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文的基本思路
论文以广义虚拟经济理论为基础理论和根本研究视角,全面总结归纳价值研究、新经济研究的现有文献,对价值概念进行辨析;从马克思主义的人本立场出发,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存在、发展、需要的全面梳理,论证虚拟价值的概念依据、内涵及其经济特征;分别从顾客视角、厂商视角、行业及利益相关者视角对企业虚拟价值进行研究,相应地,对虚拟价值新的三要素——品牌价值、商业模式、价值网络进行界定,并探讨了新要素在企业虚拟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及法则。企业整体虚拟价值是一种更高层面的价值抽象,研究其运营管理的规律。最后,论文进行总结和展望。
2.论文的研究框架
第一章:导论。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第二章:价值研究文献综述。经济学关于价值的理论主要有劳动价值论、生产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均衡价值论。管理学主要侧重价值的创造及实现,主要有价值工程理论、价值链理论、顾客价值理论、股东价值理论等。基于对价值创造决定因素的不同认识,新经济观包括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创意经济、体验经济等。广义虚拟经济是关于价值基本理论和新的经济形态的理论。通过文献综述,评价现有研究的优缺点,对价值概念进行辨析,提出研究虚拟价值,完善价值概念体系的意义。
第三章:价值理论创新必须建立在科学的立场之上。突破现有价值研究的物本局限,重新树立价值研究的人本立场。马克思关于人的存在、全面自由发展、需要的论述,内含了虚拟价值的理论合理性。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确立了虚拟价值的概念逻辑并分析虚拟价值的影响因素。界定企业虚拟价值的内涵、外延,垄断定价权是企业虚拟价值的典型经济特征。
第四章:从消费者为中心的价值创造逻辑看,消费者心理需求的细分是虚拟价值定位的前提和基础,虚拟价值定位与设计包括:打造一种题材、培育一种消费文化、塑造一种生活方式。品牌价值是广义虚拟经济最重要的生产元素,品牌资产的形成过程是典型的二元价值容介态。品牌价值的生成有赖于信息传播,而品牌是虚拟价值的信用聚焦,当前信息化时代中的注意力稀缺、虚拟价值的长尾化和信息传播的碎片化、消费者互动等对品牌传播带来较大影响。产品虚拟价值的实现还需要建立包括资质认证、信息追踪、企业识别、服务质量、惩防机制等在内的多层认证体系。
第五章:从生产者对虚拟价值实现的追求角度看,商业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商业模式重要性的凸显与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管理的权变因素、追求超额利润等联系在一起。目前,关于商业模式的概念非常混杂,包括现象类、经济类、运营类、战略类、整合类等观点。基于完整价值概念的界定,提出了商业模式的价值构成一体化模型。研究了虚拟价值实现的典型商务模式:跨界价值定位、流程标准化模式、交叉补贴模式、商业模式资本化等。
第六章:虚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行业及利益相关者,经济环境的变化促使竞争优势从价值链转向价值网络。价值网络的形成与顾客价值、企业核心能力、企业竞合关系等密切相关。价值网络具有开放性、模块化的组织特征,信息沟通和知识共享是其重要基础。价值网络的竞争优势体现在网络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新木桶效应等方面。从生活价值论的角度看,价值网络是对生活方式的培育,研究以虚拟价值核心要素(品牌、信息资源、渠道、知识产权等)构建集成网络的方式。价值网络的拓展对企业组织边界带来变化,价值网络的治理要考虑自组织、模块化等特征,核心企业在价值网络治理中承担规则制定、“入围”与“出局”的治理、战略优势的治理、信任机制的治理、虚拟价值核心要素的保值增值等职责。
第七章:企业整体虚拟价值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虚拟价值。研究立足信息态的企业市值管理;以二元价值容介态的理论分析企业产业经营与资本运营的互动;传统企业必须加快向广义虚拟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第八章:总结论文的创新见解及意义,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
本论文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论文结构框架图
3.论文的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文献分析是获取有关现实和学术研究情况的重要途径。论文对核心关键词在国内外主要文献网站进行全面检索,较全面地搜集了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文献,在归纳总结、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
(2)逻辑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
论文的研究既要从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中把握事物的普遍性和规律性,又要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论文始终贯穿着逻辑演绎与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法。
(3)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也是实证研究的方法之一。本论文的研究与企业管理实践密切相关,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更能对文章的核心论点进行阐述和印证。
(4)跨学科研究法
论文广泛借鉴经济学、管理学、哲学、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原理,对企业虚拟价值问题进行跨学科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