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黄河善谷慈善产业发展的 PEST与SWOT分析
王林伶 许 洁
一、我国慈善事业现状与宁夏黄河善谷慈善产业的概况
(一)我国慈善事业现状
慈善事业是一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质文明、制度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是在政府的倡导下,由民间的团体和个人自愿组织与开展活动的、对社会中遇到灾难或不幸的人实施的一种社会公益事业。慈善事业在我国是政府主导下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一种必要补充,是社会一定利益的“调节器”和“黏合剂”,它既起着安老助孤、扶贫济困的作用,又起着疏理社会人际关系、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据科技部科技发展中心对希望工程的研究显示,每支出100元,就有89.8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有87.7元从发达地区转移到贫困地区,有88.2元从中高收入阶层转移到低收入阶层。一个发展成熟的慈善行业将包括几百万个慈善组织,可以容纳上千万人口就业,按我国慈善事业规模达到美国的20%,即占GDP的0.4%,或按人均捐赠额达到100元,就具备上千亿(1340亿元)的资金规模,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慈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但是现在对慈善事业的理解还存在误解,对现代慈善意识严重缺乏,很多还局限于传统的救灾济贫、“富者多劳”甚至“杀富济贫”的观念认识上。从法律法规体系上讲,在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慈善事业的政策、制度和具体措施的慈善法律法规,目前有1999年的《公益事业捐赠法》、2004年的《基金会管理条例》、1998年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2008年的《救灾捐赠管理办法》。从参与运营模式讲,目前个人捐赠仍主要是以民政部门牵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作为参与主体,政府行政动员式的劝募行为作为基本运营模式。与发达国家比较,中国慈善组织的数量还很不够,半官办性质的慈善组织比例高,非公募基金会还存在使命不清晰、独立性不足、专业化程度低,慈善事业的投资、法律、专业、项目管理人才严重不足,这些都是制约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二)宁夏黄河善谷慈善产业的概况
2010年底,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依托全国18个主体功能区之一的“沿黄经济区”,全力打造黄河善谷的构想,在沿黄城市带两岸形成慈善盆地,实现慈善产业化。将传统的“救助型、输血型”慈善提升为现代的“产业型、造血型”慈善,以慈善事业助推经济发展。根据宁夏民政事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2011年已起草、规划、论证并实施了黄河善谷行动,按规划建设“一部四园七城”为基础的现代慈善发展平台。“一部”,即在首府银川市建设宁夏慈善大厦,成为宁夏慈善头脑中心、信息研究中心和慈善公益组织孵化基地。“四园”,是在吴忠市创建吴忠社会企业创意园,在红寺堡区创建红寺堡福利企业创业园,在平罗县陶乐镇创建天河湾老年产业园,在固原市创建六盘山生态产业园,成为聚集和承载慈善产业的核心区。“七城”,即沿黄河的石嘴山市、银川市、吴忠市、青铜峡市、灵武市、中卫市以及作为黄河金岸延伸带的固原市,7个城市争创中国慈善城市,形成“善谷”全民慈善的基础环境。
黄河善谷是自治区政府创新提出的以“一部四园七城”为支撑搭建起的一个现代慈善发展平台,是以产业园区为依托,以慈善为特色,以项目带动来发展慈善产业,以打造“慈善”为发展战略,吸引有责任、有实力、有创造、有信心的企业和客商投资兴业。“慈善企业”是入园企业只要符合集中安置残疾人达到一定比例或捐赠慈善资金、供养残疾人和社会救助对象达到一定比例,或注入当地两个慈善会累积资金达到一定数额,企业均可被视为“慈善企业”,并享有多项优惠政策。
二、宁夏黄河善谷的PEST分析
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是指影响一切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宏观力量,一般都应对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技术(Technological)和社会(Social)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的分析。简称为PEST分析法。
(一)政策要素(Politics)
为了慈善事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宁夏将实施八项创新举措。而第一项就是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慈善事业促进条例》,编制《宁夏慈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这在全国将是第三家。同时,相关部门将比对宁夏现有涉及土地、税收、资源供给、创业就业、工商登记等产业发展政策,制定出更具吸引力的招商引善政策,以及园区所在地政府依据园区功能定位出台的特殊政策,为慈善事业发展提供政策和项目支撑。相比国家政策宁夏降低了准入门槛,吴忠市作为宁夏打造黄河善谷的主战场,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先行先试、大胆实践”的要求,在所辖利通区和红寺堡区分别规划了立德和弘德两个慈善工业园,并制定了吴忠市慈善工业园四个入园条件和享受的十项优惠政策。企业入驻弘德工业园缴纳的土地出让价款(含报批费、征地费、出让金),将由政府全部奖励给企业,而在离黄河极近的立德工业园,入驻企业所缴纳的土地出让价款按50%比例返还。负地价(报批费都是上缴国家的等于是负地价)、贴息、行政零收费等多项优惠政策已吸引众多慈善企业入园发展。
(二)经济要素(Economic)
