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改善民生之本

改善民生之本

时间:2023-07-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挖掘社会善源 改善民生之本——建立完善政府支持慈善产业发展的政策平台徐 军红寺堡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是全国最大的异地生态移民区,也是典型的农业贫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基础薄弱,自然条件恶劣,风沙灾害频繁,民生问题突出。在基础设施建设、园区管理、资源配置、项目安排、招商引善上予以政策倾斜,支持红寺堡慈善产业发展。

挖掘社会善源 改善民生之本

——建立完善政府支持慈善产业发展的政策平台

徐 军

红寺堡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是全国最大的异地生态移民区,也是典型的农业贫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基础薄弱,自然条件恶劣,风沙灾害频繁,民生问题突出。全区现有总人口20.4万人,其中:回族人口占58%,贫困人口达8万人;各类残疾人14611人,残疾率达8.42%,高出自治区平均比例1.62个百分点,社会救助和扶贫就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为适应慈善发展潮流,以更广阔的空间聚合慈善资源,加速解决民生问题,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打造黄河善谷,在沿黄河的银川、石嘴山、吴忠、青铜峡、灵武、中卫以及作为黄河金岸延伸带的固原等7个城市,规划建设“一部四园七城”,打造慈善盆地、发展慈善产业,慈善将传统的救助型、输血型提升为现代的产业型、造血型,努力形成黄河善谷全民慈善的基础环境。实施这一战略决策,首先是聚合社会力量在红寺堡规划建设宁夏弘德工业园,吸纳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企业入驻,集中安置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其产业形态主要包括启智用具、残障用品、纺织印染、服装加工、装配制造、建筑陶瓷、药材种植加工等产业,还有以太阳能和风能利用为主的新能源产业。

发展慈善产业是实施政府救助的有效补充,充分发挥好慈善产业在社会保障中的重要作用,对于促进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化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和谐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红寺堡作为打造慈善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先行区,要进一步发挥打造黄河善谷主战场的示范带动作用,加速推进宁夏弘德工业园建设,就必须培养和挖掘社会善源,搭建社会善意,聚合社会平台,努力构建慈善产业与扶贫开发相辅相成、与经济发展互融互动的良好局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支持发展慈善产业。

一、整合社会资源,营造崇尚慈善产业的良好风气

要充分整合多方资源,挖掘全民力量,努力让全社会都形成对慈善产业的正确认识,了解慈善产业的发展,创新社会、企业积极参与、支持慈善产业的发展环境。

重视要到位。要加强对慈善产业的组织领导,完善慈善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慈善产业在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维护稳定、保障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发展慈善产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社会管理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和完善党政领导、部门配合、全民推动的组织协调机制,为慈善产业发展奠定强有力的组织基础,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道德环境,努力培育和形成推动慈善产业发展的整体合力。

宣传要到位。要把发展慈善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建设的有力支撑,大力宣传扶贫济困、诚信友爱、互帮互助、奉献社会的良好风尚,普及慈善教育,建设慈善文化,弘扬慈善精神,动员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慈善产业发展,扩大慈善产业的感召力。此外,新闻媒体要正确对待和宣传慈善产业,要从发扬社会道德、弘扬传统美德的高度出发,鼓励和引导企业家投资、投身慈善产业,使企业家在创业发展中体现人生价值和社会愿望。

支持要到位。在发展慈善产业中,政府应该找准定位,而不越位。无论什么情况下,政府不该大包大揽,应该鼓励社会慈善行为,应该给予社会更多的机会。立足红寺堡贫困、残疾人口比重大,加之因灾因故造成困难的群众急需救助,我们要学会借力发展,通过招商引善吸引更多的社会企业,前来红寺堡考察、投资和置业,做大、做强、做活慈善产业,打造慈善家、企业家与贫困群众互利共赢的政策洼地、道德高地。

二、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发展慈善产业的技能工程

慈善产业的发展应以解决残疾和贫困人口就业为根本,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创造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使更多的慈善从业人员勇敢地走向社会。

