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不同的休闲资源和自己的时间进行合理的搭配,可以实现时间资源和休闲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产生更大的效用。一般来说,人们休闲都带有自己的偏好和习惯,所以,我们分析休闲资源有效配置时还需要了解人们的偏好或爱好。
所谓偏好就是人的兴趣,兴趣是人们力求接触、研究和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相联系的,但偏好和兴趣相比,能够更加稳定地表现出对一定事物所持有的积极倾向,偏好是消费物品或服务产生效用大小的基础。偏好和居民的收入水平、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人们只有在基本的、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更高层次的偏好,偏好再加上一定的收入基础就形成了市场需求。
有关研究显示,一般居民对看电视都有比较大的偏好,90%以上的居民爱看电视,看电视是他们获得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渠道之一;看书、看报、看杂志、读书也是大多数居民的爱好之一,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方面的爱好更加强烈;爱上网的人群中高学历者和年轻人居多,其中15~29岁的人最多;年轻人有一半爱好看电影;唱歌、跳舞以年轻人和老年人为主;61岁以上的老年人有76%爱好养花和养鱼;20岁以下的年轻人有80%爱好购物。
现在,城市居民有将近一半的时间是闲暇时间,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时间,把时间资源与休闲资源结合起来,让自己的休闲效用实现最大化呢?这就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偏好或爱好来决策了,爱好容易成为一种习惯,把过多的时间资源用在一种单一的爱好上,休闲所产生的效用不一定高。凡事总有个度,过度就是滥用,这样其效用必然降低。比如,看电视,如果对什么连续剧着迷了,一百多集都要看,可能会使自己的兴趣走偏,从而耽误了学习和提高的机会,甚至还有可能影响正常工作,这样的休闲就是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效用。再比如,年轻人长时间沉溺于网上的新鲜事物、网上聊天,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会过多消耗自己的精力,影响工作效率。所以,合理搭配休闲时间和休闲资源,不能“跟着感觉走”,而应当“跟着理性走”。
那么,怎样合理搭配休闲资源和闲暇时间呢?动静结合、劳逸结合、不同的休闲方式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闲暇时间,充分发挥休闲的效用。比如,爱看电视的老年人,老是待在家里看电视容易缺钙,适当地到户外活动活动,散散步、聊聊天、跳舞、养花、养鱼,都可以调节自己的身心,使休闲的总效用达到最大化。沉溺于上网的年轻人,应减少上网的时间,看看报刊、书籍,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上网和看书结合更能增长知识、拓展视野,同时从事一些健身、娱乐活动,来增强自己的体质,这样,休闲的效用就更大了。对于埋头读书、做学问的人,上网可以开阔视野、增强自己的灵活性,毕竟读书也需要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更大的作用;不时到娱乐场所放松放松,或者到野外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换换环境,可以提高大脑的反应能力和创造力,也少了许多书呆子的味道。
休闲还需要根据不同休闲方式的成本和收益的对比进行合理搭配。比如旅游,不管是去国外还是在国内,其直接成本都会比较大,旅游还存在机会成本,旅游的间接成本是存在一定的风险,而旅游的收益并不一定与所花费的金钱成正比。一般的娱乐方式,成本比较小而收益比较大,能够获得身心的愉悦、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还能启发智能、活跃思维、降低生活和工作压力,对于脑力劳动者和工作比较紧张的人来说,是一种效用很大的休闲方式。集体娱乐更容易增强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可以在娱乐中交友,增加意外的收益。对于身体素质不太好的人来说,健身娱乐是一种效用很大的休闲方式,到一般的体育馆、棋牌室、游泳馆去活动,价格不算高,成本比较低,有利于增强个人体质,提高了人力资本的价值,同时还调整了身体的功能,满足了自我实现和发展的需求。从事文化传播方面的休闲活动,如读书、读报,看电视、听广播、上网,成本不高,收益却不小。
不同收入水平的人,需要根据自己的支付能力合理搭配休闲方式。收入高的群体,可以到国外去体验新的生活,到高档的娱乐场所去潇洒一番,到健身中心去锻炼,舒展一下身心。收入一般的人,可以享受一般的娱乐方式,如去博物馆、纪念馆、公园、游乐园参观游玩,下棋、玩牌也可以调节身心,获得一种满足感。
总之,根据不同休闲方式的成本收益比较,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合理安排闲暇时间,多种休闲方式相结合,就能够以比较少的货币支出和时间支出得到更大的休闲效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