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探析吴忠市慈善事业发展的途径

探析吴忠市慈善事业发展的途径

时间:2023-07-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吴忠市以慈善事业的发展为契机,开辟了一条发展慈善产业的道路。就目前来说吴忠市的慈善事业,能以自己的名义向社会募集善款善物的组织是红十字会和慈善会。

探析吴忠市慈善事业发展的途径

王鹏华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任何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都是以政府举办的社会救助为主体,慈善事业只是政府救助的补充。我国的国情更为特殊,即使明确定性的慈善组织,为了获取良好的社会信任度和号召力,也力求给自己抹上一些官方色彩。目前,开展慈善活动规模较大的中国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工青妇和残联组织,以及各种全国性的慈善基金会,都有这样的特征。我国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企业家的家庭责任感很重,财富积累留给子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慈善事业的发展。此外,公众自愿参与的慈善形式还不够丰富,在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中,仍以单位组织的捐款、捐物为主,民间自愿自发的慈善行为还有待加强。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和培养慈善观念,塑造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营造全民参与不计较贡献大小的社会慈善氛围,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慈善事业所需要努力的方向。吴忠市以慈善事业的发展为契机,开辟了一条发展慈善产业的道路。

一、吴忠市慈善事业发展现状

吴忠市位于宁夏平原腹地,辖利通区、红寺堡区、青铜峡市、盐池县、同心县,总面积2.0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38.4万人,其中回族人口70.8万人,占总人口的51.2%,是全国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地级市,被誉为“回族之乡”。就目前来说吴忠市的慈善事业,能以自己的名义向社会募集善款善物的组织是红十字会和慈善会。另外,工、青、妇和残联等组织,虽然都承担着组织系统内部确定的扶贫济困、安老助学等职责,但从性质上讲,这些组织都不属于慈善事业的范畴。不过在现阶段,这些组织却在慈善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慈善事业不可缺少的依托或补充。近年来,吴忠市委、政府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打造黄河善谷,依托沿黄经济区建设,建立慈善产业园区,将慈善事业与产业发展和企业家的善举相结合,大力发展慈善产业,突出“回乡慈善”特色,探索创新、倾力推进,使贫困人口和残疾人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也为社会善意和善举充分表达和实现搭建了平台。

二、吴忠市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认识误区影响公众参与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人将慈善看成是虚伪的东西,甚至认为发展慈善事业会给政府抹黑。有人认为,慈善事业应属于政府的救济行为,也有人认为,我过得并不好,比我条件好的人都没捐助,凭什么我要捐助。还有人说,那些作出捐赠的企业家都是有自己的企图。此外,一些慈善组织及从事慈善工作的人员,也只将慈善工作作为自身的道德修炼,并未意识到这已成为社会分工深化、需要人们去努力拓展的社会事业。由于慈善活动经常表现为零散的和跨地区的行为,很难准确统计区域内公众对慈善事业的参与度。

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不高。目前我国政府对慈善组织的管理理念还没有完全从计划经济时代转变过来,仍然采用行政手段而不是法制手段管理慈善组织。即使明文规定了慈善机构是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但红十字会和慈善会事实上仍有较浓的“官方”色彩,加上机构工作人员的意识难以脱离“二政府”的惯性和氛围,慈善事业难免存在一些负面效应。

成本困境制约慈善事业的发展。从事任何一项事业都需要支付成本,慈善事业也不例外。《基金会管理办法》和《公益事业捐赠法》中都明确规定,慈善活动的成本只能“在利息等收入中按照国家标准开支”。这就意味着,当某公益机构“利息收入”很少或者没有时,该机构就将陷入财务困境。用于慈善项目,自身的运行成本则依靠财政补贴。因此,成本问题已成为制约慈善事业能否独立、能否发展壮大的关键。

慈善组织的行业管理滞后。慈善资源的募集和运用都存在“多渠道”的特征。党政部门、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都可以直接募集慈善资源。正是因为这种“多渠道”,许多具有善心的机构和个人,时常遭遇为同一标的“重复捐赠”、“捐赠举牌”和“捐款排名”的烦恼,使他们感到某种压力,对善心有所损伤。慈善组织不健全且人才匮乏。慈善事业涉及到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等许多学科,同时又是一项政策性强、工作量大的工作。目前慈善机构的队伍现状很不适应慈善事业的发展。