2010年宁夏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4%,比上年加快1.5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0亿元,同比增长7.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33亿元,同比增长16.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50亿元,同比增长11.6%。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344.5元,同比增长9.4%,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4674.9元,同比增长15.5%。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环境和产业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将为慈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也为宁夏慈善事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依托黄河善谷,在积极招商、不断推介和各方参与下,已初显其强劲的吸引力。黄河善谷红寺堡区福利企业创业园(弘德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1006公顷,规划建设工业、仓储、物流、行政、商贸等五个片区,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型、新能源装备制造型产业。以“慈善”为特色,吸引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以及海内外华人华侨慈善家来此投资,建设西部重要的出口贸易加工区和对外贸易窗口,使其成为中国慈善产业合作的示范区。目前已有10多家企业,宁夏阿慕尔公司、四川大成教育集团、宁夏汇川服装有限公司、宁夏长宇路桥有限公司等,已表示要到该创业园投资,投资意向额200多亿元。宁夏汇川服装有限公司已与江苏和红寺堡当地的企业合作,共同投资2000万元在此建设年产30万条裤子和6万顶帐篷的生产线各一条,并将招录占员工总数30%左右的残疾人。
(三)社会要素(Society)
宁夏多民族稳定团结的局面为慈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稳定的社会环境。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已作出重大决策,在打造黄河金岸的同时,调动全社会力量打造黄河善谷,创新慈善发展模式,将慈善事业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以慈善事业发展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有效地解决突出的民生问题。宁夏属欠发达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也是革命老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困面广,民生问题突出。受自然条件和发展基础的制约,特别是中部干旱带和西海固地区,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目前宁夏全区仍有100多万贫困人口,有35万人生活在不适宜居住的环境中,生态移民工程任务艰巨,有42.7万残疾人口,其中不具备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达10万之多,还有7200名孤儿,解决救助和就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值得庆贺的是已有一家福利制衣厂落户生产,解决了120多名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其中有40名残疾人。另外一个园区,依附于原陶乐县城齐备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生态条件的天河湾老年产业园是一个涉及医疗、家政服务、服装、饮食、房地产、咨询等十余个领域,可以容纳数十家企业入驻,解决更多人员的就业问题。
(四)技术要素(Technology)
当前全球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普及和传播非常迅速,成为工业、农业、服务业、教育业等多种产业的加速器。但是也必须看到,一方面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慈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会加速不同地区间的差异,进而加大国家间、地区间经济差异。因此,宁夏必须抢抓第二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依托黄河文明发展区域经济,打造黄河善谷,通过吸引国际、国内、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以及海内外华人华侨慈善家的投资与合作,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前沿技术、高科技,运用新装备、新手段来装备慈善产业和重点建设慈善产业园,大力发展风电及光伏新能源产业、IT产业、手工业、物流及冷链产业、仓储业、清真食品与绿色果蔬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及劳动密集型轻纺工业等。并利用黄河金岸建设,在黄河两岸形成慈善盆地,全力打造黄河善谷,将传统的“救助型、输血型”慈善提升为现代的“产业型、造血型”慈善,以慈善事业助推经济发展,创造慈善事业的新方向、新模式。
三、宁夏慈善产业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一种综合性的考虑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各种因素,并进行系统评价,从而选择最佳经营战略的方法。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
(一)优势分析(Strength)
宁夏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既有“贺兰山、六盘山夹黄河”的地理名牌,还有回族文明、西夏故地等历史遗迹。宁夏物产丰富,不仅有足够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及稳定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还拥有丰富的电力、煤炭和石油资源等能源优势。另外,宁夏旅游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特色鲜明,以宁夏为圆点,不仅可以促进本地区旅游业和服务业的腾飞,还可以就近带动内蒙古、陕西、甘肃乃至山西和青海的旅游观光、餐饮、物流、地产、会展业和文化产业进而带动慈善产业,形成中国内陆面向阿拉伯世界的旅游目的地和跨越中西部的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格局。宁夏回族穆斯林所占人口比例最高,回汉关系水乳交融,宁夏拥有大量精通阿拉伯文和伊斯兰教基础知识的青年,以义乌为例,每年都有3000多名宁夏阿语翻译和8000多名宁夏回族商贸人员在那里工作,成为当地国际贸易的服务主力。回族历来就有经商的习俗、善于经营、善于创业,并且他们依照和遵守《古兰经》的教导,乐于施舍,这将为“慈善产业”、中阿文明交流、宁夏与阿拉伯世界的经贸往来储备了最为宝贵的人才和基础骨干力量。宁夏必将成为中阿文明交往“首善之区”。
