓公气愤地说:“管仲拿箭射我,要我的命,我还能用他吗?”

鲍叔牙说:“那回他是公子纠的师傅,他用箭射您,正是他对公子纠的忠心。论本领,他比我强得多。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业,管仲可是个用得着的人。”齐桓公也是个豁达大度的人,听了鲍叔牙的话,不但不治管仲的罪,还立刻任命他为相,让他管理国政。

在管仲的辅助下,齐桓公整顿内政,开发富源,大开铁矿,多制农具,后来齐国就越来越富强了。

孔子对管仲的事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在孔子看来,管仲的功劳是很大的,假使没有管仲,恐怕我们还处在落后民族的阶段。齐桓公之所以能成就霸业,主要用了管仲之谋的缘故。如果齐桓公当时没有容人的气度,把管仲杀了,就可能没有后来齐桓公的雄伟事业。

这个故事是对“外举不避仇”最好的诠释。选人用人,领导者一定要顾大局,忍痛选取令自己“讨厌”的高才、雄才,甚至是得罪过自己、与自己有仇的人。只有如此,才能广开才路,汇聚精英。

衡量人才,必须分清是非曲直,以对事业的利弊为标准。对不具备条件的,不管亲疏远近,要坚决予以否决。对有真才实学的,我们要“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任人唯贤。

索尼公司创始人之一盛田昭夫,举贤不避亲,只要是个人才,进来第一天就敢重用。

户泽圭三郎毕业于名古屋大学,是盛田昭夫的远房亲戚。有一次,盛田与他谈起了开发录音机磁带的计划。当时户泽还不知道磁带录音机为何物。当他从盛田带来的录音机里听见自己的声音时,感到非常吃惊,并产生浓厚兴趣。盛田知道户泽极有研究精神且好胜心很强,就邀请他参与开发录音机磁带的项目。户泽正在犹豫,盛田故意激他说:“资料什么的一概没有。”户泽一听这句话,顿时来了精神,说:“正因为没有资料,没有参考书,我这个门外汉才要算上一个。”就这样,户泽进入公司,为研制录音磁带的项目立下大功,日后还在公司获得领导地位。

“士不分亲疏,人不分南北”。作为领导者,举贤是对自身负责,也是对组织或企业负责,这就要坚持原则用人,“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一切以人才的高低为标准,从大局出发,不以远近判亲疏,不以亲疏来任人,真正做到秉公举贤,秉公任人。只有这样,才能招揽更多的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