全面开发慈善从业人员培训渠道。组织举办慈善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是激发他们自信、自尊、自强不息,实现他们融入社会、享受平等待遇夙愿的重要举措。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慈善从业人员特别是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创造条件,提供人力、物力、财力,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使更多的慈善从业人员有机会接受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教育,掌握一至两项职业技能,为慈善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全面加强慈善从业人员培训工作。对目前城乡有培训需求的就业年龄段的人,要分类制定培训计划,分期分批落实任务;对城乡未继续升学的新成长残疾人劳动力,扶持其参加劳动实习期培训,提升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对企业新录用的残疾职工,结合就业岗位要求,扶持其参加师傅带徒弟、集中培训等形式的岗前培训。同时,要结合科技入户、阳光培训等工程,采取送出去或集中轮训的方式,开展专项专题培训。

三、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推进慈善产业的政策措施

优惠扶持政策是促进慈善产业发展的有力杠杆。要结合区情,着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广泛激励社会力量奉献爱心,参与慈善产业发展,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制定培育和发展慈善产业的扶持政策。要按照国家鼓励、社会参与、民间自愿的方针,依法制定扶持、培育和发展慈善产业的政策措施,形成多行业、多层次、覆盖城乡的慈善产业发展和成长体系。特别是对慈善医院、慈善学校等机构建设,要优先办理,给予优惠。对残疾人创业、就业基地和慈善养老、照料中心等社会企业,要建立慈善从业人员招聘、培训和激励机制,推进慈善产业的职业化,努力实现慈善产业的造血式扶贫。

建立扶持和扩大招商引善的优惠政策。红寺堡借助打造黄河善谷的政策机遇,规划建设了宁夏弘德工业园,在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同步开展招商引善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要加速推进慈善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区必须积极申请自治区、吴忠市在慈善企业的认定、税收、用地上给予相关优惠政策。在基础设施建设、园区管理、资源配置、项目安排、招商引善上予以政策倾斜,支持红寺堡慈善产业发展。

继续加强和完善慈善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在推进弘德工业园建设的同时,为进一步加强落地企业管理、帮助发展,营造良好的“政企合作”环境,红寺堡区要结合区情、财力状况和招商政策,尽可能实现慈善产业园区建设的“四通一平”(水通、路通、电通、电信通、场地平整),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强园区绿化环境建设,优化投资环境,努力实现园区及企业周边亮、净、美、畅,有效提升园区的综合竞争力和承载力。

四、深化慈善理念,探索创新慈善产业的示范作用

慈善文化是慈善产业发展的思想基础,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加强慈善文化建设,为慈善产业发展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发挥慈善产业的示范引领作用。

努力打造红寺堡慈善品牌。红寺堡属异地生态移民扶贫开发区,大部分移民均搬迁自海原、西吉、隆德等宁南山区,贫困人口较多、残疾比例较高、扶持难度较大。按照张毅书记“不要把残疾人当做包袱”的指示,红寺堡区边探索、边建设,结合红寺堡实际,树立现代慈善理念,坚持把慈善产业与产业培育结合起来,按照政府推动、政策引导、社会参与、企业实施的原则,努力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色和“政企双赢”的慈善品牌。

建立完善慈善文化机制。要把慈善文化作为建设经济文化的重要内容,纳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单位的考评体系。将传播慈善文化列入宣传部门年度宣传计划,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要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参与和支持社会慈善活动,使慈善理念深入人心,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干部群众的慈善意识,充分发挥慈善产业在保障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社会和谐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深度开发慈善产业项目。要以宁夏弘德工业园为载体,针对不同时期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的热点、难点和民生事业的特征,积极引资开展各种形式的慈善援建活动,加速开发和引进慈善产业项目,使“项目援助”成为慈善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同时,要借助项目支持和引领,鼓励社会慈善机构积极开发和实施实物救助、劳务救助、智力救助、精神与心理救助等慈善救助形式,逐步拓展慈善产业发展的社会领域。

推进慈善产业延伸发展。吴忠市提出发展慈善产业、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慈善事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各级政府应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倡导文明新风,高度重视慈善产业,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应该不断加大力度支持慈善产业,但是不能大包大揽包办慈善。要将慈善文化建设与农村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人人关心慈善、人人支持慈善、人人参与慈善”的良好氛围。

发展慈善产业,有利于完善社会再分配机制,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文明。各级党委、政府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慈善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把发展慈善产业作为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慈善产业发展。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努力使慈善理念深入人心,使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和公民参与意识普遍提高,政策法规不断得到改善,监督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组织网络体系进一步加强,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作者系吴忠市红寺堡区区委副书记、区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