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过度惩罚,并非万全之策

过度惩罚,并非万全之策

时间:2023-07-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他们看来,自己与员工之间仅仅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企业给员工开工资,员工就应该听从领导的命令,让他们怎么做就怎么做,否则就扣除工资。但实际上,领导滥用惩罚,把员工视为“偷奸耍滑”的“流氓”,甚至当作“敌人”,很难达到他们的目的,反而会引起员工的极大反感,使员工失去对企业的认同感,对公司可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在员工待遇方面,许多领导者都喜欢做减法不喜欢做加法,所以惩罚成了他们惯用的手段,那些工作不努力、绩效较差、不遵守公司制度和工作秩序的员工,他们都不会放过:迟到一分钟扣5元,迟到五分钟扣10元,迟到二十分钟扣20元,迟到一个小时扣除半天工资,犯了错误还有警告、开除。为什么领导者对惩罚情有独钟呢?在他们看来,自己与员工之间仅仅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企业给员工开工资,员工就应该听从领导的命令,让他们怎么做就怎么做,否则就扣除工资。而且在领导看来,只有惩罚才会让员工创造出更多的业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实际上,领导滥用惩罚,把员工视为“偷奸耍滑”的“流氓”,甚至当作“敌人”,很难达到他们的目的,反而会引起员工的极大反感,使员工失去对企业的认同感,对公司可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因为人们在计算个人所得时都喜欢做加法,不喜欢做减法。顾客在糖果店买散装糖的时候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有的售货员在秤盘上一下子放上过量的糖果,然后再把多了的糖一颗一颗拿走。越往下拿顾客心里越不痛快,老以为会缺斤短两。有的售货员一次放不太多,然后再一点一点加到要卖的分量。虽然最后分量完全一样,但顾客心里很高兴,以为自己占了便宜。在企业管理中,有不少领导者不懂得“买糖哲学”所讲的道理,总是喜欢从企业利益的角度考虑,给员工做减法,员工心里一定会不高兴。

我们先来看看下面两个管理案例。

某公司发展一直比较平稳,但是近两年受到市场大环境的影响,效益出现滑坡。老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在一次全体成员会议上严厉地说:“从今天开始,每月绩效评比位于后十名的员工减薪一半。”人们还以为老板只是说说吓唬人而已,没想到一个月后真的减薪了,看到老板的过激做法,员工们心里很是难以接受,抱怨声和消极怠工的员工越来越多,效益不但没有得到扭转,反而越加不景气。

有一家家电销售公司的老板认为销售员拿到的提成比同行其他公司偏高,于是在重新修订佣金会议上,对全体销售人员宣布,从今以后销售人员的提成由5%减少一半,另一半改为发放礼品,销售的产品越多,不仅拿到的提成多,而且得到的礼物也越多。其实,所谓的礼物都是手表、皮包之类的价格低廉的产品。老板刚宣布完,就有一位销售员“拍案而起”:“你以为我们个个都是白痴啊,把我们一半的提成换成这些不值钱的东西,不是在捉弄我们吗?”说完就气冲冲地退场了,其他的人员也因自身利益受损感到义愤填膺,最后老板招架不住,又恢复了5%的提成才算平息了这场风波。

企业可以随意地奖励员工,但不可以随意地处罚员工,因为任何惩罚都不会像奖励那样给人带来愉悦的内心体验,而是羞愧、懊恼,甚至过激行为。而且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们在失去某物时的伤心程度要远远高于他们得到相同价值的东西时的高兴程度。这意味着领导从员工本来固定的收入中扣掉100元钱时,员工产生的不愉快感受要比老板多给员工100元时所产生的愉悦感受强烈得多。所以,作为领导者,不要以为员工的智商不如自己,跟他们耍些小聪明,员工的不平衡心理或敌对情绪一旦被激起,他们的工作热情也会荡然无存,到头来受损失的还是领导者自己。

不仅如此,随意性惩罚对员工造成的心理冲击还有,造成自卑感:员工情绪陷入低谷,精神委靡不振,丧失斗志;自闭心理:不愿意与人交流,常常闷闷不乐,心情压抑;失落心理:自己投入最大精力去做的一个项目,被领导否决了,还被扣除奖金,势必产生失落情绪,长期得不到排遣,还可能导致怨恨心理:这种积怨时间长了就会化作一种仇恨,与企业为敌,心里自然而然地萌生去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