三、发展慈善事业的途径探析

发展慈善事业,要坚持扶贫济困、自愿无偿、公开公正、政府推动、民间实施的原则,通过培育慈善文化,制定政策法规,规范募捐活动,依法监督管理,切实维护慈善组织、捐赠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前面实际,应采取以下对策。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慈善氛围。现代慈善,是一种建立在人格平等基础之上的、互帮互爱、共同进步的事业,同时也是一种新的社会价值观。慈善事业一方面在建设物质世界,同时也在建设精神世界。应把发展慈善事业纳入社会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加大对慈善事业的宣传力度,弘扬慈善精神。通过宣传部门,在报刊、电视台开办慈善专题栏目和节目,在街头张贴专栏定期宣传慈善活动的典型事例,在道路和社区营造慈善文化的氛围,弘扬“回乡文化”,扩大慈善事业的社会影响。通过宣传教育,促使市民百姓的慈善救助范围从家族、血缘之间向所有的人扩展,从而自觉参与慈善活动,支持慈善事业的发展。

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公信度。慈善组织要提升自己的公信度,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各慈善组织要提高慈善活动的透明度,要对善款的募集、管理、使用、增值等环节制定公开透明的管理程序,每次较大规模募捐后都要在媒体上详细报告善款善物的募集和分配情况,使其制度化和规范化,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度;慈善组织要积极为受助者开展技能培训,提高“造血”功能;从业人员必须心系弱势群体,尊重受助人的人格尊严和生命尊严,说实话、办实事,不能高高在上的施舍款物。

规划慈善发展,培育慈善队伍。发展慈善事业,应通过长期规划,明确慈善事业的指导思想、筹资方式、资助目标,建设并逐步扩大一批慈善基地。在社会事业规划中,对慈善事业予以足够的关注。当前,首先应解决好红十字会和慈善会的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的问题,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在岗员工的培训计划,努力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使之在有良好职业技能的基础上,愿为慈善事业作出奉献。应建立志愿者队伍,采取各种措施鼓励青少年参加志愿者活动,号召成年健康公民每年为慈善事业提供一定的义务工作(劳动)量,并使其在志愿服务中弘扬奉献精神和获得荣誉。与此同时,还要探索和规范志愿者服务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鼓励机构合作,推动联合募捐。慈善组织的运作过程是募集和运用慈善资源的过程,政府既要建立可行的激励机制以鼓励捐赠,又要有完备的约束机制来规范慈善组织的运作,从而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应参考国际国内其他慈善组织的评鉴标准,不定期的对市内的慈善组织进行评估,评估结果通过媒体予以公布。这样,既加大了慈善组织的透明度,又能有效地维护慈善组织的信誉。

打造慈善品牌,干群共同努力。我国共青团组织的“希望工程”,全国妇联的“幸福工程”,全国总工会的“送温暖活动”,以及其他社会团体开展的“青年志愿者活动”、“烛光工程”等慈善活动,区内实施的“母亲窖”饮水工程已在社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形成了良好慈善“品牌”,有较大的影响。用市场的眼光来看,“慈善品牌”是慈善机构的财富。应着力打造吴忠“回乡慈善”品牌,借建设黄河善谷之东风,提升吴忠慈善事业发展,树立“吴忠首善”、“吴忠十大慈善之星”和“吴忠慈善人物”等典型,激发民众投身慈善事业的热情。

探索基金投资,破解成本困境。慈善事业的财力基础往往表现为各种慈善基金,通过基金的运作施行专项救助计划或支持社区和村庄的发展。实践中,各慈善机构募集到了一定的慈善基金,因担心投资风险,都是将慈善基金存入银行,以获取微薄的利息,其实这很可能导致基金本金的隐性贬值。要想基金能保值和增值,唯一途径就是开展投资活动。一是投资风险的底线应保证本金不损失;二是投资效益的评估要考虑周期效应,不强求立竿见影;三是投资要实行多元化策略,降低风险;四是在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支持下,购置优良固定资产以实现增值。我们的慈善组织在这些方面应勇于探索,寻求最有效的途径。

(作者系吴忠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办公室副调研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