(二)劣势分析(Weakness)
宁夏整体经济的规模和水平有限,宁夏全区总面积6.64万平方公里,人口仅为630万,不到沿海地区一个一线城市的人口规模。相应的,宁夏的GDP、外贸出口等经济指标也相对有限,表现为“两低”(外贸依存度低,加工贸易比重低)、“两小”(整体出口总量小,企业出口规模小)、“一少”(外资企业出口少)。工业体系也不完整,尤其是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相对落后,民营企业、引进外资和海外投资发展不足,劳动人口的观念落后。缺乏对全国经济的辐射力和影响,如不存在像义乌那样的大规模的小商品交易中心。另外,宁夏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受传统观念、资金技术、经营模式的影响和制约,缺乏创新意识、开发意识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企业生产规模小、向外拓展不足、产业层次较低,竞争力弱小。同样,宁夏在“慈善产业”方面的企业几乎才开始发展,还需要一个探索过程,自然也有很多不足和缺乏之处。
(三)机遇分析(Opportunity)
2011年宁夏“沿黄经济区”,上升为全国18个主体功能区之一的国家战略,国家从各方面加大了对宁夏的支持力度。同时,宁夏已成为“中阿经贸论坛”和“中国回商大会”的永久举办地,是中阿经贸合作论坛及配套和衍生项目与需求的“窗口之地、服务之地”,也是周边省区财富的“聚集之地”,具有打造全国中等城市、西北中心城市和东亚腹地国际城市的新机遇。宁夏处于“新欧亚大陆桥”沿线的重要商贸中心地段、“呼—包—银”、“银—兰—青”的中心地段,以及“宁—鄂—榆”国家能源金三角基地。同时,“西电东送、西煤东运、西气东输”和对承接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吸引东部企业到西部,必将给宁夏带来或产生大量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和人才机遇。
(四)威胁分析(Threat)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富总量的大规模快速增长,要求社会大众对于财富的管理,作出新的较为艰难的社会选择。就是传统的安全性管理、政治性管理,开始转向社会管理。而社会管理的基础,就是公民对于公益事业的全面投入,需要“公益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
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397983亿元,约合60483.7亿美元,而美国的GDP为146578.1亿美元。但如果比较一下,美国2008年的捐款为3000亿美元,占美国财政收入30000亿美元的10%;而中国2009年慈善捐赠为509亿元,占中国财政收入6800亿元的比例不到5%。2009年,中国的基金会为1843个,而美国的慈善组织超过100万个。同样,2009年,中国慈善组织的从业人员不到两万,而美国慈善组织的从业人员则超过900万。
中国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必须要有“慈善产业、慈善企业”的参与,也必须要有发自于社会的力量,才能产生社会影响力。当然在现阶段来讲,这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和压力。
四、发展宁夏慈善产业的建议
慈善事业在构建和谐社会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力推进社会捐助,积极发展慈善产业,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城市和农村以及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有利于强市富民战略的贯彻落实,也有利于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企业带动产业发展
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政策优惠为吸引,企业发展为主力;设立慈善机构、慈善投资资金;通过企业运作、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创业就业,把慈善与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打慈善牌,举慈善旗,走慈善兴业之路;形成慈善引资源,资源带项目,项目促发展,发展助慈善,将黄河善谷建成沿黄经济区、西部大开发、宁夏连接全国及阿拉伯世界的重要出口贸易加工区和对外贸易窗口,并使慈善事业与扶贫开发相辅相成、与经济发展互融互动的良好局面。
(二)搭建慈善招商引资平台
借“中阿经贸论坛”、“中国回商大会”、“中国(宁夏)国际文化艺术旅游博览会”等多种形式的论坛,举办慈善事业发展论坛、慈善家年会、慈善产业与慈善项目推介会等各类慈善交流活动。邀请慈善义演、慈善捐助、慈善晚会等有影响力的慈善活动在宁夏开展,建立中国(宁夏)慈善信息网数据库,搭建起现代慈善发展平台,邀请和吸引慈善家、慈善组织来宁夏发展慈善事业,让这里成为慈善家、企业家兴业行善的理想之地和道德高地,使黄河善谷成为全国“慈善产业”发展的基地、首善之地,慈善活动的阵地,政策和慈善基金的“洼地”。
(三)深入研究与总结探索
需要借鉴国外以及我国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先进经验,整合我国已有的法规制度,制定慈善产业发展的配套法规制度,使各种公益慈善事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引导和规范、鼓励和支持慈善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建立研究机构、培训机构、服务机构,通过有效的学习和培训方式,培养更多公益事业的杰出人才。同时,须关注中国公益组织以及最有影响力的公益人物,深入研究中国著名慈善家的理念,他们在领导公益组织和拓展项目等方面的做法,系统地发现社会影响力大的慈善项目,是如何将项目与慈善产业相结合,研究其内容的构成和成功的经验,总结案例,形成一定的案例范式,并通过媒体进行传播。让公益事业的发展,深入人心,进入国际社会,展现中国公益产业、传播中国慈善事业。
(作者王林伶系宁夏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许洁系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